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城县大埔镇白杨岭。这里本是东郊的一座荒城。可是由于城镇建设的发展,现在已变成市中心的白杨路了。原在岭顶的柳州土改团晏铸、程明洳、张岜刚三位烈士墓和由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的纪念碑,全都隐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去了。可是有心人从东面的斜坡一个宽约十米的进口拾级而上,仍然可以看到安眠在绿树丛中的烈士墓和巍然高耸的纪念碑。这时你触景生情,很自然又会回到建国初期那个峥嵘岁月去了。  相似文献   

2.
李晓剑 《世纪桥》2014,(4):16-18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法宝。在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许多关于陕甘宁边区土改的思想观点、工作建议并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的赞赏和采纳。在土改中,习仲勋及时发现和纠正"左"的偏差,使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取得了颇大成绩,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边区的经济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后,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针对党组织内部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党于1947年冬开始了整党运动。这次整党运动为农村基层组织整党工作积累了新经验,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同时,在整党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也是我们应当汲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4.
《广东党史》2001,(1):4-4
为了纪念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5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叶剑英研究会、广东叶剑英基金会、广东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于2000年12月7日在广州召开纪念广东省土地改革运动50周年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5.
从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看,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造成的个人集权、一刀切、强迫命令、“群众运动”的价值心理、恐右等是农业集体化后期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期间,辽宁各地各级党委,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共东北局指示,自1946年5月至1949年春,从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到平分土地,完成了土地改革。这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极大地激起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他们深切感受翻身解放全靠共产党,参军参战,支援解放军,巩固扩大解放区,为辽宁全境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减租减息和分配敌伪土地斗争的初步展开  相似文献   

7.
<正>1920年10月,粤军回穗,结束了桂系军阀对广东的统治。11月6日,陈炯明发表《告广东父老兄弟文》,公开宣布在其治下的广东将走地方自治的路线,其后,陈炯明  相似文献   

8.
路剑 《广东党史》2003,(6):35-36
50年前,何香凝女士就广东土改问题致信方方同志,对土改中一些违反党的华侨政策而出现的偏差提出了严肃批评。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深受全国人民爱戴,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央侨委主任。她十分重视和维护华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并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在信中除了指出伤害那些华侨利益的偏差外,还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这既影响了国家的外汇收入,也影响广东省几百万侨眷的生活。这些偏差如不及时纠正,对国外华侨的争取、团结、教育工作将有严重影响。”为供研究参考,现全文刊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杜润生同志在1999年第10期《百年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区土地改革的回忆》的文章 ,其中“反左出右 ,反右出左 ,决策两难”部分 ,有一段关于解放初期广东土改的文字(以下简称杜文)。杜当年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土委会副主任 ,曾到广东指导土改运动。对广东土改 ,他是这么写的 :当时广东、湖南两省是我们的两个重点。广东工作由华南分局领导 ,书记是叶剑英 ,主持土改工作的是方方同志。他们很重视搞好土改。运动开始后 ,南下干部反映放手精神不够。中南局就派我去协助一下叶剑英和方方同志。我们去了以后强调放手发动…  相似文献   

10.
变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总过程中,是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显著特征和鲜明主题。中国社会取得的变革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广泛的改革试验逐渐积累起来的。当代中国的试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合法性、规范性、灵活性、整体性相统一的中国逻辑,既是实践创新的表现形式,也是理论创新的客观载体。试点在中国成功应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改革形式本身,立足试点的中国经验、重构中国的改革理论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杨建 《广东党史》2008,(6):31-3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和全国一样,曾开展了群众性的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学习毛泽东著作成为当时全国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其它许多方面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纵观年年看涨的"民工潮",潮涨潮落,冬去春来,似如"候鸟式"运动.这一经济、社会现象有什么特点?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因势利导?对此诸多问题,笔者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解放初期,广东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至今50年了。今天召开纪念广东土改50周年座谈会,总结历史经验,很有意义。 对广东的土地改革运动,谈几点个人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一)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衡量土改做得好坏的标准与尺度。 对如何开展广东土改?从开始就有分歧意见,争论很大。时隔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土改,应有一个衡量是非好坏的尺度,这就是《土改法》。凡是贯彻执行《土改法》好的地区,就是土改工作做好了,凡是偏离《土改法》的做法,就是不对的。《土改法》是党中央经充分酝酿,征求多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要 经过沉淀才能 看清楚。 比如“文化 大革命”,开始 说“‘文化大革 命’就是好,就 是好”、“形势 不是小好,而是 大好”;后来说 是“三七”开(七 分成绩,三分错 误),到1981年 十一届六中全 会,才认识到要 “全盘否定”。 “大跃进”时 期,彭德怀的所 谓“右倾”,还 有一些“秋后算 帐派”,都是受 批判的(甚至受处 分),但后来证明 他们是正确的。 历史事实不 能篡改,但对于 这些“事实”的 认识、分析,却是可变的。 根据以上两点,对广东土改的评价,土改进行中一些领导人、当事人的看法,包括毛主席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于光远  谭明 《世纪桥》2001,(2):53-53
1959年庐山会议张闻天挨了一场批斗之后,到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料学学部经济研究所当特约研究员。这样我有幸同他有了工作上的关系,在工作中是同事,在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18.
19.
近代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新中国诞生之初,约有2.64亿农业人口还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其主要集中在南方新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因势利导,领导新区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开始,到1953年春基本结束,历时近3年.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运动,是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共领导的新中国成长历史的重要一环.因为国内外对此尚有种种非议,比如《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等.  相似文献   

20.
1950年,为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新区土改中的新问题,毛泽东广泛听取党内外同志的意见. 3月12日,毛泽东曾致电邓子恢(中南局)、彭德怀(西北局)、邓小平(西南局),内称:"关于暂时不动富农的问题,去年11月政治局会议中,我曾提出过,惟未作详细的分析和未作出决定,现在已到需要作决定的时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