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商品供求理论出发,从供与求两个层面对“民工荒”成因与应对之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文章认为,工资长期走低、务工成本不断增加、可替代选择增多及“新鲜血液”供给相对不足、企业需求迅猛扩张、企业招工偏好明显等因素造成民工供求失衡,加之劳动力市场不规范是产生“民工荒”的重要原因。缓解“民工荒”须从转变认识,加强民工培训,改革用工方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在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竟然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这虽出人意料,但又有其制度因素、企业因素、农民工自身及支农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结果显示:转变政府职能、企业进行转型或转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是缓解“民工荒”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工荒"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企业。与此同时,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事件又频频发生。我国企业劳动关系主要存在着劳资双方力量不平衡、用工不规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不利、劳工工资偏低以及工会流于形式等问题,应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以及工会等第三方组织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是指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出现的总量过剩背景下的局部性、结构性的用工短缺现象。本文从"民工荒"的特点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这两种经济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允许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某些功能正在弱化。但是,在“民工潮”继续存在的同时,又出现局部性的“民工荒”,则意味着粗放型的劳动密集产业已经演变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必须因势利导地向着集约型劳动密集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因为粗放型劳动密集产业是一种低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是建立在劳工的低福利基础上,因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城乡二元结构是“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最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它打破了我国劳动力供给近乎无限的思维定势,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资源的重新配置与科学组合是"民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它会诱导新制度的出现与创新,但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重要问题。从2009年初"民工慌"到2010年初的"民工荒",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逐渐回暖的一个信号,更是我国长期积累下来的劳资矛盾等深层次问题的再次暴露。"民工荒"出现的原因和解决路径,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新农村的构建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的出路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可以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节约建设用地,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为了确保我省城镇化进程健康、科学地发展,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规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如今已成为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必须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经营体制、金融体制、劳动就业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深化改革 ,彻底纠正造成城乡差别和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旧体制。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不仅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治本之策 ,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机制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目前中国实际情况下,实现农地制度创新和农村投融资体制创新是可供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的出现并未能改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实质,且它的触动范围有限,但它毕竟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近期的一些变化,这些细微变化有可能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引致我国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转移的重大改变。民工荒的成因主要是技能劳动力供求失衡和相对劳动力市场紧张,民工荒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转移,不再是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转移,而是一个在劳动力乡城交互流动过程中逐渐实现城市就业转移的帕累托改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剖析“民工荒”形成的制度根源和行为诱因,校正了以往对“民工荒”的一些认识偏差,提出正规与非正规制度性异地歧视、技工培训制度构建滞后和超经济因素对民工行为选择的影响也是产生“民工荒”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若干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对全国24省126村885位农民工的调查与研究,对民工荒这一问题作出客观解读。分析表明:中部地区构成高返乡潮,初中学历是返乡主体,建筑业与制造业劳动力流失较严重;导致民工荒的诱因主要有外出务工环境差与所在地就业环境的改善。藉此,文章从待遇、技术、教育、招工机制、环境等若干方面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持续到2005年的“民工荒”现象来看,“民工荒”绝不是一个短期的社会现象,也不是一个偶然的社会现象。“民工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民工荒”的实质是“权利荒”,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就必须注重对农民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是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沙湾区加快工业强区步伐,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支撑作用日趋突出。同时,以园区建设和重大项目为载体,切实抓好移民新村和城镇新区建设,加快产业拓城和旧城改造步伐,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山水文化生态城。未来5—10年,沙湾区将进一步坚持"两化"互动,高标规划布局、强化工业支撑、加快交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枢纽,拓展城镇发展新空间,增强互动发展新动力、构筑百万城市新组团,实现富民兴区新跨越。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儿童权利保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而立法必然要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趋势,调整和完善立法内容及其供给的方式。在当前世界各国,儿童权利的保障面临着严峻现实,特别是在中国,长期重视义务而忽略权利的立法模式,使得我们必须对儿童权利给予特殊的重视。在"后体系时代"的立法中要明确儿童权利保障的含义与内容,形成完备的儿童权利保障法律体系,才能真正地保障好儿童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法学角度研究人的城镇化的核心要素问题,认为农民城镇化的核心要素是农民的尊严和权利,并从城镇化人本主义和法律社会原则两方面加以论证。建议着重维护农民在城镇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19.
"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功能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冲动。这一现象折射了传统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诸多弊端,借助"逆城市化"分解城市功能和分流城市人口的趋势发展村镇,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这正是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启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新型城镇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要求政府角色的目标定位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城乡空间,确保城乡空间正义分配,推进制度创新,以保障城乡居民在户籍、就业和住房等领域的基本权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这一政府角色的目标定位意味着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向服务的重心位移,建构服务型政府。如何重新界定政府角色,在建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实现政府与市场的互嵌和协同治理,将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