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作为《新华文摘》的编辑,近年来,非常关注新型城镇化问题。想把我研究社会政治冲突的视角和维度奉献给大家,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城镇化问题。第一个维度就是让我们传统文化里面讲的"境、行、果"。"境"就是环境、境界的境,行就是行为,果就是结果、效果。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认识城镇化,那么就要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它是因为我们国家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状态决定而做出选择的一种重大国策。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当下中国,城镇化速度较快但质量偏低,呈现“半城镇化”状态,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中国城镇化问题之凸显,源于城镇化过程的管理失当乃至偏离正义。以空间正义为导向和原则,强化和优化城镇化管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再城镇化”,让更多人共治共享更多现代城市文明,是应对中国城镇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全面和有序实现市民化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进程,应从解决当前农民工半市民化问题入手,通过建立基于自愿的农村"退出机制",低门槛的城市"进入机制",实现市民角色转变的"融入机制"和成为现代市民的"提升机制"这样的"四轮"驱动机制,共同推动农民工成为新型城镇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一矛盾,而调结构的首要任务就是扩大内需,目前来看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具潜力在城镇化。因此,要求每个城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丹东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了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强市"战略,不能继续实施注重速度的传统城镇化道路,而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处于胶着状态,各方都在寻找突破点或创新点。由此,城镇化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特别关注,对于什么是"新型城镇化"也有了不同的解读。我认为,假如前30年的城镇化处于自发阶段,规律在探索,规划缺经验,规则不完善,那么,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应该进入自觉阶段: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必须重视"三规":就是规律、规划、规则。第一,新型城镇化:规律决定成败。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应该思考如下几方面:其一,城镇化率是客观结果指标,不应是主观设定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的迫切要求,是现阶段中国有效扩大内需的两全选择,是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现实选择,是当前企业与劳动者都获利共赢的现实需要,因而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作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需求,即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既取得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绩",也凸显了一些城市建设"政疾",包括新城建设"摊大饼"、粗放发展新区、强制征地拆迁等各种城镇建设"诟病"。解决好过去城镇化建设的"诟病"问题,关键是依靠新型城镇化建设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把"群众路线"的"普遍性"理论,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特殊性"实践当中,发挥"群众路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理论指导作用,从而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谱写"中国梦"的"美丽城镇"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国内外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加速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要根据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从人口转移、产业发展、社区建设和生态文明等方面选择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广元、巴中两市是典型的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它们的城镇化道路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快它们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是推动广元、巴中两市城镇化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以政府行政主导、城乡二元体制为基础,农地非农化为支撑的传统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人-地"城镇化增长速度、空间结构以及发展质量严重失衡,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性,阻碍社会结构转换。推进"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财税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推动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协同改革,推进职能转型与政绩考核政策再设计,从而回归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了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首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  相似文献   

12.
江西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经历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较协调、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象逐年下降即趋于协调等三个阶段。从整体上看,江西城镇化发展还是较明显落后于工业化,而且存在区域之间互动协调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目前还是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城镇化时期。江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区面积过低、工业园区对城镇化带动不明显以及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工业在"两化"互动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同时抓好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产业结构非农化对就业结构非农化的带动作用,推动产城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大城市住房保障和破除城乡社会保障壁垒改革,推动江西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的重要施政着力点,地方政府的具体路径选择将成为新型城镇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点之一。说到底,在农业地区进行城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解决农民进城的问题。无论哪个学派从哪个角度来考察,都无法否认农村城镇化本质上是农民的城镇化,农民是农村城镇化的主体。学术界在研究如何推进城镇化时,多是站在政府的层面上以俯视视角进行研究。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的城镇化问题不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寻求推动力。中国的工业化先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现在面临着从数量扩张向品质提高的方向转变,需要突破传统的比较优势认识,建立大国发展新优势;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加速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在双向互补式推进中,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化,以要素集聚推动城镇化,并通过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以便有效地促进中国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尽管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但政府主导推进的城镇化往往会因为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而导致土地的城镇化和"造城"的城镇化。要减少和避免政绩的城镇化、房地产的城镇化,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与公共秩序的保障者,政府应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担负起公正制度设计、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服务提供、公平市场监管、开放社会培育的责任,在尊重城镇化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规范政府行政运作,深化城镇化配套改革,发挥市场、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我发言的题目是《按现代化规律推进城市化》。现在通常的说法叫做"新型城镇化",我对这两个词"新型"和"城镇化"都有一些看法。首先,我们不必回避"城市化"这个概念,作为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结果更能反映现代化性质的概念应当是"城市化"而不是"城镇化"。镇这个词的本意是个军事单位。其次,城市化问题的要领在哪里?要领在于要遵循和符合现代化规律,而不在于所谓新型还是旧型。我们当年工业化是搞了一个抑制城市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脱离的一种发展战略。现在又是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过半,"城市病"的综合症候群逐渐突显,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城市病"的产生有客观必然性,也有发展方式和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防治"城市病",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好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推动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之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绩的、土地的城镇化,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新型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发展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9.
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面临重大机遇、拥有巨大潜力,并将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扮演重要的历史性角色。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解决城镇化质量不高、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的主张是,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内需潜力,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以引起城镇化的推动角色和直接动因进行分类,当前的城镇化可分为自发式和助推式两种。两种模式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较两种模式,对推进城镇化具有有益启示:城镇化需内因驱动与外力推动相结合;围绕惠民利民这个核心,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以新型土地合作化解土地流转难题;产城结合化解“造空城”尴尬;培训新型农民化解就业难问题,聚集城镇化必须的人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