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在我国缺少一部完善的证据法一直是司法界的遗憾,没有了证据规则,诸多证据如何运用便成了棘手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案件在认定上存在迥异的看法,许多"疑案"的痼疾也来源于此。本文认为,刑事案件的证据规则应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刑事证据的采信规则,二是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与全国性刑事证据立法相对应,我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制定和实施刑事证据规则的试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又存在广泛的问题,其产生的动因主要是防止冤假错案,保持司法公正和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今后我国应该走全国统一刑事证据规则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琮军 《法学》2015,(2):122-132
在中国古代刑事证据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秦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秦代简牍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刑事证据规则在秦代已经得以初步确立。秦代在证据理论问题上继承了西周已降各个历史时期的相关内容。与此同时,根据缘法而治的时代要求,又有所发展,较以往更多地体现了法家主张的证据理论精神。根据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秦代奉行综合性的刑事证据规则,包含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属性。  相似文献   

4.
唐一境 《法制与社会》2012,(19):259-260
证据规则对司法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例来阐述该意义,通过我国与外国证据规则的比较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证据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世贵  李莉 《法学论坛》2006,21(2):101-104
我国现行法律并未规定品格证据这一证据类型,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品格证据已被广泛地加以运用,有关品格证据与案件事实相关性的判断遂成为困扰司法人员的一大难题。司法实践中对品格证据的排除或采信,各地的做法差异很大。个案的不公正现象愈发影响到法律的普适性。本文以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品格证据的相关性问题,得出的结论对研究证人、被害人等的品格证据的相关性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同昱 《法制与社会》2011,(6):138-138,147
刑事证据规则,是指在收集、核实证据和运用证据分析案情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明模式,它要求相同案件应该得到相同的处理。而要做到量刑的一致性,司法人员在收集和审查判断证据时,就必须遵守统一而且具体明确的规则。刑事证据规则的确立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保障人权和保护特定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利益,拘束裁判者的自由裁量权,增强诉讼程序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没有证据,就没有侦查犯罪的线索,就没有证实犯罪的手段,也就无法应用法律、惩罚犯罪。而证据规则则是刑事诉讼中与证据有关的一系列可操作的证据准则,具体表现为确认证据范围、调整和证明行为。以判定证据可采性的法律规范。。它是证据制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纵博 《法学》2022,484(3):126-145
刑事证据规则的调整对象、规则特征与程序性规则有所不同,所以其解释原理也应有所不同。刑事证据规则的解释应当遵循以准确认定事实为核心原则、“非必要,不限制”原则、妥当性优先原则。准确认定事实是刑事证据规则解释中的核心规范目的,其内涵应为不枉不纵;无罪推定原则是对证明责任解释的限制,刑事证据规则的解释无须遵循无罪推定所内涵的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但应当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难以区分的情形视为事实问题,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人权保障是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之一,但人权保障不等于解释结果要有利于被告人;程序法定原则对刑事证据规则解释的限制仅在于不得通过解释而扩充国家刑事司法权力并侵害公民权利。由于证据能力规则、证明力规则、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几类主要证据规则所调整的对象及规范目的不同,所以可在遵循上述解释原理的前提下对各类证据规则的解释路径、方法进行类型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证据规则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规范证据收集、证据审查和证据评价的规则,规范证明力的规则和规范证据能力的规则,以规范审查判断证据的程序为内容的规则和以规范审查判断证据的范围为内容的规则。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在立法形式上,法典与司法解释并存;在规则性质上,多种类型的证据规则并存;在证据规则的内容上过于粗疏,缺少严格而审慎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冯英菊 《法学杂志》2003,24(5):64-65
