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有着独特的思想心理特点,其强烈的自我成就感、过高的社会期望值与现实的反差形成了矛盾冲突,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青年生存交往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由此对青年思想心理的挑战,使得青年在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凸显,主要表现在:交往需求越来越强烈,但交往的方式虚拟化、交往的过程快餐化、交往的目的功利化、交往的思想“自我中心”化等,这些都制约了青年精神需求的满足,阻碍了青年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当代大数据时代,要构建起青年科学理性人际交往的实践范式:契入大数据思维更新交往理念;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群性教育;健全心理疏导机制.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促进青年理性健康交往,更好地满足其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孳备苎缺詈相应磊经验嘉技巧,难免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 ,现实问题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不可避免地给工会干部的心理带来一些冲击和压力 ,导致部分工会干部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甚至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自卑闭锁型心理障碍。指由自身存在某些心理缺陷或挫折经历等原因而产生的自轻自贱的心理态度。其表现为心理承受力脆弱 ,经不起强烈的刺激 ;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 ,自我封闭意识较强 ;遇事缺少主见 ,决策能力较弱 ,一些工会干部对自身存在的不利于交往的性格和气质等特征过于注重 ,认为“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对改变现状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  相似文献   

4.
人际交往对女中学生的社会技能、自我意识、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女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为研究对象,在对目前女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女中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女中学生孤独感强烈却缺乏主动沟通意识;女中学生交往自我效能感低,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女中学生与教师心理相融程度偏低,师生交往少,对教师的信任度不高。  相似文献   

5.
余丹 《人事天地》2009,(20):9-9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几年的大学生活,使他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显著提高,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只有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越来越高。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认知存在着偏差,强烈的自卑心理、矛盾的失衡心理、冷漠心理及追求刺激的心理都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心理特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管理;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及重视心理素质的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自知、自控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忽视、同学间的矛盾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大的挫折,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应,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青年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人际交往与传统的交往方式不同,它具有匿名性、改变的人际吸引基础、分享有共同兴趣的虚拟空间、控制交往的时间和速度等特征。这种新的交往方式对青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应有相应的教育对策指导青年网上交往。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世界人际交往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改变了人的生存 ,也改变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在虚拟世界中 ,人际交往采用了借助于电脑及网络的间接方式 ,人际交往的范围冲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 ,交往者的身份虚拟化、多样化 ,具有不确定性 ,交往的规则复杂而矛盾。网络技术给人带来交往便利的同时 ,也让人陷入深深的人际矛盾和危机。建立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规则和交往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分析和概括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七对心理矛盾,系统地阐述了针对这些矛盾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途径与方法,对正确认识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增强大学生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