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隐私权所关注与保护的个人隐私指向公共领域的私人生活。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隐私权上升为一种宪法权利,从而保障私人生活免受国家权力的无端介入而保持适度的自由。如果说隐私在现代意义上属于自由主义价值观的产物的话,隐私权则完全脱离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桎梏,已经成为现代法治中带有普遍性的独立的公民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韩方明 《同舟共进》2008,(12):30-31
不久前,一位年轻的同事向我诉苦:刚买房才几天,就有不同的地产中介不断打电话问他要不要出售或出租,令他不胜烦扰。央视日前披露,一家广告公司竟掌握中国2.5亿手机用户的信息。目前中国手机用户也就5亿,其中一半用户的资料被掌握了!  相似文献   

3.
关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个人资料的搜集和使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导致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一般理论的论述,指出了互联网上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方式,并分析了在法律保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的普遍,由此,出现了传统公民隐私权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延伸。一般来讲,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隐私权危害指的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环境,实施危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环境实施的公民隐私权侵害在如今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律保护,采取多种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吴爽 《理论月刊》2006,(12):112-114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大多数国家先后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但各国在保护的具体方式上并不一致。在我国的现有法律体系中,尽管涉及到了对隐私权的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首先在宪法中确认隐私权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其次,在民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的规定。此外,在保护隐私权的同时,法律也应为隐私权划定合法的界限,以规范其行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科技的发达,公民隐私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公民隐私权作为一项未被列举的基本权利,由于法律保护上的缺位,在面临国家权力侵蚀的同时,也遭受着不同民事主体的侵害。本文主要以人肉搜索案为着眼点,探讨私权利主体如何处理隐私权与其他基本权利的平衡与冲突,寻求突破当前隐私权保护的壁垒,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对公民个人隐私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周海 《前沿》2007,(4):100-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的精神世界的安宁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人的私生活受到各方面的侵扰。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侵权的定性模糊、侵权人责任承担的方式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就必须提高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完善隐私权保护的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  相似文献   

8.
周菊 《岭南学刊》2005,12(6):50-54
宪法与人权相伴随,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我国现行宪法对人权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同时 也存在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关于人权内容的设计及人权的保障机制等,从而实现宪法保障人 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形成的崭新的人类生存空间,以其庞大的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将人们带入全新的网络时代。与此同时,虚拟社会隐私权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世界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的虚拟社会隐私权,我国的立法保护对此也有所体现,但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我们应该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采取综合措施构建公民的虚拟社会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焦冶 《求索》2008,(7):153-155
国家《气象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明确提出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树立公共气象理念,充分发挥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性作用。气象事业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因此,构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气象法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完善气象立法,构建公共气象服务法律体系,以保障公共气象服务职能的发挥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中,但却没有一部法律具体规定了隐私权的内容和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方式,当某些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由于其具有流传范围广、传播方式特别等特点成为被侵犯的对象时,受侵权人往往因为法律规定上的限制,无法运用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的方式有力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隐私权遭受侵害时寻求司法救济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价值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隐私权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法律明确确认和保护的权利,但我国法律迄今没有明定其为具体的权利。隐私权应否成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对它的保护有无价值,在民法典编纂之际确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钮友宁 《人权》2012,(5):46-49
基本人权是一个既古老传统又现代敏感的基本社会法学概念,是与人类社会同步存在、同步繁衍和同步发展起来的,它从中世纪宗教哲学的束缚和禁锢中解放出来,是指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各种完整的权利与自由,包括人应当享有的社会善意对待和基本人格尊严等。就完整的意义而言,就是所有国家及社会成员应当人人自由、平等地享受生存和发展等各种基本权利与自由,以及国家宪法和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提供的社会保障体制。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既要充分尊重原生态的天赋人权这样一种应然权利,又要将这种权利转变为通过国家立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14.
试析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是在传统隐私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已成为现代银行树立信用形象、开展业务竞争的重要环节。对其予以立法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银行业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和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逐步建立起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宪法和民法上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将隐私权确立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独立的民事权利。制定具体的法律如《银行保密法》或《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对银行客户的金融隐私权予以全面保护。此外,还应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元性社会向多元性社会的演变,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的置换。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土壤;公共领域的壮大、公民社会的兴起、价值体系的重构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契机;从利益整合、政治整合、价值整合的三个层面进行的社会整合是我国公共意识现代生成的路径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秀芹 《人大建设》2010,(11):44-45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如果处置不当,一个很小的突发灾害事件就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随时准备应急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7.
警务监控情境下公共领域隐私权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隐私权保护标准从实际的隐私期待发展为合理的隐私期待并最终转为关注公开的透明度和信息的适度收集。传统的公私二分法以"场所"为标志划定隐私权边界,无法解释并满足公共领域生成的隐私权保护需求。面对警务监控情境中对个人隐私权的不当侵袭,可结合语境完整性理论,形成动态的公共领域隐私权概念,并通过对公共领域个人行为的类别化处理,排除、限制或视情境规制警务监控措施,从公民层面采取隐私权保护步骤,从警务层面构建警察权控制模式,辅以适当性规范和传播流动规范,实现对公共领域隐私权的有效保护和对监控权不当侵袭的有力防御。  相似文献   

18.
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伴随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人们发现对于公民隐私权的最大侵害是来自行政权的违法或不当行使,因此,建构隐私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就隐私权行政法律制度保护的理论基础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参政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含了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在人权体系里占居重要地位。妇女参政是实现男女地位平等的重要途径,是妇女解放程度的基本标志。当前,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女性提供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妇女参政呈良性发展势头。笔者试就妇女参政权的法律保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岭南学刊》2009,(2):60-63
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不应当停留在宪法文本上,而应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保障。目前我国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普通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在尚未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阶段,进一步保障基本权利必须完善并落实相关立法、建立有效的法律审查机制并改革法院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