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政策瞭望》2009,(3):56-56
近日翻阅《隋书》,里面有这样一段历史:房彦谦家中有许多祖上旧业,加上他多年为官的俸禄,财产很是富足,但他把这些财产大部分用来接济亲友。临终之际,他对儿子房玄龄说:"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正是这笔"清白"的遗产,教育了他的子孙后代,成就了一代名相房玄龄。  相似文献   

2.
公元1045年,岁的范仲淹辞去安抚职务,到邓州做了知州第二年9月,邓州新状元贾黯回乡省亲,范仲淹请教为官之道范仲淹对贾黯说:官在大小,都要上不欺君下不欺民,为官清正,洁奉公。如果一心光爬上高位,不用欺诈段是不行的。你是一有志之士,我愿送“不欺”二字作座右铭就在这个月的14  相似文献   

3.
美色和腐败是一对孪生姐妹,这在中国贪官名册上成了定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程秀俭是个另类。他既不愿为了情人放弃做官的“原则”,又不愿为了做官而放弃婚外情。为了“清白”为官,他最终对情妇举起了屠刀  相似文献   

4.
程时秀 《政策》2003,(7):23-23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这铿锵有力的诗句,读来如江涛入怀,闻之似十月惊雷。为官清正,是古人崇尚的美德,更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品质。 为官清正廉洁,是人民群众对为官者的基本要求,作为公仆,就要保持清白之身,否则就会遭到人民痛恨。对那些贪官  相似文献   

5.
为官一任,是留下清白和美誉,还是留下贪迹和骂名?自古以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为官清廉,死后其子以上山背柴为生。孙叔敖留下的是美誉。相反,民国年间,路南县县长许良安贪赃枉法,在他死后群众给立了一块“遗臭碑”,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相似文献   

6.
做官先做人     
做官先做人何学元山东省临邑县委书记王佑成有句名言:“做官必须先做人。”王佑成在县委书记岗位上,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公仆,清廉为官,清白做人,他的“官德”在老百姓中有口皆碑。“做官先做人”这句话富有哲理,发人深省。古之做人,讲究修身、立德;今之做人,要求堂...  相似文献   

7.
可敬 《人大建设》2012,(7):56-56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负责司法刑狱机要事务。这年冬天,范仲淹要回苏州接母亲到广德来。差人听说范仲淹要回家,就着手给他筹集一笔路费。当差人把钱送给范仲淹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下。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苏州吴县人.出生于贫苦人家.两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因无力抚养他.只好带着他改嫁别人.母子俩倍受歧视和欺凌。苦难的生活使范仲淹懂事特另1]早.他在生活上从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他十几岁时便常年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昼夜苦读诗书。从这时候起他就立志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活上的苦难,不但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成了磨练他意志的砺石。范仲淹每天早晨煮一锅粥.等粥结冻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再吃两块。范仲淹的同学中,有一位是南郡留守的儿子,他见范仲淹每天只吃.Q、粥和…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天下粮仓》中,有个堪称古今一绝的贪官形象,此人即是肩负大清粮仓监管重责的二品大员米汝成。说米汝成是贪官中的“极品”,主要有二:一是此贪创下大清开国以来贪污公帑之最,是个不折不扣的巨贪;二是米汝成的“贪技”高出其他贪官一筹,至死都未让他人察觉,一度保全了他为官“两袖清风”的“清白”名声。起先,善良的观众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01,(5)
范仲淹自四岁随母改嫁到长山县河南村(今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少年立志苦读,成为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笔者已在《范仲淹与邹平》一文中介绍了他的成才之路;在《范仲淹名扬九州》一文中介绍了他的卓越政绩。范仲淹忠实实践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说教:大丈夫在世,当修身、齐家、治国、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和实践深受《周易》的熏陶和濡染,特别是其政治改革理念,更是直接反映了《周易》的思想和影响。范仲淹提倡"经以明道,文以通理",开一代易学新风,《周易》的变法革新理念和崇德尚德观念都对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范仲淹的易学思想是他推行庆历新政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思想,他的政治改革思想与实践又丰富和发展了其易学思想,二者相互影响、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2.
杨曙明 《春秋》2011,(3):47-47
邹平有处范公祠,范仲淹曾在那里生活了18年。 "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留给后世的千古绝句。他何以能写出这"先忧后乐"的千古绝句呢?纵观范仲淹生平,以下三个因素当是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邢爽  胡遂 《求索》2014,(2):79-83
近年来,范仲淹作为宋代理学的先驱,其地位逐渐被关注。但是,学理方面的论据还显得不是很充足。范仲淹作为理学先驱,不仅是由于他对后辈理学家的关爱和识拔,更重要的是范仲淹在“知”和“行”(对本体的认识和修身工夫)这两方面都有开创之功,并且在理学的“心性”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理路。后来的理学家们基本上是在解决范仲淹所提出的理学核心问题。本文试从范仲淹对后辈理学人物的识拔,范仲淹复兴儒学之精神以及范仲淹在理学上的实际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重新审视范仲淹作为理学先驱的地位和功绩。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郁林太守陆绩,为官一生,两袖清风,离任时什么也没有,行李太轻压不住船,只好搬块石头放到船上。后人称压船的石头为“廉石”。提到“廉石”,自然联想到一些廉诗。明代宣德年间的苏州知府况钟,为官廉洁,生活俭朴,离任时向百姓赠诗曰:“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比况钟小十几岁的于谦,为官的口碑很好。于谦写过一首《入京诗》:“绢帕蘑菇又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还写过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称得上是清清…  相似文献   

