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行政救助是政府对生活困难者实施的救援行为,目的是促进受助者实现适当生活水准权.行政帮助的目的是实现公民发展权,与行政救助存在明显区别.行政救助标准是满足受助者适当生活水准,确定救助标准须考虑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救助能力.地震灾害行政救助包括应急救助和常态救助.二者实施方式是不一样的.行政救助可以是依申请行为,也可以是依职权行为.发放抚恤金是行政帮助行为,不是行政救助行为.  相似文献   

2.
行政救助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出,拓展了行政救助制度的理论视域,为我国行政救助制度增添了人力资本培育、机会公平等价值内涵,对改进行政救助制度新路径的开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弱势群体的讨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对弱势群体概念的统一的理解和认识至今还没有形成。只有在较全面地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深入分析救助的法理基础上,才能从立法、行政、司法、社会以及自我等方面对弱势群体给予积极有效的救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所谓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指因犯罪遭受损失的被害人,在其不能从加害人处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补偿时,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给予被害人补偿的制度。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我国于2004年也逐步建立了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然而,由于并未明确被害人的救助范围和救助条件等内容,我国的刑事被害入救助制度并不健全。从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社会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进而分析如何在我国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岳宗福 《行政论坛》2011,18(1):20-23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社会救助行政体制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肇建、调整、破坏、复建、改革及大部制改革等六个阶段。回顾社会救助行政体制的演进过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在改革的目标设计上,精简机构固然重要,但比精简机构更重要的是公平地提供优质服务。尤为重要的是,社会救助行政体制的未来改革必须置于有令必行的法制框架下来进行,借此实现机构演进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救助体制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救助是社会弱势群体扶助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着救助理念落后、城乡分割、救助内容单一、救助水平偏低、缺乏完善的救助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尽快通过转变救助观念、城乡统筹、建立社会救助体制等对策才能使现有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行政合同中相对人权利救济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上较为新型的一种实现行政目的的法律方式。本文从将民法理念引入行政合同的角度分析了对相对人权利救济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制度发展与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往往是遭受自然灾害的主要区域,农村居民成为受灾主体。而农村灾害救助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灾害救助理论研究也落后于实践。本文从简要介绍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出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制度的现状进行剖析,从理念、立法、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灾害救助制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制度的发展提供建设动因和对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4)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以来,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建设快速推进,然而,在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社会救助管理部门碎片化、城乡救助标准差距逐年增大、信息化建设不全面等方面问题。做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培训与宣传,整合制度,实现城乡救助一体化,完善配套法规,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做实家计调查工作,选用专业社会救助工作者从事社会救助工作,是保证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开制度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以法治为前提 ,是法治的内在要求 ,是以行政程序去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 ,是用以知情权为代表的公民程序权利去制约行政权力的一种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一定的客观原因,公法需要在当下的弱势群体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起到最直接性保护作用的是行政给付制度。我国现行行政给付制度存在种种不是,应从各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秦伟 《理论探索》2002,1(2):59-61
现代民主宪政的运作和发展关键在于政治参与 ,参与是民主法制的基石。听证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重要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法治各国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尽管在不同的国家 ,对于听证的定义、范围、形式和程序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或统一 ,但从行政程序的角度看 ,听证制度所要求和体现的精神却是一致的 ,即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行政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 ,避免行政行为给相对人带来不利或不公正的影响 ,从而实现行政管理公平、公正这一崇高的价值目标。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 ,并提出了完善听证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现行立法忽视了法理学中"权利(权力)和义务的平衡原则"在救助制度中的适用.根据该项原则,在行政救助法律关系中,不能片面强调救助主体的职责履行而漠视救助主体的权力享有,不能片面强调受助对象的权利享有而忽视了受助对象义务的履行,应增设救助主体必要的管理权力以及受助对象违反义务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被救助主体权利被侵犯后的司法救济权利,以此平衡各方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良性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为国家建立的特殊救济制度,主要针对因刑事损害遭受严重损失但又无法获得有效民事救济的刑事被害人提供必要物质保障。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法理学和司法实务上的重要制度价值,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与保障。要通过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程序等方面的完备立法,进一步有效保障刑事被害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朱卫峰 《行政与法制》2003,(8):10-10,17
听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民主、公开的原则,实现了“阳光政务”,赋予了行政相对人知情权,避免了行政机关的“暗箱操作”。但其运作毕竟是一种高成本的行政程序。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公正与效率的矛盾,成本与收益的冲突。哪些应该采取听证,哪些又不适用听证,正确解决听证的适用范围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稳定与社会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望舒 《理论导刊》2004,3(10):61-63
目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规模比较庞大,是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及时提供社会关怀和社会救助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确立的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至今暴露出诸多问题,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现行立法忽视了法理学中"权利(权力)和义务的平衡原则"在救助制度中的适用。根据该项原则,在行政救助法律关系中,不能片面强调救助主体的职责履行而漠视救助主体的权力享有,不能片面强调受助对象的权利享有而忽视了受助对象义务的履行,应增设救助主体必要的管理权力以及受助对象违反义务规定的法律责任和被救助主体权利被侵犯后的司法救济权利,以此平衡各方权利(权力)和义务,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良性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民生问题中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建构与发展入手,分析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变化特征,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制度已嵌入中国的社会结构之中,实现了从"救急"到"控制"到"权利"的理念上的变化.并剖析了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小珍 《学理论》2015,(2):84-85
司法救助制度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司法水平的高低。顺德司法救助工作在涉法涉诉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执行救助领域顺利开展,司法救助体系初步形成。未来顺德还应该扩大司法救助对象和范围;充盈司法救助基金;延伸司法救助的具体内涵;完善司法救助工作机制,最终形成有顺德特色的司法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征用土地的现象,许多失地农民因得不到合理的货币补偿和妥善的就业安置而成为新的贫困群体,加剧社会不公并阻碍地区经济发展。针对低保救助和就业扶助在解决辽宁省失地农民生活困难时存在的相关问题,完善辽宁省失地农民社会救助,主要应从构建全方位的生活保障制度和实行一体化的就业保障制度这两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