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愤怒疗法在国外已成为矫治罪犯暴力行为的一种探索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方法的核心是认知行为的干预疗法,已被证明有一定效果。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使用于所有暴力犯。治疗者在临床时也会面临着一定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上周发布最新一批致癌物质,其中包括用于荷尔蒙补充疗法及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世界各地,青少年上网成瘾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德国一项调查显示,德国青少年直接或间接因网络原因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青少年罪犯的50%。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起青少年因网络进行性或暴力犯罪的案件。为帮助青少年远离“网毒”侵害,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家日前在博腾哈根市成立了全球首家帮青少年戒除上网瘾的诊所。该机构可容纳60人就诊,服务对象为10岁至17岁的青少年。诊所的治疗师由医学、心理和运动专家组成。“病人”进入诊所后,他们会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再研究制定详尽计划。诊所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一是艺术疗法,如…  相似文献   

4.
愤怒疗法在国外已成为矫治犯罪暴力行为的一种探索性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方法的核心是认知行为的干预疗法,已被证明有一定效果。但这种方法并不适合使用于所有暴力犯。治疗者在临床时也会面临着一定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幽默浪花     
精神病院院长访谈记者采访精神病院院长:如果病人提出出院请求,院方如何确定病人是否治愈?院长说:很简单,通常我们会把浴缸注满水,旁边放一把汤匙、一把舀勺,要求病人把浴  相似文献   

6.
傅正浩 《南风窗》2008,(19):59-61
病人意外死亡,医生突然消失,家属一夜白头。令人凉异的是,不久前,一位63岁的男性病人已经在这位"消失"的医生主持的同类治疗中死亡。  相似文献   

7.
赵义 《南风窗》2008,(21):96-96
提起盖达尔,就让人想起了前苏联,想起了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提到"休克疗法",很多人的眼神中必定充满了仇恨—就是这个"休克疗法"造就了多少窃国大盗!就连一代政治强人、已经过世的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公开出版的日记里给盖达尔的也是一个平衡性的评价:我  相似文献   

8.
英刊《亚洲太平洋商业评论》2005年3月号刊登了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经济系的根纳季·卡扎克维奇和拉塞尔·史密斯题为《渐进主义与休克疗法:重新解读中俄改革经验》的文章。与普遍观点不同,该文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如果综合起来看,能被当成真正的“休克疗法”。我们选登此文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种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经验的新视角。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引言对中俄两国分别采取的转型模式———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的比较一直都是学术文献、媒体和政治辩论中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尤其是俄罗斯学者都称赞中国渐进而谨慎…  相似文献   

9.
叶竹盛 《南风窗》2014,(18):9-9
<正>前不久,一位病人在高压氧舱中治疗时,掏出打火机点烟,导致爆炸,病人严重烧伤而死亡,昂贵的医疗设备也彻底损毁。在高压氧舱里吸烟!这种"秀智商下限"的行为自然会激发无数人的智商优越感,众多网友用流行的"不作不会死"来讥讽该病人。智商优越感进而引发了道德优越性,当院方以人情道义的名义,补偿病人家属数万元之时,许多人认为医院不应该出这笔钱,因为事故责任完全在病人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有个笑话说一个精神病人在出院前,医生问:你出去之后干什么?病人答:用弹弓把医院的玻璃全都打碎。医生一听,这人的病没好,得继续治疗。又过了一段时间,医生再将这个病人叫来问话:你出去后干什么?病人答:找一份工作挣钱。挣钱了干什么?养活自己,再找一个女朋友。找女朋友干什么?谈恋爱,举行婚礼,然后进洞房。医生问到此处,觉得病人答得很正常可以出院了,但他还是按捺不住好奇继续问道:进洞房了干什么呢?脱掉她的衣服与裤子。然后呢?再脱掉她的内裤。此时医生已问得血脉膨张:接着干什么?病人答:将内裤上的橡皮筋抽出来,做一把弹弓,把医院的玻璃全都打碎。  相似文献   

