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组成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有计划地调节全国的货币流通和组织信用活动,以动员和分配社会资金,支持社会生产,对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稳定市场,安定社会,起到了不容置否的巨大作用。但由于近几年经济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消费基金膨胀,造成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并反作用于各行业对银行货币信贷更多的需求。为克服当前经济困境,充分发挥金融的宏观调控机能,加快金融立法越发显得重要,已成为金融法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以及金融系统广大干部和职工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拟从金融立法的紧迫性及构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产物。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迅速发展,增加了许多产品种类,而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交易的品种、交易总额等方面有了较快地增长。但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晚,市场尚属于发展的初期,所以,衍生品种类不多,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发展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1996年,我国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框架的中介目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测度货币流通速度方面存在的巨大困难,使得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会受到货币的内生性和金融创新的影响,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下降。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介目标的选择应逐步向以利率为主、货币供应量为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过渡。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原则中,货币流通是基础和先导。开展金融合作不仅是经贸合作的基础,而且也是顺应金融市场全球化和金融监管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角度阐述金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面临的各种挑战,建议从开发性金融为先导引领区域金融支持;拓展人民币结算和扩大互换规模,推进区域性金融支持;推进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建立丝路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国际金融治理以及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越来越受到体制因素,资本市场、电子货币发展、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等一些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加强发挥货币政策以外的其他作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将证券市场作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新渠道;发挥社会保障资金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成  杨文 《工会论坛》2003,9(3):55-56
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可以看出 ,社会经济运行对宏观调控政策产生效应递减问题。从我国的经济运行现状看 ,宏观经济政策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效应递减问题 ,我们必须按照“稳中求变”的思路 ,对宏观政策适当调整 ,消除政策效应递减  相似文献   

8.
金融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是金融环境、经济主体内部管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金融理论的发展共同有机作用的结果。金融工程的应用,对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经济金融运行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后发市场,在引进发展金融工程上,应充分利用其积极有效的作用,抑制其负面影响,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货币的起源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货币形态的演变及发展方向,货币的职能及其流通规律、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以及我国货币制度的建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及货币流通规律的实质有充  相似文献   

10.
绿色金融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开展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不仅有利于把握绿色金融发展的动态规律,有效促进绿色金融由理念向实践转变,还可以为政府和监管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通过从微观和宏观两条主线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评价研究的观点、指标、方法进行梳理和借鉴,并结合我国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和统计特征,尝试构建出一套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但增速低于我国GDP平均增速;绿色信贷对"两高一剩"等行业的控制有效,但对绿色经济的支持有待加强;绿色证券发展速度较快,但绿色保险、绿色投资以及碳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洗钱犯罪现象也从无到有,并且出现严重化趋势。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打击与防范机制,采取有效的对策遏制洗钱犯罪具有紧迫性。针对目前洗钱犯罪的主要手段以及我国对洗钱犯罪打击与防范的现状,采取的对策有:完善相关立法.规范金融防范措施,加强反洗钱国际间的协助与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12.
从政策目标的角度而言 ,我国相对积极的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 ,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从货币政策作用的时滞性的角度看 ,我国目前实施的相对积极的货币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正在逐渐凸现 ,中国经济已陷入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认识是极为片面的。为确保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 ,3% - 6%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 ,应是我国中长期宏观经济操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归宿。当前 ,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已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影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宏观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股指波动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拟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稳定的汇率政策,适宜的货币政策,完善的监管制度是避免金融资产价格不正常波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种流行的对现代货币理论的批评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忽视了金融市场在货币创造中的主体地位;现代货币理论的错误认识会导致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这种反对意见不仅误解了现代货币理论,而且建立在错误的历史观上,忽视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现代货币理论形成了包括商业银行和政府在内的对货币等级结构的完整认识。其次,在历史上,财政作为货币创造主体的作用并没有让位于商业银行体系,相反,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国家财政的作用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再次,政府的货币创造具有生产性的一面,它在推动创新和生产力发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创造和回收货币并不是剥削,而是国家的公共目的所使然。最后,货币创造主体的制度设计及其争论的问题本质上是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假币犯罪严重危害我国的货币信用和金融安全,历来是我国法律规制和司法打击的重点。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真假拼凑币的刑法定性一直争论不休,而司法解释将伪造和变造相结合制造真假拼凑币的行为一概认定为伪造货币罪,使得变造货币罪成为有名无实的一纸空文,严重混淆了伪造和变造的本质区别,明显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云南境外人民币的硬通货地位进一步确立。境外人民币区域化在早期的原始积累上大多与海洛因、赌业等地下经济密切相连。地下钱庄游离于国家监管和宏观调控之外,成为洗钱的顺畅渠道。打击洗钱可以避免出现泡沫经济,保护云南的金融市场。需要从源头上切断洗钱的基础,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加强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综合管理等。  相似文献   

17.
涉恐资产冻结是金融反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治恐怖活动犯罪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反恐法治的逐步完善,我国确立了以金融制裁为目的的涉恐资产冻结制度。相关法律对涉恐资产、金融机构等概念进行了精细化的界定,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遵守了正当程序的相关要求并且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但是,我国涉恐资产冻结法律应当进一步注重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好涉恐资产冻结与其他保全措施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当注重涉恐资产冻结中的权利保障,以便有效地防治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18.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对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金融体系自身的缺陷限制了这些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货币投放与投资、消费的比例不相协调。当前需要实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使金融运行进一步适应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扩大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货币金融风险是一种短缺资源,其资源化的过程就是风险被金融产品捆绑、打包、分拆的过程。合理的金融结构是货币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配置的基础,也是提高我国金融调控和监管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从货币金融风险的特点、来源的分析入手,并结合我国金融调控和监管现状,提出建立以完善金融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货币金融风险配置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2005年7月以后,中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在调控方向上是正确的,有利于扼制通货膨胀.但由于前期通货膨胀的惯性和外汇占款的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被严重削弱,甚至出现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只有各种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本身有所改进,而且在方向、时间和力度上能够相互配合,才能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扼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