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最大值(即空气吸入与检验污染之和的最大值)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用硝化-光镜法检测贵阳地区40例非溺死尸体肺脏硅藻含量的最大值,同时作了8例溺死尸体肺脏硅藻检验。非溺死组肺脏硅藻最大值2个/5g;溺死组有7例为56~463个/5g,1例是2个/5g。表明(1)水中尸体肺脏硅藻检验值大于最大值(2个/5g),可考虑为溺死;显著大于最大值(本文溺死组7例56~463个/5g)则可鉴定为溺死;(2)等于或小于最大值,提示干性溺死或抛尸入水,可结合尸检发现及案情鉴别。  相似文献   

2.
硅藻检验是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主要实验室检验方法,在鉴别水中尸体生前溺死和死后入水以及推断落水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硅藻检验基于硅藻形态学特征,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对组织器官中的硅藻进行自动化识别和分类,是法医学硅藻检验的一次技术革新。本文从形态学硅藻检验方法展开讨论,并对人工智能算法参与的自动化硅藻识别和分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辅助硅藻检验得到客观、准确、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有望成为未来法医学溺死硅藻检验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述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样品的检测。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Wang JW  Yu XJ  Wang XY 《法医学杂志》2008,24(4):276-279
综述了近年来在硅藻检验、水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检测、血液化学和组织化学检验等方面的最新文献报道,并对各种溺死检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在硅藻检验中,硝酸乙醇法、破机罐法及微波消解法,可缩短检验时间,提高办案效率;酶消化法及PCR法硅藻检出率高,适用于可疑水样中硅藻密度低等情况。早期器官组织中浮游生物叶绿素(A)、血液和组织中其他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溺死的重要参考。微量元素锶检测可用于鉴定海水中溺死。另外,硅藻及其他浮游生物遗传多态性片断PCR,可望成为新的、灵敏的溺死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波消解法检验硅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按常规,水中尸体的法医学检验鉴定必须要做硅藻检验,以确定生前入水溺死或抛尸入水伪装溺死,同时可根据检出硅藻种类判断溺死水域现场。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有机消化法(硫酸-硝酸破击法)[1-2]。我们自1999年起,应用光纤压力自控密闭微波消解系统(微波消解法)进行了5例溺死案例的硅藻检验,获得较好效果,并与传统的有机消化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目前,尚未查见应用微波消解法系统研究人体组织内硅藻检验的实验报道。1材料与方法1.1检材分组检材为2000年8月份吉林地区某较大型水库中发现的溺死尸体。实验组:新鲜的和冷冻的肺边缘组织检…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用家兔18只,分为溺死组、死后(抛尸)入水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只。采用消化—光镜法作肺、肝、肾硅藻计数(定量)及种属鉴定检验,同时作水样检验及空白对照。结果:(一)进一步证实生前硅藻可经空气源性进入肺脏并存积于大循环内脏(肝、肾)的概念;(二)提示水中尸体肺脏如有大量硅藻检出,仅此即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依据;空气源性吸入及检验过程中的污染并不影响该检验结果对鉴定溺死的判断。种属分析溺死组肺与水样的主要硅藻种属相符,而肝、肾中硅藻计数及种属分析均无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中尸体的调查在法医学检案中占了重要的一部分。水中尸体未必就意味着其死亡原因是溺死,也可以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死后入水。实际上,尸体现象很难证明死亡的原因。所以,关于受害者是否为"真的"溺死的问题常常不容易解决。目前,硅藻检验被认为是溺死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硅藻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死亡原因有更直接的判断,也可以指向可能的溺死地点。本文介绍国内外硅藻检验的样本采集、检验方法、结果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藻检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法医学中的硅藻检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判断溺死死因的检验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总结硅藻检验技术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法医学硅藻检验的基础知识、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检验方法优缺点的探讨,对硅藻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待对溺死诊断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法医学检案中,溺死诊断以及入水地点的判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之一,硅藻检验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可靠的诊断溺死的方法,而根据硅藻的群落特征推断其入水区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对不同水域内硅藻进行研究,可为溺死鉴定及入水区域的判定提供参考。本文就硅藻相关的生物学特性、检验方法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法医学工作者在相关科研和检案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水中发现的尸体均应区别生前溺死抑或抛尸入水。过去多根据内脏的硅藻检验结果辨别。由于硅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甚至空气中亦有,易于造成污染。所以有些学者对用硅藻检查法鉴定溺死的可靠性已提出疑问。冈田健夫等提出,检查尸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组织硅藻检验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溺死组、死后入水组和陆地死亡组,采用微波消解-真空抽滤-扫描电镜联用的硅藻检验方法对肺组织和溺液硅藻进行定量分析,记录肺组织与溺液硅藻含量的比值(ratio of content of diatoms in lung tissue and drowning fluid,C_L/C_D)。结果溺死组实验兔的C_L/C_D值(5.82±3.50)高于死后入水组(0.47±0.35);溺死组实验猪肺叶不同部位的C_L/C_D值均高于死后入水组;在海水、咸淡水交界、河道淡水及湖泊淡水中,溺死组实验猪的C_L/C_D值均高于死后入水组(P0.05)。动物实验中,C_L/C_D值1.6的案例均来自溺死组。结论 C_L/C_D值是溺死诊断中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00例硅藻检验综合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00例硅藻检验鉴定结果的分析,结合案件、尸体检查,探讨硅藻检验在鉴定是否溺死案件中的注意事项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PCR-DHPLC法检测硅藻SSU基因,评估其在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生前溺死(水中溺毙)、死后入水(空气栓塞致死后入水)、对照组(空气栓塞致死后不做处理);溺死人体脏器组织;取各组织检材提取硅藻DNA,PCR扩增硅藻特异的核糖体小亚基(SSU)片段,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HPLC检测分析。