11.
某诊所里有三位牙医,医术都很不错,但三个人各有各应酬病人的方法。第一个:“什么?这样就不痛?对了,这样就不痛!”他一面说,一面就动手拔去病人的坏牙。第二个:“很痛吧?很痛吧?我想还要稍微忍耐一下,好吗?再过一会儿就好了。”他是“同情格”,病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安慰,其实他拔牙时一样够狠的。第三个:根本不同病人说话。他板起脸孔,病人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节目专栏播出:北京市第六医院成立“临床助患服务队”。“临床助患服务队”的成立,好处大致有三: 一是改善了医疗作风,变“病人家属管”为“医院自己管”。过去病人住院,总要家属陪住,化验、透视、拍片、拿药等,总要由病人家属协助解决,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不便。北京市第六医院的“临床助患服务队”  相似文献   

13.
病人的背后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想找一本写给病人身边人的书。或许这个群体太狭窄了,又或者与病人相比,人们很自然地更关注病患本人,这也是出版界要尊重的商业规律吧。所以也没什么结果,直到偶然买到一本《康复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事找片儿警,生病找片儿医。在白纸坊,有这样一位社区医生,她把病人放在心上,病人把她记挂在心里。工作一年,她收到病患送来的锦旗30面;她耐心热情,一家四口称她为全家的"神医"。她就是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生———王一珉。坚定社区医生"最接地气"2008年,王一珉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当时穿上学位服的时候,我梦想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穿着白大褂,拿着令人羡慕的高薪,坐在有着落地飘窗、宽敞明亮的诊室里为病人看病,门外慕名而来的患者排成长长的队。"王一  相似文献   

15.
诺曼·卡真斯是一位医生,12年间他给2000多人治过病。他发现每当给病人诊断出毛病而告诉他是什么病时,病人的病情就开始恶化。譬如说癌症、心脏病、动脉硬化等病,病人得知实况时内心便会发生恐慌,甚至于情绪低落而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志,结果造成其免疫系统的失效,衍生出其它的并发症而加速死亡。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监狱犯罪人员的性质,采用箱庭疗法对其进行心理矫治有以下几个作用: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了表达内心世界的新的途径,有助于监狱服刑人员进行自我调试,有助于对阻抗性强的服刑人员进行治疗,同时,采用团体箱庭疗法可以让服刑人员深刻感受到集体的关怀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36岁的王晶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2003年5月27日,在与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40多天后,护士王晶永远合上了双眼,而陪伴她远去的除了一束束鲜花、一套她生前最喜爱的护士服,还有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王晶生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4月5日,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呼吸已经有点衰竭的老太太,当时医院怀疑她可能感染了非典,这是人民医院第一个收治的非典确诊病人。当时王晶第一个冲上前去给这位病人上呼吸机,并说:"我是党员,这个病人由我来护理  相似文献   

18.
36岁的王晶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2003年5月27日,在与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40多天后,护士王晶永远合上了双眼,而陪伴她远去的除了一束束鲜花、一套她生前最喜爱的护士服,还有人们对她永远的思念. 王晶生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4月5日,北京人民医院急诊科来了一位呼吸已经有点衰竭的老太太,当时医院怀疑她可能感染了非典,这是人民医院第一个收治的非典确诊病人.当时王晶第一个冲上前去给这位病人上呼吸机,并说:“我是党员,这个病人由我来护理吧!”  相似文献   

19.
她关注病人的每一个问题,将医院倡导的"感动式服务"深入履行到平日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成为了"病人眼中的天使"、"病人眼中的亲人";她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每当遇到疑难危急重症病人,都能表现出专业的决断和处理能力,及时发现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她带领所在的护理组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她不仅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尊重和信赖,更得到了她身边医生、护士的认可与信任.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的护士长庄燕.  相似文献   

20.
李晓巧 《法制博览》2011,(14):53-53
世间有两个地方最能让人感慨万端。一是医院。病人住院期间,养恙之暇也会重新梳理好些事情,重新知人论世,进而反省总结:人生以后要宽以待人、和谐处事、好好生活等等,说不定无形中便萌发了新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病人的亲朋,在同情安慰病人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