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秀 《观察与思考》2006,(16):21-23
<正>四名创始人丁仁,出生杭州望族,祖上藏书富甲海内,斋名“八千卷楼”。其父亦是西泠印社社员。丁仁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喜好金石书画,尤其于印章,更是“嗜之成癖,抚之无虚日”。其篆刻宗浙派,效法秦汉,规方矩圆,颇得龙泓遗韵。治印态度严谨,刀法  相似文献   

2.
柯岩风景区系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是绍兴县鉴湖—柯岩旅游区核心景区。它位于绍兴城西8公里,杭州东郊12公里处,紧濒中国轻纺城,是一处以古越文化  相似文献   

3.
柯岩风景区系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是绍兴县鉴湖—柯岩旅游区核心景区。它位于绍兴城西8公里,杭州东郊12公里处,紧濒中国轻纺城,是一处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  相似文献   

4.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3):60-60
方增先出生于浦江县西塘下(今属兰溪),是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广具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和推动者,在中国水墨画传统基础上博采中西绘画特点,创立了一套融合写实造型的中国画人物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强 《前沿》2012,(3):121-124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本文在阐述“后旅游时代”产业发展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要求,并以杭州为例,说明了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和高校三方提出文化旅游创意人才的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地区文化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布依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中注重开发利用布依族“显在文化”资源 ,正确处理好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突出民族文化特点与实现大众化、突出景点文化主题与综合开发利用、旅游“旺”季与“淡”季、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对布依族地区旅游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绘画的开始有着明显的差异,中方绘画注重的是“气”,讲究书画同源,注重感性。西方绘画注重的是“理”,注重理性,有着严谨的绘画体系。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中西方绘画史上,发展也成了不变的主题,以中国风景画发展和西方风景画发展为例,来说明近现代艺术的发展,表明艺术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并且是人类文明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的需要。本文以中国风景画和西方风景画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12)
正6月1日至6日,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组织的台湾书画艺术家交流团赴鄂,在湖北美术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两岸相看——2016年台湾书画艺术作品交流展"。此次交流展是在湖北省海外联谊会指导下,由湖北省台联和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联合举办。在此期间,共有14位台湾书画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书法、雕塑等52件作品展出。交流团由台湾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艺术总监罗彩琴担任团长,台湾中华将军书画交流协会理事、台湾空军退役少将彭鲁苏担任团顾问,台湾工笔、水彩、水墨、油画、雕塑、书法大师组成。  相似文献   

9.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16,(15):44-44
G20杭州峰会将使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国际化进程,将开创杭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十年来,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旅游国际化战略,全面打响“观光之都、会展之都、休闲之都”品牌,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实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和从“观光游”向“会展游”、“休闲游”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0.
杨勇  和平 《创造》2000,(12)
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注入。文化是旅游业持续发展有力保证。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意味着精神的死亡,同样,一个旅游景区没有了文化,就会在短暂的暄嚣和热闹中走进寂灭。  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意识,把旅游产业视为文化性很强的事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特点的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正是以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优势,赢得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的青睐。  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摩梭母系文化,是丽江地区民族文化的三大品牌,是丽江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东巴经书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古乐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摩梭母系文化被称为“人类母系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丽江旅游业开发的成功之举在于形成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研古城为载体,以游览古城,欣赏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饮食服饰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处泸沽湖景区的永宁,应立足于以声名远播的泸沽湖为载体,形成以游...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6,(5)
临朐古属青州,又称骈邑。境内自然风光迷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设施齐全,交通通讯便捷,是山东省“千里民俗旅游线”的重点县,也是全国久负盛名的“小戏之乡、书画之乡”。1993年名列首批“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的榜首,1995年被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县”。临胸旅游业发展历史久远,尤以“山、水、古、文”而闻名遐迩。自黄帝登临沂山始,历代王  相似文献   

12.
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之一。绘画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绘画艺术。不同的绘画艺术,映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构图是绘画语汇中的重要构成之一,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被称为“章法”或“布局”,并被认为“画之总要”。它指的是,画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将所需表现的形象及色彩、形状、明暗和轮廓加以适当地组织、安排和处理,使之构成一幅协调完整的图画。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平面上安排和处理表现对象的位置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研究金石篆刻艺术历史最久、影响最大、成就最丰的学术团体——西泠印社已满95周岁了。95年前,清光绪三十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丁仁、叶为铭、吴隐、吴潮等人在杭州西湖孤山创办“印社”,并  相似文献   

14.
魅力西溪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她的生命,水是她的血液,水是她的霓裳,水是她的明眸,水是她的陈酿……位于杭州市区西部的西溪,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这片原始湿地1600年前就打上人类渔耕活动的印记,形成了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态湿地。水网密布,村庄、田野之间非舟莫渡。苏轼、米芾、唐寅、郁达夫、徐志摩等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为数众多的诗文书画。自古以“一曲溪流一曲烟”闻名的杭州西溪,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惟一一块大面积城市湿地,曾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可惜,近百年来因被废弃湮没而少为人…  相似文献   

15.
一、突出特色,准确定位 旅游是一个地方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自然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文化经济活动。旅游的灵魂是特色,只有抓住特色,才能树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 我省文物多、寺庙多,主要是“古文化”人文景观,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衔接不够,互补性差,参观者不多,参与者更少,难以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注重参与”的需求。我们认为,我省旅游产业定位,应以“大河文化形成和发展”为主线,体现“三个突出”:第一,突出“根”文化、古文化特色,并以此为载体,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形成“古文化观赏带”,以满足游…  相似文献   

16.
杭州,浙江省省会,国家首批命名 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以“人间天堂”、“文化之邦”、“丝绸之 府”、“茶叶之都”、“鱼米之乡”享誉天下。 十月,又是杭州金桂飘香的时节。 漫步在西湖湖畔,宽阔无比的水面,轻 轻荡起的小船,成群结队的水鸟,空气 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安然散步的老人 和嬉戏的小孩,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使 人领略了杭州独特的魅力,而杭州一年 一度的西湖国际博览会和正在筹备中的 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使这个具有 悠久历史文化的美丽城市平添了更多的 时尚和国际色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爱好花卉的国家,尤其对荷花,似乎达到情有独钟。我国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咏荷、画荷,而且荷花不仅是中国文人的情结,也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中国文化名人爱荷的传统绵延五千多年,从绘画和装饰文化长河中,生长着难以数计的“荷莲”佳作,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戏曲,都飘逸着永远的“荷莲”清香,从而形成了独特有趣的中华“荷文化”。  相似文献   

18.
谢国庆 《群众》2023,(16):55-56
文化和旅游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南京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从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再到2022年入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地方名单,南京探索建立并推出了一整套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可借鉴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模式。文旅市场供需“双向奔赴”,不仅呈现持续强劲恢复势头,还爆发出强大的市场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胡珺  马真真 《传承》2013,(2):84-85
绘画是一种语言,绘画文化词汇呈现绘画发展的轨迹。中国绘画文化词语在其发展中体现了中国的绘画精神和文化底蕴,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风格,传达了"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神妙能逸"等美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无悔丹青路     
1994年6月,万纪元的油画《月亮河,母亲河》获第26届滨海卡涅国际绘画大展“评委会特别奖”、金鹰旅游奖,它颂扬人类生命的繁衍不息,向往世界永远和平。 他用中国泼墨写意的手法在西洋油画材料上表达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情趣和理想,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就这样在他笔下悄悄进行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