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他将家乡的传统文化元素,家乡山歌中"爱"与"祈福"的永恒主题带到西方,并在国际艺术世界中频频奏出美妙的韵律。黄闪夜现为职业艺术家,兼任美国亚洲文化学院艺术中心教授。他的作品在多个国家展出,其艺术表现领域包括了绘画艺术、装置艺术、剪纸艺术、书法艺术。1998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认为,"诗的创造是创造‘人’",一种"完满"的"全人格"的"人"。基于这种既非纯物性,又非纯理性的"人"的观念,对于他的艺术的自我表现、自然流露的观点(包括所谓的灵感爆发状态),不能将它理解为对感情和情绪的简单复写与自然发泄,而应理解为一种对自我情感形态进行艺术创造的发现和构型过程。他的以浪漫主义为主导,同时又交融着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他的浪漫诗学所呈现出的艺术无目的与功利价值并存的矛盾结构,他的以"情绪自然消涨"为内容的无形式的形式的观点,他的主张文学批评是"发现"的主我特征等,都强化了他的人学观念,使他的以诗歌为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观点,具有开一代浪漫主义诗风、文风的重大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初见刘树枫,就被他的平和所感染。翻看他的画时,耳边就会想起他温和的声音:"看一幅画很容易,但要读懂却很难,有时需要很多人,读很多遍才能读懂。"  相似文献   

4.
纪宇主张"以诗韵振兴诗运".他提出韵是"汉字的魂魄","是同声的组合",诗韵体现了汉语的特色与规律.在诗歌用韵问题上,他的创新是大胆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刘熙载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质和艺术本源从多方面进行了颇具新意的评点.刘熙载的思想根基是古典的,评点方法是传统的,但他在古典中有创意,于传统中有新变.与以往对杜诗的评价相比,他以审美的眼光看待杜诗,其评点是在"胸中具有炉锤"、熔铸百家之后的审美观照,亮点聚焦,因之更具独特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6.
黄毅 《理论月刊》2015,(1):39-45
哈曼是近代非常重要的德国哲学家,是"狂飙突进"运动之父。他的《纪念苏格拉底》对康德为首的启蒙运动理性精神予以了深刻的批判,在那里他对休谟作了一种奇特的诠释。休谟攻击上帝存在的理性根据旨在攻击信仰,而哈曼则把休谟的论证颠倒过来,用以捍卫信仰。对哈曼而言,休谟怀疑论的价值不在于它挑战了信仰,而是它使信仰免于理性的批评。在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圣经的《果壳中的美学》中,哈曼有力地论证了艺术的形而上学地位,他认为唯有艺术,而不是科学、哲学具有洞察实在本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楚艺术的哲学美学研究中,刘纲纪做出了独特的探索。他揭示了"流观"意识是楚艺术美学的基本观念;阐述了"流观"与远古神仙思想的关系;提出了作为观看方式的"流观"是与审美相连的。"流观"思想朴素地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流观"的审美把握则造就了楚艺术自由灵动的气象。  相似文献   

8.
"自者"和"他者"构成关涉生活中的艺术的两个群体,也代表着研究艺术问题的两种视角。"自者"视野中的民间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反映着其理想、愿望、情感。而"他者"往往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呈现在其眼前的是"自者"审美态度、审美情趣的反映。结合中、日、韩等国的相关个案,围绕"自者"和"他者"对生活中的艺术的理解加以阐述和分析可知: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他者"的艺术表述可为此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如"他者"过多介入,让生活中的艺术活动远离生活语境而进入到以艺术审美评价或艺术商品为中心的现代知识语境,其本质意义又会发生改变,成为"再造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9.
论艺术表达中“能指”引发“所指”被接受的主观能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艺术门类在创作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都致力于解决"如何表现"和"能够表现出什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通过由"能指"的多样化表现而达到让观者自发意会"所指"的过程,艺术领域中"能指"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诸如音乐、舞蹈、电影、雕塑、绘画等等外在表现形式,而"所指"则取决于观者对"能指"的个人解读,来最终达到对原"所指"的超越和再认识,通过一个"我化"的弹性审美过程,来逐渐成为独立的"他者"审美个体。  相似文献   

10.
近读史国富的山水画作品和有关的文学资料,颇有快意,不由得想到"功力·眼力·魅力"这个题目。我觉得史国富的画是富于艺术魅力的,而究其原因,则在于两条:一是他具有丰厚的艺术功力,二是他还有善于发现美、提炼美的眼力。这几条看起来似乎并不高深,但当今画坛"三力"兼备的画家未必很多。  相似文献   

