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十二五"既是中国经济迎来增长质量全面提升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能否初步实现增长动力切换的关键五年。中国要力争在10年内实现经济增长由资本与外需驱动的成本推动阶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轨道,经济增速换挡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就业困难,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生活困难等问题,通过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收入分配改革,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探讨当前中国经济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俄转轨时期经济增长出现巨大反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俄罗斯经济迅速下降。中俄经济增长的反差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求实》2015,(10)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特征、新问题和新动力三个方面。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特征。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路径依赖、经济泡沫和创新能力不足三大新问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新动力来自于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双轮驱动需要全面改革和深度开放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对我国具有双重影响。从经济角度看,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较多有利的因素:其一,有利于中国的出口增长,因中美在经济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美国又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也就意味着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会保持相应的增长。其二,有利于吸引美国公司来华投资,因经济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6.
《当代贵州》2013,(6):10-10
孙久文在《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2012--2013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转换时期。东部沿海结构调整正当时。东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三大增长极,以外向型经济为引擎,拉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部地区总量增长,出口起伏。东北地区投资高速增长,外贸遇寒冬。西北地区经济增长最稳定。西南地区出口高速增长对外开放潜力巨大。区域差距缩小,“重心”仍在东部沿海。  相似文献   

7.
王一鸣 《求是》2014,(6):23-24
<正>在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领跑者地位发生变化,更不表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良好基础。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近年随着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扩大,特别是经济发展阶段和内生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由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7%一8%中高速增长阶  相似文献   

8.
韩波  徐梅 《探索》2007,(2):87-91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诱致与技术促进效应。本文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逐渐由投入增长为主转变为需求拉动和技术促进为主;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式向集约型与知识型转化,由非均衡高速型向非均衡、可持续、稳定型转变;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需求诱致与技术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经济增长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由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文生教授和靳光华教授撰写,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研究》一书是作者长期研究积累而成的一部优秀学术专著。作者全面、深入和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理论与增长方式等问题,其成果在理论上有重要突破,在实践上有创新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92年增长率高达12.8%,1993年一季度的工业生产又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中国经济以如此高的速度增长?又是什么因素在制约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述三个问题,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此,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促进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很多,如高速增长是前几年治理整顿所积累的能量的释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经济环境是未来经济发展以及发展战略选择的前提。90年代末 ,中国经济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 ,从而表明中国经济经历了20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转型期 ,外生变量———经济体制改革、调动积极性政策、下放自主权等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将由内生变量———劳动力和资金所替代。90年代末买方市场中的资金剩余意味着经济增长脚步放慢。由此 ,适应资金剩余现状 ,选择促进经济增长的适时发展战略就显得甚为关键。一、适时调整战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中国20多年高速经济增长的实证 ,已充分证明选择适时调整战略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不经济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却掩盖不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外部不经济性。我们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效率、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分析,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增长方式粗放,存在不经济性。为此,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这是解决经济增长外部不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7,(2)
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包含着较系统的"包容增长"思想,是对亚洲开发银行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拓展、创新与超越。世界性的非包容性增长阻碍着经济全球化的合理发展,包容增长才能使世界各国共享经济全球化的成果。中国融入全球化以来的包容性增长促进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更好地引领世界经济包容增长,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经济体在收入水平的任何阶段都可能落入也可能避免"陷阱","发达国家陷阱"业已出现。中国自己首先包容增长,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能引领世界经济包容增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经济增速换挡带来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必须有效解决,不能回避,通过研究新经济增长理论,发现新经济增长理论非常适用于当前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产生的问题不能回避,如何解决呢?应分析其背后原因,并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导和引领当前中国经济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知识创造及其商业化的主体,创业活动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创业活动的集聚和活跃程度,是解释区域经济增长和绩效差异的关键指标。中国区域创业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创业活动的区域集聚是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通过构建创新和创业环境有效地促进新的创业活动的涌现、抑制非生产性活动的泛滥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决定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与宏观税负三者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假设,利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根据测算,如果按照小口径宏观税负来计算的话,最优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22%。但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不存在短期的误差修正关系,税收收入的增长将带来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不能导致税收收入增长。这为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近期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俄罗斯、东欧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无论是俄罗斯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东欧国家的外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中国的低端加工型经济增长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脱节现象,这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发展。因此,转型国家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将本国自身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完善纳入到一个更加开放的经济系统中来,将成为决定转型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采取的是一种外延粗放以及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要素的投入和对外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应当及时加以调整。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  相似文献   

19.
宗教伦理通过经济制度影响经济绩效。孝道是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基本道德,东亚经济体的成功促使国内外学者开始寻找儒家孝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孝道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观的核心并影响相关制度安排。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伦理促进古代中国经济繁荣及造就现代东亚。孝道伦理的经济价值是秩序理性和代际转移支付。合理的代际转移支付可以防止债务刚性增长,避免社会福利陷阱;促进消费代际平滑;有利于促进中国式社会保障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中国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高水平供给,从而利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依靠对外招商引资的增长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具有的负效应逐渐显现。一国的经济实力是国家经济主体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并不等于我们实际拥有的竞争力。如果说经济实力代表了一国已经拥有的财富,那么竞争力则代表着使原有财富的增值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国家在现代经济中的主体性,不仅表现在其拥有的经济实力上,更表现在使这种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上。目前在我国出现的招商引资所引起的负效应,恰恰是与中国经济主体性有关的中国经济的控制力和内在增长力的问题。总之,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本增长,导入增长模式出现收益递减。这是倒逼中国走向内生增长模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