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城镇化体现在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化滞后和以小城镇为起点。这样的特色,决定了其发展道路必须是坚持四化并行、四城并举、城乡统筹和集约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综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无不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就是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因此。十六大报告强调:“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南宁市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镇规模、发展方式更趋合理,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等问题。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快产业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布局,推动南宁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南宁市城镇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镇规模、发展方式更趋合理,城乡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等问题。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快产业发展,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镇布局,推动南宁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持久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加快城镇化,需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是"三农"问题,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城镇化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又可以促使县域经济进一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我们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大家知道,现在中央决策部门和理论界都高度关注下一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已经开始部署的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把进一步推动城镇化或者叫新型城镇化,作为主要议题之一。中国的城镇化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行政体制机制的推动力量非常强势,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