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银珍 《湖湘论坛》2001,14(1):92-93
任何国家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握机遇,大有作为,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社会化的进程。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美国加州大学马丁·特罗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就率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他认为高等教育必然经历“精英—大众—普及”三个发展阶段。指出国家适龄人口(8-21岁)入学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世界高等教育正日益走向大众化、普及化。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是率…  相似文献   

2.
沦高等教育大众化语境下的学生社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语境下,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看许多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克服。学生社团发展必须坚持在夯实根底、强化功能、创新管理、丰富活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曲 《前沿》2005,(11):68-70
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要确立发展的质量观、多样化的质量观、整体性的质量观。同时要真正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只有建立教育质量体系,才能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从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和波洛尼亚大学等中世纪大学的创立开始.历经近千年的发展.世界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大约在15%以内的为精英教育阶段:大约在15名-50名的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的为普及教育阶段。到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各国都陆续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西方各国得到了实现.它代表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锦银 《理论月刊》2006,(11):95-97
本文旨在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过程及最终目的加以思考,克服脱离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脱离我国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推行大众化教育,并希望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图书馆的新要求及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兰英 《前沿》2003,(4):61-63
根据世界各国普及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 5 %以上 ,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我国《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我国到 2 0 1 0年高等教育将进入大众化阶段。为迎接这一趋势的来临 ,本文从高教大众化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及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3.0%,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作为新生事物的独立学院在研究教学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夹击下,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特殊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进而走向普及阶段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论述了深挖高校内部潜能,打破单一办学模式,走多元化、多形式办学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到大众化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刚 《青年论坛》2003,(4):87-88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学生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 ,积极迎接挑战 ,努力探索以宿舍、社团、网络为支撑 ,以大学生成才服务保障体系为平台 ,以学生骨干队伍为生力军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 ,保证高校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跨越式发展,进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只有9%,普通高校在校生总规模为643万人。但是,1998年后世纪之交的短短几年,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普通高校在校生增加到1900万人,这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