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注意当事人之间对案件事实陈述的矛盾。 任何案件只有一个真正的事实,民行案件也不例外。案件事实的确认依据来源于当事人陈述以及有关证据的证明,但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特别是对法院判决不服的案件,往往是一方当事人对法院所认定的事实部分不服,认为判决不公而要求申诉。因此,在审查法院卷宗中首先应当注意到当事人之间对案件事实陈述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郭悦 《法制与社会》2013,(21):123-124,127
法院审判的核心问题就是查明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法律规范的适用应以案件事实为裁判基础,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案件事实为小前提的三段论逻辑推理过程,法院的判决结果就是这个推理过程的结论。所以,案件事实的认定是法院判决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谓案件事实,又称"证据事实",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证据所表明或建构起来的客观事实。①认定案件事实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真实的案件事实不会自动地摆在裁判者的面前,它是以案件当事人的陈述方式展现出来的,不同利益的案件当事人的案件事实陈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本文首先通过典型案例提出案件事实的不同陈述问题,然后分析案件事实陈述的特点,最后提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判例制度,也称判例法制度,指的是法律可以援引以往的判决作为审判同类案件的依据的审判制度;或者说,它是国家确认法院判决为法的渊源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依照英美法系的法律传统建立起来的各国的法律都采用这种制度。我国历史上也长时期适用这种制度。所谓“中国判例制度”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现时中国国情的判例制度。我们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那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审判制度,使得办案法官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认识的差异或者其他较为复杂的原因,使案件主要事实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而判决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时有发…  相似文献   

4.
韩冰 《行政与法》2006,(4):96-100
对同一案件事实,相同的诉讼证据,不同的法官为何会有不同的认定?同类的案件,相近的事实,为什么不同的法院会作出截然相反的判决?这种法律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立法者的立法初衷在法律实践中发生了各种形式的变异,就是法律运行的不确定性。本文将在现行司法体制的框架下,剖析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探讨降低法律运行不确定性的对策。以期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司法行为的不当影响,提高司法能力,构筑法治状态下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同案不同判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司法公信力及司法权威.对不同类型的同案不同判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从主体的角度对同案不同判大致进行了三个分类,即相同或相似案件在同一法官处未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相同或相似案件在同一法院未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以及相同或相似案件在不同省市的法院未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不同法官对同一事实认定的冲突性这两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其中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是绝大多数同案不同判的主要原因;而如果说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是从法律适用的角度而言,那么不同法官对同一事实认定的冲突性则侧重于案件事实的认定上.最后,从建立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多手段查清关联案件详情这二个方面对如何避免同案不同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笔者发现二审法院在将上诉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通知中写明案件的实体处理意见、对此做法,笔者认为有失妥当,既有悖于法律的规定,更不利于案件的客观正确的处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三项规定“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以后改判”。从这一法律规定来看,如果所发回的案件属认定事实错误,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那么二审法院就不应  相似文献   

7.
正"同案不同判"是指不同法院之间、不同庭室之间、不同法官之间,对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作出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美国著名法官、法学理论家本杰明·卡多佐曾指出:"如果有一组案件所涉及的要点相同,那么各方当事人就会期望有同样的决定。如果依据相互对立的原则交替决定这些案件,那么这就是一种很大的不公。如果在昨天的一个案件中,判决不利于作为被告的我,那么如果今天我是原告,我就会期待对本案的判决相同。如果不同,我的胸中就会升起一种愤怒和不公的感觉"。[1]"同案能否同判已成为人们判断司法是否公正的一个默认点,"[2]普遍存在的"同案不同判"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事管辖中的选购法院与选择法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民事管辖中,选购法院与选择法院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本文拟对这两种制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略作探讨。一选购法院(forum shopping),又称挑选法院或择地行诉,它是指原告选择某一他认为可能会作出有利于他的判决或裁决的法院进行诉讼。选购法院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以下两个方面则是其主要的:1.对某一国际民商事案件,不同国家的法院都有管辖权;2.对该案件不同国家的冲突法会适用不同的准据法从而得出互相矛盾的判决结果。正是基于国际社会法律不统一的这种现实情况,原告在选定起诉法院时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他可以挑选一个对他有利的法院去提起诉讼(包括在诉讼程序上或判决结果上)。由于原告在有管辖权的几个法院中选择起诉法院的权利是各国立法和国际公约所赋予的,因而从表面上看,选购法院这一活动并没有违反任何一国法律的明文规定。正因如此,在早期,许多人并不认为  相似文献   

