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高校主体力量的特殊构成,使得高校要承载此重任,必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的和谐校园,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互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相互关系,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导和谐价值取向、倡导和谐的理想信念、建立和谐的社会道德规范、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条件.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予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有序、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潘惠香 《学理论》2009,(30):266-26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能为构建高校校园文化指引方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构建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的校园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共同理想凝聚师生,依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靠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以营造文明的校园风尚,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董薇 《学理论》2011,(36):238-239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我认为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人、事、物、景和情的和谐。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正>哈尔滨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的各项指标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一、弘扬城市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城市精神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未来。以"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为内容的"哈尔滨精神"是哈尔滨人积极寻找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文化载体,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和谐协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两者相统一于和谐协调理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视角,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找准创建定位,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凝练校园精神,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力;突出育人导向,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持久力;深化中国梦教育活动,增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践路径是党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这需要创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平台,培育成熟的网络平台主体,变革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宣传模式为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相结合的方法,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精髓、价值规范和实践诉求以具体的行为准则或道德、法律规范之形式融入到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成为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条文。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信息,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选准对构建和谐校园起主导与支撑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一所大学来讲,其价值体系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明德求真、厚德博学、求真务实的校园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天 《学理论》2010,(27):233-234
加强信仰教育能够消除大学生由于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潮、文化的碰撞造成的精神迷失,能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加强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2006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充分发挥高校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也是校园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大同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大同中学工会以创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创建先进职工之家为抓手,积极搞好工会工作。学校工会不断加强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青 《学理论》2010,(29):207-208
多种社会思潮影响及大学生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匮乏,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高校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顺应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构筑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3.
徐幸美 《学理论》2010,(7):133-134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如何创建和谐校园,是我们将要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张建刚 《学理论》2010,(13):230-231
提出了高校基层领导和谐管理方法的三个切入口,要将"泡菜理论"、平衡和湍流的概念引进到高校管理中,强调以和谐的管理创建和谐的院系与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人本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加利  于钦明 《学理论》2008,(22):63-64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校,才能营造"人本法治,校园和谐"的良好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居住着55个民族,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在疆大学生中约40%为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有宗教信仰。民汉学生是否认同彼此的文化,关系到校园是否和谐稳定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到能否形成现代文化共同体的问题。高校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各民族学生既尊重个性又形成共性,维持人性之美好,构建和谐校园。在新疆高校人文教育中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品格风范,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典范。广安市着力构筑伟人故里文明城市精神高地,一是坚持把弘扬小平同志品格风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要义,通过强化理论阐释、突出典型引路、开展文艺育人等方式,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坚持把弘扬小平同志品格风范贯穿创建文明城市的道德实践,推进诚信教育制度化、志愿服务常态化、特色培育品牌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础化、市民教育多样化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市民常态;三是坚持把弘扬小平同志品格风范融入创建文明城市的"五位一体",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带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以加强依法治市建设为关键、以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为突破,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广安发展;四是坚持把弘扬小平同志品格风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持续追求,将接力纳入重点工程、健全同创共建机制和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永续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树芳 《学理论》2010,(12):184-18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构建和谐校园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要求是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苏碧芳 《学理论》2012,(9):192-19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践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三进"工作,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的氛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辐射力和感染力,促进青年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对现代化高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