结果 6份硝酸消化法检测阴性的溺死人体器官组织检材经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出5例阳性。生前溺死组肺、肝、肾硅藻检出率分别为100%、90%、85%,死后入水组仅肺检出硅藻(15%),对照组各组织均为阴性;生前溺死组检出率明显高于死后入水组(P〈0.05)。10份溺死人体器官组织检材采用DHPLC法检出硅藻种类明显多于微波消解-扫描电镜法(P〈0.05)。脏器检出硅藻种类与溺死点水样一致。结论采用PCR-DHPLC法检测硅藻SSU基因,有助于溺死鉴定和溺死地点的推断,具有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括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硅藻的检验、内脏异物颗粒和微量元素成分的检验、血液化学的检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等方法应用于溺死的诊断,试图为溺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准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溺水死亡者肺、肝、肾、骨髓等器官淡水硅藻检出率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差异,为法医学解决水中尸体死因鉴定提供技术帮助与科学证据.方法 收集2009~2011年1、4、7、10月沈阳市浑河中溺死尸体每月(组)各5例;45只家兔分相应月份生前、死后入水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当月发现水中尸体后第2天入水,取人及兔肺、肝、肾、股骨骨髓及现场水样备检,应用酶消化法检测各组器官中硅藻数量、种属并与现场水样比对.结果 各组溺死尸体肺中均检出多量硅藻且种属与现场水样一致,春、秋及冬季溺死尸体肝、肾中仅可检出少量体积较小的小环藻等中心纲硅藻,夏季肝、肾及骨髓中均未检出硅藻;各组溺死家兔肺中均检出少量小环藻等中心纲硅藻,肝、肾及骨髓中未检出硅藻.结论 硅藻种群的季节性变化及不同种群硅藻体积的差异可能造成肝、肾等大循环器官中硅藻检出率的季节性差异;仅肺中检出硅藻,肝、肾中硅藻检验结果阴性并不能排除溺死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PCR法检测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宁波甬江水域溺死家兔内脏组织中硅藻16SrDNA,评估其在夏季7月和冬季12月溺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夏季7月和冬季12月分别选取30只大白兔,总计6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溺死组(n=10)、死后入水组(n=10)、空气栓塞组(n=10)。各组分别提取心、肝、肺、肾组织,应用PCR技术检测上述兔内脏硅藻16SrDNA。结果与死后入水组比较,夏季7月兔溺死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明显增高(P<0.05);而冬季12月溺死组仅心、肺组织中检见硅藻16SrDNA,与死后入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夏季7月溺死兔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冬季季12月溺死兔组(P<0.05);夏季7月和冬季12月空气栓塞组心、肝、肺、肾组织中硅藻16SrDNA均未检出。结论宁波甬江水域夏季溺死兔中硅藻16SrDNA检出率高,PCR技术可用于溺死诊断;而冬季硅藻16SrDNA检出率低,运用该技术诊断溺死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水中尸体的硅藻检验结论是判断死者是否溺死的重要依据之一。微波消解-真空抽滤-扫描电镜法硅藻检验已经成为水中尸体案件的常规且相对可靠的检验方法,相关内容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该类案件的检验结论通常表达为:水样,尸体的肺脏、肝脏、肾脏、骨髓中检出某种硅藻和硅藻含量。但受死者的死亡过程、水样的提取方法和检验方法等因素影响,硅藻检验的结果会有所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检验结果中有或没有硅藻来判断是否溺死。只有合理地分析和运用该检验结论,才能正确地判断死者的死亡原因,更好地刻画死亡过程。本文通过对不同的检验结论进行分析总结,解释结论的成因,希望能够帮助法医依据硅藻检验结论,更加准确地判断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硅藻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搜索系统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12例溺死尸体的肝、肾组织进行硅藻检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视场图片,分别在硅藻AI搜索系统的0.5、0.7和0.9阈值下进行硅藻检测及人工识别,用硅藻召回率、查准率和图片排除比例检测并比较搜索系统的效能。结果 硅藻AI搜索系统标注的目标中实际检出硅藻数与人工识别硅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下硅藻AI搜索系统检测硅藻的召回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下硅藻AI搜索系统检测硅藻的查准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可达53.15%;不同阈值下硅藻AI搜索系统的图片排除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可达99.72%。对于同一样品,硅藻AI搜索系统识别硅藻所用时间仅为人工识别的1/7。结论 硅藻AI搜索系统在溺死案例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搜索硅藻能力与经验丰富的法医相当,同时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观察图片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法与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在溺死诊断50例溺死案例的肺、肝、肾组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各组织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溺死案例使用MD-VF-Auto SEM法检验的硅藻阳性率为100%,在6例非溺死案例的肝、肾组织中检出少量硅藻。浮游生物基因复合扩增体系的阳性率为84%,非溺死案例的肺、肝、肾组织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比,肝、肾组织的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组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硅藻外的其他浮游生物。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为溺死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水中尸体硅藻检验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硅藻定量分析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水中尸体共490例,根据死因分为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采用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对肺、肝、肾组织及水样进行硅藻定量分析,并计算肺组织与水样硅藻含量的比值(CL/CD值)。结果溺死组肺、肝和肾组织同时检出的有400例(85.5%),肺、肝、肾组织和水样中硅藻含量分别为(113 235.9±317 868.1)、(26.7±75.6)、(23.3±52.2)和(12 113.3±21 760.0)个/10 g,硅藻种类数分别为(7.5±2.8)、(2.6±1.9)、(2.9±2.1)、(8.9±3.0)种。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CL/CD值分别为(100.6±830.7)、(0.3±0.4)。结论 硅藻定量分析可为溺死诊断提供支持性证据,引入CL/CD值这一参数进行分析,能更准确地作出溺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