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林建军 《法学杂志》2007,28(5):114-116
我国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首次明令禁止"性骚扰",但何谓"性骚扰"没有明确,而概念是理论上被抽象认知和实践中被切实遵从的前提,本文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立法例,指出性骚扰行为应主要依据被骚扰者的主观状态、性骚扰行为的性质以及骚扰者的主观状态等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2.
最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的一名主管被曝利用职务之便对一名女性职员进行性骚扰,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也曝光在网上.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表示,截图显示的相关内容属实,涉事主管是该分行某部门的副总经理关某,目前已对关某做出暂时停职并停发季度奖金的处理.类似的骚扰行为在美国时有发生.那么,美国是如何处理此类事件的呢? 美国法律将性骚扰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与行为构成的性骚扰,如利用性别特征使用诸如“你讲话娘娘腔”、“以后肯定嫁不出去了”等攻击性语言以贬低他人的行为;另一种是不友好环境构成的性骚扰,如有的员工在工作场所观看色情电影、浏览色情网站导致其他同事不适.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夏季,性骚扰事件有所增多。特别是在公交、地铁等人流密集处,更为"咸猪手"提供了机会。怎样治理性骚扰、给女性以安全感?在日本的一些地铁上,早高峰期间设有女性专用车厢,图为安保人员举着"女性专用车"的牌子进行引导。考虑到我国大城市公交、地铁的拥挤程度,设置女性专用车厢的办法或许暂时难以实现。但是,对性骚扰问题需要直面,寻找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生活,立法状况和审判实践来看,"性骚扰"的界定都具有必要性."性骚扰"的界定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性骚扰"是发生在工作场合中、骚扰者以与"性"有关的行为故意制造的一种性别歧视的敌意工作氛围,该行为是受骚扰者所不欢迎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雇主民事责任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场所性骚扰在美国被认为是性别歧视行为和对妇女平等工作、就业权的侵害行为,包括交换利益性骚扰和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形式。对于交换利益性骚扰,雇主应承担严格责任;对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应根据性骚扰者属管理者或职员的不同身份,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但雇主得以自己无过错而提出抗辩。美国联邦法院通过合理的证据规则、专家证人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运用,更有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职场性骚扰案件的可归责性证明分为两个阶段被控骚扰行为对加害人的可归责性证明以及被控骚扰行为对雇主的可归责性证明。前者是两种类型性骚扰案件证明的必经阶段;后者则仅存在于受害者雇员主张敌意环境型性骚扰时。前者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规则;后者则有所不同。在敌意环境型性骚扰发生的场合,雇主责任是一种推定责任,要求雇主对其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之间的接 触与交往日益频繁,"性骚扰"一词出现的频率 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被骚扰者走上法庭,奋起 抗争,将"性骚扰"这一长期存在,却一直遮遮掩 掩的社会问题拉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8.
在1992年9月,红枫妇女中心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妇女热线。十年间,我们共接性骚扰电话526个。在这些求助电话中,女性来电占总数的65%,男性占到35%,这个比例大大超出了热线中男性求助电话占20-25%的常态,更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来话近几年呈上升趋势。1995年男性咨询性骚扰仅占16%,1998年出现第一个高峰,达到63%,2002年又创新记录,达到65%。性骚扰的发生以职业场所为主,来自上司的性骚扰占32%,来自同事的占16%,两者合计约占总数的一半。在职场上受到性骚扰的男性大多数是刚刚涉世的男青年,骚扰他们的大多是女上司。女上司以升迁、高薪为诱饵,引他们上…  相似文献   

9.
美国性骚扰法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田野 《河北法学》2004,22(6):123-125
性骚扰是不受欢迎的带有性色彩的言行,是一种非法的性歧视。依美国判例,性骚扰不必源于性的目的,其内容不必是直接的表示;同时,性骚扰行为者在主观上应当是有过错的,受害者在主观上须为不欢迎骚扰行为。构成可诉的性骚扰行为其损害后果须达到严重的程度。依美国最新判例,同性之间也可以构成性骚扰;雇主对员工中的上级职员的性骚扰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制度对我国的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公法上的规定并不排除私法的适用,性骚扰的含义应当包含性别歧视,雇主责任应当在立法上得以确立,立法者应当在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中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女性遭遇过性骚扰,但性骚扰案例到目前也就那么几起,什么原因让女性在遭遇性骚扰时选择沉默,而不去拿起法律武器?那是因为性骚扰案件目前面临“三难”。一难:立案难。现在有多起性骚扰案,性骚扰案的立案应该不成问题。其实不然,把某某民事侵权案件称作“性骚扰案”是媒体或百姓的一种习惯叫法,法律上没有性骚扰概念。如果想以性骚扰作为案由立案,你连法院的大门都进不了。民事案件要进入司法程序,必须有一个案由。案由既是案件内容的提要,又是案件类型划分的标志,同时它也是案件反映的法律关系性质的体现。名不正则言不…  相似文献   