9.
一、东方电子案——中国证券示范诉讼的雏形据民事诉讼法学专家裴特.阿仁斯教授的考察,示范诉讼的基本特征是同类案件大量存在,但法院只对某一典型案件作出试点判决。当事人仅提出个别的、特定的诉求,但法院的判断却具有普遍性。①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沈冠伶也引用德国法的概念认为,所谓示范诉讼,系指某一诉讼纷争事实与其他(多数)事件之事实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民事管辖中,选购法院与选择法院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本文拟对这两种制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略作探讨。选购法院(forumshoPPing),又称挑选法院或择地行诉,它是指原告选择某一他认为可能会作出有利于他的判决或裁决的法院进行诉讼。选购法院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不过以下两个方面则是其主要的原因:1、对某一国际民商案件,不同国家的法院都有管辖权;2、对该案件不同国家的冲突法会指定不同的准据法从而得出互相矛盾的判决结果。正是基于国际社会法律极不统一这种现实情况,原告在选定起诉法院的问题上有了很大的回旋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1991年至1993年三年间,威海全市法院共受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案件5件5人,而1994、1995年两年就受理此类案件14件14人。一、基本特点1、罪犯身份多为农民。14件案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11名被告人中,有8人是农民,占  相似文献   

12.
阮娜 《中国司法》2012,(10):61-65
《公证法》实施以来,公证赔偿案件在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司法实践中,不同地域、不同法院的法官对于公证损害责任纠纷案件①的审理思路和判决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出现的公证赔偿责任案件中,在案情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殷勇 《法学》2012,(1):58-63
法院在审理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行政机关以"政府信息不存在"为由拒绝提供政府信息的情况。政府信息不存在是指政府信息自始自终不曾产生,行政机关在诉讼中应当提供进行过合理检索的证据,法院应当在综合考量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检索载体和检索方法的基础上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尽到了合理检索义务。法院应当根据不同案件事实选择合适的判决方式,在判决撤销政府信息公开决定的同时应判决行政机关在一定期限内重新答复。  相似文献   

14.
202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一起我国法院生效判决中赔偿额最高的侵害商业秘密案件,该案明确了以侵权为业公司的法人代表的连带责任. 这起案件从起诉到终审判决历时3年,涉及全球最大"香兰素"生产商.案件在商业侵权事实的认定上双方并无异议,但赔偿数额一直有争议.一审法院判决侵权人赔偿350万元,与被侵权人主张的5.0...  相似文献   

15.
彩礼返还纠纷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结婚为目的而作的事先约定。婚约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当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相当流行。婚约一经确定,一方往往给付另一方一定数量的聘金、聘礼(以下简称彩礼)以作为结婚的物质保证。一旦婚约解除,随之产生返还彩礼纠纷。对于单纯的婚约纠纷因不属法律调整范围,法院不予受理。但因婚约解除而引起的钱物纠纷法院仍予受理。此类案件法院受理后,该如何定性?目前立法尚未明确,理论上众说纷法,莫衷一是,致使相同的案件,法院竟适用不同的法律,作出不同的判决。目前对此类案件的定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蒙牛乳业公司与河南安阳白公主乳业公司(以下简称"白乳业")的商标纠纷是中国知识产权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案件.随着内蒙古高级法院维持一审判决的判决公布,在中国诞生了首例法院认定的未注册驰名商标.这一判决虽然在相关产业界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在中国知识产权界却赢得一片叫好之声1.笔者从事商标代理多年,对本案的两审法院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中有一些思考,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是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和难题。本文选取一则公报案例,试图在其与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关系中认识其效力。在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争议案件审理中,公报案例采用"行政义务遵守"的审查标准,形成了"合法即不侵权"的论证思路。经过对一组同类案件判决在法规范解释、采用的审查标准和论证思路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公报案例对于《城市规划法》第32条的适用和解释发生根本转向,并在其后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中被沿用和简化。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公报案例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它主要表现为判决思路的内容说服力和权威判决的形式说服力。无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是否以及如何被规定,这种事实上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影响的揭示应当通过运用法解释学提取先例性规范并归纳其发展来呈现。判例的研究和竞争将促进法律适用和解释的稳定性和开放性,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则可能得以统合实现。  相似文献   

18.
注册商标专用权能否在不同的注册商标之间延续,是商标授权确权行政诉讼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从现有的生效判决来看,法院内部对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不同的认识。但实际上,只要仔细分析这些裁判结果截然相反的判决,找出不同案件产生不同裁判结果的原因,就会发现,人民法院在注册商标专用权能否延续的问题上,做法是一贯的、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二审法院的收案中有上诉案件,本来是正常现象。有些时候,有些法院的上诉案件,或者多一些,或者少一些,一般也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像上海市各区、县今年头七个月一审的上诉率,竟高达百分之七十四的突出情况,确实是很不平常的。再看一看,从上诉案件中反映出来的,审判工作上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更值得我们注意了。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审判人员思想上不尊重案情事实,办案中不下功夫去搞清案情事实,判决时不以案情事实为根据。总之,他们远远不是忠实于事实真相,不是以彻  相似文献   

20.
驳回诉讼请求的案件应适用判决还是裁定,引用什么条文?编辑同志:我院在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的一审法院在审理中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但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出现两种不同作法,一种是适用判决驳回,另一种是适用裁定驳回,引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