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在法治新闻的写作中,必须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坚持这项原则,就是坚持了新闻的真实性的要求。客观、准确地报导发生的事实,既有利于司法公正,又有利于宣扬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推崇主观性证据中心主义,由此形成了“口供中心主义”,刑事诉讼中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从而产生的冤假错案也饱受诟病.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提出,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响应,各地公、检、法机关也纷纷开展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主观性证据与客观性证据,发现主观性证据在查明案件事实、实现司法公正方面不及客观性证据可靠,因此应当转变证据审查重心,实现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时代人们都没有放弃对司法客观性的追求。在非理性的时代,人们渴望获得神灵的启示,给予人间客观的裁判,或者诉诸清官带给人们公正。在理性的时代,人们从自然法中获得实在法的客观性,而后又从实在法的结构以及构成的角度解读客观性。在超理性时代,却又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司法客观性。但是,无论哪一个流派,都只是看到了司法客观性的一面——明确的司法客观性,而忽视了隐含的司法客观性。在司法过程中,从维护法治的立场出发,如果可以通过三段论的逻辑推导获得客观的司法裁判,那么这种客观性就是明确的司法客观性;如果无法通过理想的逻辑推论获得明确的司法客观性,就需要求诸于隐含的司法客观性——一种运用多种司法手段和制约因素所形成的交谈意义上的司法客观性。司法的客观性必然是一种综合意义上的客观性,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就生活世界的重建方式、重建空间和重建的方法论原则作些探讨与阐发 ,以此作为对现代西方诸多生活世界理论的一种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5.
仇婷婷 《工会论坛》2006,12(2):96-97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问题在西方法学界已经争论了两百多年,解释学在哲学领域的转向促成了法律解释由方法论意义转向本体论意义。法律解释学近年也成为中国法学界的理论热点,希望通过本文能较为完整的回顾并理清法律解释学在法哲学领域的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律解释客观性是关乎法治命运的重要命题.面对非法治论者的冲击,亟需捍卫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为此,提取法律解释一词的逻辑三要素,分别从内容、客体、主体三个层面探讨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法律解释客观性的逻辑证成倚赖三个命题:一是解释之于法律具有必然性;二是作为解释客体的法律具有客观性;三是法律解释者的客观解释立场.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过程中,刑法解释始终以追求客观性的实现为首要任务。就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内涵而言,当下学界业已形成了“一元论”和“多元论”两种论断。从刑法解释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来看,“多元论”相比“一元论”更具有合理性。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实现,在刑法规范、价值评判和刑法解释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困境,因此,应从这些方面探求刑法解释客观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不仅得到理论界的赞同,更得到实务界的验证。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司法人员片面、狭义的理解客观性证据范围,忽视口供等言词证据,走向唯客观性证据论的极端。更有甚者,异化为客观性证据定案标准,重视单个客观性证据而忽视客观性证据链条。同时,侦查机关仍习惯于摸排、抓人和审讯这三把斧式的侦查模式,侦查模式有待转型。因此,司法人员要正确认识面临的问题,准确理解审查模式改革的精髓,防止实践中的执行异化。  相似文献   

9.
主体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尺度与客观尺度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是分析和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本质,正确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哲学不能只讲客观性而不讲主体性,也不能只讲主体性不讲客观性。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利益衡量自身也存在着难题,法官容易在司法裁判中恣意的倾向.通过一定的"防范"思路、规则、制度使法官在内心自觉地时自己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11.
作者系统地论述了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缓刑制度、减刑制度、假释制度的内在统一关系 ,明确了缓刑、减刑、假释制度适用的标准、程序 ,在立法和实践中有可借鉴之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诉不加刑原则被称为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基石。“上诉而加刑”现象的现实存在,破坏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可采取如下对策:凡是只有被告人上诉而未被抗诉(或自诉人未上诉)的案件,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加重刑罚;取消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的发回重审;不得就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再次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除非结果对被告人有利。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实施委托代理机制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导致家族企业内部委托代理机制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职业经理人道德水准不高之外 ,还有其它一系列因素。从企业内部而言 ,业主浓厚的集权情结、有限的知识存量、信息分享风险、业主诚信的丧失 ;从外部来说 ,职业经理人市场滞后 ,法制环境欠佳。要使委托代理机制根植于家族企业 ,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而非仅仅从单方面提高经理人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中国刑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严格责任原则是英美刑法中的基本原则。二者在中国刑法上的地位随着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一个备受争议的司法解释而被推到风头浪尖。奸淫幼女型强奸罪是否应该遵守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严格责任是否应该引入中国刑法,成了学术界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困境作为例子,揭示西方公共管理学的问题,包括(一)重要问题研究的肤浅,(二)公共管理学的可信性,(三)学者的学术水平有限。建议我国学者破除迷信权威,致力争取中国公共管理学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总需求增势放缓,产能过剩,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约束加剧,使得西安工业经济面临经济体量小、三次产业结构早熟、产业链不全、工业园区同质化竞争、工业资源亟待整合等一系列新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建议应找准西安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认准"工业强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应采取二元化发展战略,先进和落后一起抓;建设产业带,形成产业集群;发展营商软环境,整合西安工业产业政策。此外,要着力发展营商软环境,整合西安工业产业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地且具有可持续性是关键。对于西安的工业经济发展,不仅要强调工业产业的发展,还要立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角度来思考西安工业经济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规模侵权案件层出不穷,但是对大规模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救济却不尽如人意.大规模侵权行为本身固有的属性,比如受害人的多数性和不确定性、侵权人的不确定性和实体法律规定的缺失等是受害人救济中的主要障碍.在对受害人救济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确立人身损害赔偿之债在破产程序中的优先受偿地位,对于改善目前受害人救济的困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职业化滞后。职业化还面临着本土理论缺乏、传统体制束缚、制度规范不健全等方面的障碍。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必须破除传统体制的束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具有本土文化传统的社会工作实践与教育模式,建构适合社会实际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探索适合民族传统的职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行政司法监督的困局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行政权的行使实行全方面的密切监督,这既是传统法学的要义之一,又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大的法治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并相应地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但中国目前的行政诉讼以及通过司法审查实现的行政司法监督,由于观念的滞后和体制的欠缺正处于欲罢不忍、欲进不能的困局之中。分析这种困局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走出困局的出路,正是当下中国法学界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尝试对此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融资困难是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应该是:创新要重点突破,不能急于普及;要与企业经营的专业化、产业结构升级紧密联系起来,加快法律配套,加强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