15.
谢奎 《当代广西》2014,(12):48-49
正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求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正廉洁;为官之义,在于公正明法。——赵文强2014年2月14日8时20分,45岁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扶贫办主任赵文强在写完最后一则工作日记后,劳累过度的他,躺在妻子怀里溘然长世。而他留给家人的,是一张2500元的存款和无尽的哀伤。但他留给社会的,却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经他检修的20多座扶贫桥,历经洪水冲击而坚固如磐;为修建扶贫路,他曾用400根短枝作记  相似文献   

16.
宋代贤巨、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已成为历代为官者的座右铭,其实他的另一不被人们所熟知的名言“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更具道德和人格的力量。范仲淹所说的“私罪”,是指为个人的私利而获之罪;“公罪”则是指为国家出以公心得罪了某些权贵所获之“罪”。范仲淹为人刚直不阿,一生遵循自己的人生准则,为此他曾三次蒙受”公罪”,被逐出京城,滴贬边州。据史载,范仲淹的第一次遭吸是在宋仁宗时,宰相吕秀简利用权势排斥异己,安插党羽,致使朝政腐败不堪。景仿三年,范仲淹画“百官图”呈送仁宗,…  相似文献   

17.
吉鸿昌与作官即不许发财1920年5月、吉筠亭老人在弥留之际殷殷嘱咐当时在军阀部队任营长的儿子吉鸿昌:"为官当清白廉洁,作官即不许发财。"为铭记父辈训教,吉鸿昌即把父亲,"作官即不许发财"的遗嘱烧制在上千个瓷碗上赠送给全营官兵。并立誓牢记父亲遗教,真正...  相似文献   

18.
富弼赈灾     
朱晖 《中国减灾》2010,(6):32-32
北宋年间,江浙一带曾发生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正主政浙西,虽然他极力地开仓放粮,但相对于成千上万的灾民来说,可谓杯水车薪。 当时,浙江太湖一带的人们非常喜爱一种体育运动——赛船。范仲淹灵机一动,这可是开展赛船的好时机呀。他号召各地百姓踊跃参赛。  相似文献   

19.
郑仕全 《新重庆》2003,(10):37-38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此后,“为人民服务”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格言。今天,重温《为人民服务》,更觉其中有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鼓舞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踏实做人、勤勉干事、清白为官,努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名臣范仲淹(公元989 ̄1052),字希文,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良将,在庙堂为贤相,在文坛为大家。脍炙人口、孺幼皆知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出自他的笔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同样是震烁古今,义薄云天的惊世名言。毛泽东曾说:“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之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两者兼有,‘即办事兼传教之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与清代的曾国藩。”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