11.
有位哲人说:"才能的火花,常常在勤奋的磨石上迸发"。吴江市政协委员、画家张辛题的绘画生涯和首创无纺布水彩画的过程,可说是这一名言的最好注释。1951年,张辛题生于上海,但他的童年是在烟波浩淼,景色宜人的太湖之滨七都镇度过的,那梦幻般的水乡风光陶治了他幼小的心灵。"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中、小学时代的他就喜欢画画,放学归来,或星期天,或寒暑假,他经常拿着纸笔颜料出去涂涂抹抹。绒球似的小  相似文献   

12.
张爱辉  高琴 《前沿》2006,(10):222-224
从美学特征角度对老舍小说创作加以分析,作者远离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作品的幽默风格与"北京味儿"作为其作品的显著特征,构成了他艺术风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林尤超 《新东方》2011,(1):76-79
身为中国现代"寻根文学"主力乃至当代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韩少功是以诸如<爸爸爸><马桥词典>等小说作品而著名的.他在小说艺术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更令我叹服的还在于他的随笔与散文的独特魅力,尤其是他厚重的思想启迪与语言表达艺术,那可是一个大家所具有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富于思维张力;富于哲理内涵;富于审美感染力;散发着智...  相似文献   

14.
和一般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最大的不同点,傅春安遨游"商海"和"艺海"之间而自得其乐,他是文界大商,也是商界大儒。11月11日,傅长春集团欢庆成立60周年,文教界友人在媒体上刊登的联合贺词称集团当家人傅春安为"儒商楷模"。傅长春集团属下的傅长春储运是一家挂牌市值近1亿元的上市公司,主席兼总裁傅春安是商界的"另类"。有人形容他是"文化商人",也有人称呼他是儒商,而中国人大常委龚学平则认为应该把他称为"商儒",因为他的骨子里,始终流着"文化与艺术"的血液,"儒"字才是他的本质,从商只不过是他谋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他要去省城参加艺术生的文化考试,母亲一大早就起来煮鸡蛋,摊煎饼,他却说想吃德克士的双层堡。父亲惶急缭乱地骑上车子,跑到离家七八里远的专卖店里给他带来了最爱的双层堡。在路上,他欣喜地望着窗外的风景,设想着未来无比精彩的大学生活。父亲就坐在他的身边,苦口婆心地叮嘱道:"别紧张,别粗心,别大意。"他不耐烦地应承着:"知道了,知道了,我又不是三四岁的小孩儿。"  相似文献   

16.
范凯 《今日中国论坛》2007,(12):117-118
他——历时18年,访遍名山古刹,创作了震惊中外的《五百罗汉图》;他——继创作《五百罗汉图》之后,又历时10年再作《八百裸女图》;他——能够左右开弓,两手同时作画,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毛笔画出速写;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小的微雕油画艺术;他——虔仰佛学,曾开口"普天之下之主持,莫非唐明之师傅";他就是唐明。传奇的人生、传奇的艺术,唐明大师以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行为诠释了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叶志刚 《乡音》2011,(8):48+47
1989年12月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化生活》栏目播出了一篇通讯《"大活宝"的戏法——神了》,就是专门介绍魔术大师陈进才的绝活儿的。陈进才绰号"大活宝"。提起"大活宝",在北京周围的河北省城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当年,与这位久负盛名的民间艺术大师聊天,不出两句话,准把您逗得"咯咯"直笑。若看他的演出,上场那副滑稽像,您就得捧腹大笑。而就在您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缝的当口,他要变的鲜花、彩旗、纸条什么的,顿时呈现在  相似文献   

18.
赵景之 《乡音》2012,(3):23-23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活力、科技活力十分重要,文化艺术活力更为重要。文化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同时也是激发民族创造活力的源泉。为阐述这个观点,我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哲学家戈尔曼带领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著名的研究课题"零点项目"。这个...  相似文献   

19.
正"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越来越自信,不怀疑自己,不质疑存在的理由。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年轻艺术家似乎太疲劳了。"从某种程度上说,1992年可以算作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国际影响还微乎其微。在那年,后来被誉为"代表中国的新面孔"的艺术家张晓刚正在绝望中自我转型,他几乎停止了创作,却在随后的德国之旅中得到了"伟大的灵感"。10月,第一次当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双年展在广  相似文献   

20.
1古代艺术家中,有一位伯牙,工音乐,善弹琴。他的名字流传千古,似乎不在于那珍贵的音乐遗产,而在于一种高贵的艺术精神,所谓"高山流水觅知音"者,便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