11.
目次前言一、性骚扰的法律界定二、两大法系防治性骚扰的立法和实践三、我国的性骚扰现状研究四、我国防治性骚扰的法律对策结束语前言异性相吸本是一件自然的事,但是,如果违背他人的意志,对其做出与性有关的言语、要求或举动,并造成他人的损害,就构成了性骚扰。2001年6月,西安市一位30岁的国有企业女职员童女士向法院起诉,指控她上司对她进行性骚扰,法院以证据不足判决童女士败诉。这是我国首例进入司法程序的性骚扰案。一审法院副院长坦言:性骚扰在我国是一个法律空白。此后,不断有涉及性骚扰的事件被曝光,如《北京一女博士被导师性骚扰,为维护名誉反丢学位》、《面试要牵手搭肩跳慢四,应职女大  相似文献   

12.
工作场所性骚扰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工作场所性骚扰在中国浮出水面“性骚扰”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但一直因被认为是良家妇女外出工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未受到重视。1991年10月,性骚扰才突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被提名为联邦最高法院候选人的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Thomas)被指控在任职时曾对女性同事希尔(AnitaHills)加以性骚扰。由于该指控成为1991年夏天参议院小组听证会的主题,该问题迅速公开化。同年,美国海军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希尔顿旅馆举办年会时,又爆发飞行员集体性骚乱女性同僚的丑闻,导致海军部长及几位高级将领为此丢官。…  相似文献   

13.
即使是在作为各地警方神经中枢的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其接警员也经常会面对各色各样的来电骚扰,非但问路的和让民警去修水管、修电表的"空警"电话此伏彼起,对异性接警员进行纠缠、调戏与辱骂的恶意骚扰电话也层出不穷.然而在更多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管理部门,以及那些专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中,其热线话务员遭受来电骚扰的情形就更是"家常便饭"了,女性接线员更成了频遭"色男"、"醉汉"们在电话中肆意进行性骚扰的对象,骚扰接线员显然成了一些人心目中的"时髦游戏",而处罚力度不够则往往令多数骚扰者越更肆无忌惮.  相似文献   

14.
丁启明  章辉 《行政与法》2014,(7):101-106
近年来,职场性骚扰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直接损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而且从根本上威胁到了女性劳动者的人权.职场性骚扰是两性不平等的产物,它的存在反过来又强化了这种不平等.我国目前在处理职场性骚扰案件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应该以明确性骚扰概念为起点,建立完善的性骚扰处理机制,以有效应对职场性骚扰的不良影响,确实保护女性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15.
性骚扰,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含义,但却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中。近年来的几起“性骚扰”案,让人们看到,职场性骚扰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一大困扰。相对于起诉来说,更多性骚扰受害者面临打击、报复甚至失业的可能,往往是屈从忍受着。本期“大讲堂”请来的专家从司法实践、立法现状和社会学角度,畅谈了女性该如何处理好性骚扰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女性读者些告诫与启迪。另外,自上期刊登“汉语外语孰轻孰重”讨论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反馈,本期对此话题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6.
性骚扰,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含义,但却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中。近年来的几起“性骚扰”案,让人们看到,职场性骚扰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一大困扰。相对于起诉来说,更多性骚扰受害者面临打击、报复甚至失业的可能,往往是屈从忍受着。本期“大讲堂”请来的专家从司法实践、立法现状和社会学角度,畅谈了女性该如何处理好性骚扰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女性读者些告诫与启迪。另外,自上期刊登“汉语外语孰轻孰重”讨论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反馈,本期对此话题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7.
性骚扰,在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含义,但却普遍存在社会现实中。近年来的几起“性骚扰”案,让人们看到,职场性骚扰已经成为职业女性的一大困扰。相对于起诉来说,更多性骚扰受害者面临打击、报复甚至失业的可能,往往是屈从忍受着。本期“大讲堂”请来的专家从司法实践、立法现状和社会学角度,畅谈了女性该如何处理好性骚扰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女性读者些告诫与启迪。另外,自上期刊登“汉语外语孰轻孰重”讨论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反馈,本期对此话题继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跟踪骚扰行为法律治理的逻辑起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跟踪骚扰行为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社会问题。为有效应对跟踪骚扰行为,世界各国(地区)普遍采取犯罪化的形式加以回应。台湾地区借鉴国外相关法律规定,修改传统分散式规制模式,制定专法“跟踪骚扰防制法”,对跟踪骚扰行为进行统一而全面的立法规定。大陆地区同样面临跟踪骚扰行为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难题。因此,应当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制定跟踪骚扰行为专门法律。在完善法律机制的进程中,应当防范网络科技为犯罪行为注入的新元素,加强立法的前瞻性,发挥法律的预防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根据。  相似文献   

19.
今年4月,台湾师大披露了一起教授强暴学生疑案。顿时,在岛内各大学校园内产生了极大反响。由此,又揭露几起校园性骚扰案,在台湾各阶层中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校园内的性骚扰事件成为4、5月岛内传媒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杜颖 《中国司法》2006,(1):90-92
最近,我国关于人格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性骚扰的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在中国呈演烈之势,性骚扰案也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要案之一。本文分析几起典型案件的审理经纬,结合学者的观点,参考国外有关立法的规定,谈谈性骚扰问题困扰中国法律的几个因素,以期对从法律角度推动这一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