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在白求恩纪念馆内,有一幅经典的油画,画面是毛泽东亲切会见白求恩时的情景:在延安一间陈设简陋的房间里,毛泽东与白求恩在一张桌子两边面对面坐着,交谈甚欢.画面尽管传神,可惜这是画作,不是照片.前几年,突然出现的一张毛泽东与白求恩在延安时的合影,引起了人们的好奇……  相似文献   

2.
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放弃了在自己的国家中的优越和舒适的生活,在充满着艰辛和危险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体味着人生的哲理.白求恩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奋发图强的意念.本文对白求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使白求恩的名字家喻户晓.这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共产党员,“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在救治伤员中手指受伤,感染败血症,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以身殉职”.白求恩弥留之际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写下一份感人至深的遗嘱,聂荣臻读到第一句:“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有泪不轻弹的他禁不住潸然泪下.遗嘱大部分文字是以平静的语气交代后事,白求恩提到了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写信通报情况,提到了离婚妻子的生活问题,提到了把遗物赠与同志、友人作纪念.遗嘱提及10名外国人和13名中国人,其中贺龙、聂荣臻、吕正操等叱咤风云的将领无须赘言,本文仅就与白求恩工作、生活关系密切者做一追述.  相似文献   

4.
唐湘林 《学习导报》2010,(22):29-29
今年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120周年诞辰。在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重读《纪念白求恩》,就是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真正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做事做人。  相似文献   

5.
云峰 《党史纵横》2007,(10):19-19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文字不长,却让我们的钢铁将军聂荣臻司令泪流满面。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21日是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发表60周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两次去白求恩家乡考察,每去一次都有不少感慨,白求恩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1973年加拿大政府购买了在白求恩出生地附近、规模较大的前老教会的牧师住宅,经过整修,作为白求恩纪念馆,供人们瞻仰、参观.记得我第一次参观时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到第二次参观时就已发展到7名,用中、英、法、日、西班牙文向人们讲解,而毛泽东那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则用各种文字在醒目处展示.  相似文献   

7.
2020年3月,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80多年前,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在新时代,回顾此文发表始末,公开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还原当时在延安和晋察冀发生的感人故事,对于我党我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恩人白求恩     
陈湘 《新湘评论》2011,(9):39-41
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对我而言,他更是我们家的恩人:我爷爷陈炎清曾是一名被白求恩救治过的八路军战士;我奶奶方岩则是一名白求恩培养的战地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9.
恩人白求恩     
陈湘 《学习导报》2011,(9):39-41
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对我而言,他更是我们家的恩人:我爷爷陈炎清曾是一名被白求恩救治过的八路军战士;我奶奶方岩则是一名白求恩培养的战地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0.
重读白求恩     
四十多年前,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曾是人们朝夕诵读的经典。毋庸置疑,白求恩曾经感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今天,白求恩这个名字已经渐渐陌生了,这无疑是时代之殇。所以,重读白求恩,呼唤白求恩,弘扬白求恩,绝非突发奇想,心血来潮——这是对于一种伟大精神的呼唤,更是对于人们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11.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26-30
白求恩是一位外籍共产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用手术刀创造了救死扶伤的众多奇迹,成为中华大地上家喻户晓的“白衣英雄”.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崇高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白求恩在中国抗日前线的战斗和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但是,白求恩在抗日前线的战斗行踪,各地记载的资料,在时间上互有冲突,总的倾向是,多数地区都愿意把白求恩在本地区活动的时间说得长一点,例如有文章说,白求恩“到晋察冀后大部分时间在唐县工作和生活”(笔者按:“大部分”等于九个月以上),从而造成了对白求恩行踪记载上的混乱.因此,笔者对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抗日前线一年半的战斗踪迹,进行了多方考证,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出来,敬请党史专家赐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熟读了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2009年白求恩又被中国网民评为100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党史纵横》2003,(12):23-24
白求恩与漂亮的苏格兰小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初恋发生在1922年初。白求恩32岁,弗朗西丝21岁,年龄的差异和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没有成为白求恩和弗朗西丝之间的障碍。相反,他们都被对方所深深吸引。1923年8月13日,白求恩和弗朗西丝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奥斯勒医学史图书馆收藏的白求恩档案对于研究白求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在这些档案中,白求恩揭露了日军侵略中国的罪行,反映了敌后战场艰苦的卫生医疗条件,赞扬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气象。白求恩在客观记录敌后战场真实状况的同时,还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充分肯定并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使世界认识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建民 《党史纵览》2004,(11):28-29
白求恩,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在参加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光荣献身.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使他为中国几代人所熟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医学博士还写过文艺作品,甚至到中国后还抽空写过有关中国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白求恩,在婚恋中也体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格,令人感慨唏嘘. 一见钟情--新婚  相似文献   

17.
李春雷  王保中 《党建》2020,(4):61-62
他果断地走上了白求恩之路。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就在自己家乡一带的战地医院工作,去世后,也长眠在那里。儿时,自己就崇敬白求恩,学医之后,更是景仰有加。于是,2020年1月26日,他毅然奔赴武汉!他,就是年轻的共产党员张明轩。1991年6月,张明轩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一个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8.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毛泽东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评价。但除此而外。史料、亲友口中的白求恩却有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9.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文字不长,却让我们的钢铁将军聂荣臻司令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20.
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传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15,(4):2
<正>北京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医疗队自2006年组建以来,踏着白求恩生前战斗过的足迹,钻山沟、上哨所、进乡村,长期"转战"河北、山西太行革命老区,把人间大爱播洒在了广大官兵和老区人民的心田。他们心系偏远军营,倾心服务部队官兵;他们情暖老区群众,解难题,传技术,送温暖,让老区群众沐浴党的阳光,让白衣天使的人间大爱传递到千家万户,被当地群众称为"太行老区的健康卫士"、"值得信赖的流动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