审判中心观已得到了大多数法制国家的尊奉。但在我国,审判中心观还未被普遍接受,这不仅反映在司法人员的执法意识中,而且也反映在创制法律法规的立法活动中,我国刑事证据制度规则方面的欠缺即是其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子证据的立法起步比较晚,但是也在逐步的走向成熟的阶段,我国的立法应该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趋成熟,从广大人民的建议中不断完善立法在该更中求创新,与时俱进,早日为我们的法律带来强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据规则的规范目的对于规则适用中的解释、裁量和漏洞填补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在证据规则的适用中应探寻其规范目的.在证据规则的规范目的探寻中,应尊重立法者所确定的规范目的,但在立法者目的不符合现实需求或者明显不合理时,司法者可以进行一定的修正.应深入发掘证据规则的实质目的,对于具有多元规范目的的证据规则,应合理选择其首要目的或优先目的.总体上看,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规范目的可分为五种类型,即维护司法正义、保障公民权利;保障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对证明力评价进行规范、指引;保障当事人质证、询问等程序性权利;合理设置证明负担.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证据规则不仅能够确保诉讼程序的健康运行,还能确保当事人免受公权力的恣意侵害。构建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已是共识,但对规则基础的探讨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对证据规则基础的考察应重点关注法律文化、法庭结构和庭审模式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从宏观上分析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据规则基础,以比较法的视野审视刑事证据规则的基础问题。我国构建刑事证据规则不能单纯地照搬西方模式,在分析了支撑本国证据规则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证据问题是导致刑事错案的主要原因。但理论界对证据与刑事错案关系的研究多停留在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层面,对于刑事错案发生的证据法根源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在证据法语境下界定了刑事错案的内涵,分析了刑事错案产生的证据法原因,提出刑事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自侦案件的办理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依法收集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过程,案子能否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关键就是依法收集的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因此,正确运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来依法、合理、全面、客观的收集证据,对自侦案件的办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应从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是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新命题,也是聚焦程序正义,实现司法公正、保障人权的有效举措。刑事指控体系必须围绕证据展开,坚持完善与落实法律对刑事指控体系的明确规定,以法定性作为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同时重点推进证据审查模式的现代化。在刑事指控要素的配置上实现系统性,构建刑事指控的证据规则体系;落实证据“三性”审查机制,坚持全面审查证据原则,对每个证据以及法定证据种类中的每种证据均构建相应的审查判断体系;强化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形成全案证据链,以期满足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要求,确保新时代公诉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实现司法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18.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引出规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莉  李力 《法学研究》2001,(4):94-109
“证据引出”规则是在刑事审判过程中 ,要求控辩双方通过一定的方式使一项证据材料能够被允许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示的规则 ,其实质是在控辩双方向裁判者展示自己的证据材料之前 ,对其准备在法庭上展示的证据材料进行前置性审查 ,以排除不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材料 ,使之不能在法庭上向裁判者展示。证据引出规则对于实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率等程序价值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据规则体系历经40多年的发展,呈现出形式上立法文本多元、内容上侧重审前阶段取证规则及庭审阶段证明力规则、技术上以严格规则为主以灵活规则为辅等特征。这些特征直接导致证据规则重复与冲突、规则重心前置化、价值论与认识论规则配比失衡以及严格规则与灵活规则配置失当等体系性缺陷。要弥补上述缺陷,在形式上须改变证据立法文本多元的现状,整合现有证据规则,制定《刑事诉讼证据规定》,优化“法典+解释”的形式;在内容设置上,一方面基于审判中心主义的考量,侧重法庭证据规则体系的构筑,另一方面坚持以“价值论”为核心的多元理念,回归价值论规则的主体地位,并根据认知科学的发展状况,辅之以认识论规则;在立法技术上,须尊重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平衡规律,在价值论规则的制定上倾向于严格规则,在认识论规则的制定上倾向于灵活规则。  相似文献   

20.
郑曦 《证据科学》2016,(2):188-222
证据规则经过排列组合可以形成完整的体系。根据其基本作用与实施目标,证据规则体系可分解为关联性规则、辅助性规则和外部政策规则三大类。其中辅助性规则又可细分为优先性规则、分析性规则、预防性规则、简化性规则和定量性规则。我国目前已有一些证据规则的规定,但尚不足以形成完整的体系,影响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不妨参考借鉴普通法的经验,补自身之不足,以实现证据规则体系整体构建的完成和各个证据规则之间的协调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