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近几十年我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城镇化重量不重质、城镇布局上存在盲目性、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后于城镇化的规模扩张、大城市过度开发使其开始面临一系列"城市病"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让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为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本文从改变观念、完善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八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江阴市新桥镇在新型城镇化探索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产业非农化、居中集中化、农民市民化为突破点,逐步走"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新桥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效,重点解析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现实困境和深层矛盾,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律政策对于包括城镇化在内的各种社会发展进程始终具有主导性作用,现行土地、户籍、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中一部分内容存在阻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作用,必须消除这些法律政策桎梏,为下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开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工问题存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二是城镇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三是没有把人的城镇化摆在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四是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镇化的藩篱。当前农民工问题主要有:一是随机就业多,工作不稳定;二是工资收入偏低,个别仍有拖欠;三是社会保险交纳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四是劳动纠纷调处渠道不畅。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工问题的核心问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综合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消费拉动群,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一是农民工无法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工住房未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四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户籍门槛高;五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为了逐步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框架;二是破除身份藩篱,建立城乡统一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社会权益;四是加快小城镇服务功能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其中一个战略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的定义、一般特点、与传统城镇化的区别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河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新时代河南如何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任务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战略要求以及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推动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进河南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前仍处在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解析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期面临的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以及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及困境,有利于在新历史条件框架内生成相应的制度供给,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中的过渡性特征集中体现在转型路径的空间分岔,其形成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制度支撑:一是土地财政体制对经济弱势的农业转移人口的“推力”;二是超大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隐形排挤”;三是现行政策下中小城镇“拉力”不足;四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预期不确定。城镇化路径的空间分岔造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两大新困境:一是背离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应有之义;二是中小城镇人口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必须积极寻求破解路径,聚焦“增权赋能”的理念和目标深入进行各项相关制度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由我国提出的,立足国情,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本文以泰安市为例,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制定实施科学规划;科学构建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打造精品城镇;深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密切,无论是工业化滞后,还是城镇化滞后,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西安市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两者关系整体较为协调,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仍存在着城镇化超前,工业化相对滞后的问题,为保证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强化认识、统筹规划、产业先行、制度创新、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点,青白江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其城乡格局日益清晰、主导产业初具雏形、城镇综合承载力稳步提升,但要解决城镇化质量不高、水平滞后、进程缓慢等深层次问题,必须强化产业支撑以增强城镇化动力,突出服务保障,增强城镇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涪陵区城镇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分析了涪陵产业集群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从完善基础保障,加快涪陵新区开发建设;强化配套设施,推进乡镇集群化产业化;打造特色镇,推进差异化小城镇集群;整合资源,发展大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来带动涪陵的经济发展,促进涪陵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铁岭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详细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处理"化人"和"化地"的矛盾,把促进居民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民生优先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的原则,辩证看待城镇建设与产业支撑、城镇建设与改善民生、城镇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可能与需要等关系,科学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儿童权利保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而立法必然要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趋势,调整和完善立法内容及其供给的方式。在当前世界各国,儿童权利的保障面临着严峻现实,特别是在中国,长期重视义务而忽略权利的立法模式,使得我们必须对儿童权利给予特殊的重视。在"后体系时代"的立法中要明确儿童权利保障的含义与内容,形成完备的儿童权利保障法律体系,才能真正地保障好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派式”改革和大城市辐射面式城镇化的双重驱动,“镇改办”成为乡镇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受权责不一、街居关系、人员重组、“单位制”以及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影响,“镇改办”后的街道办事处在运行中面临着一些难题,影响了“镇改办”效果的发挥。因此,基层政府应在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提高效能和配套改革的原则指导下,以建立和完善基层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目标,明确职能定位、理顺责权关系、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与单一的“造城运动”不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是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城镇化。玉溪在地理上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1))之中、滇中城市群发展格局的中心地区,因此,如何发挥地理优势,高质高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苏州、重庆、成都和昆明的调研,分别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居民生活品质六个方面,运用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客观计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各项影响因子的影响权重及方向,通过城市间的比较,明确玉溪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玉溪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为了提升农村发展动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提出的两大重要战略。为了实现我国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必须明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新型城镇化带动与支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反哺与助推新型城镇化。河南省濮阳市通过县域经济与特色小镇的载体支撑,城乡经济与本地区特色产业对接,聚集产业要素,实现城镇利益和乡村利益的双赢,以此促进城乡融合战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有别于传统的以房地产推动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保护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就业收入相结合。政府应负起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供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参与,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社区营造等手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内的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和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20.
限制开发区域发展路径的选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限制开发区域的陕南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服务业支撑不足、医疗卫生建设滞后、养老服务品质欠佳、老龄人口增长迅速。为此,借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以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视角,从政策制定、产业支撑、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等方面着手,探索推进陕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