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激情及教育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大学生行为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群体激情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群体激情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掌握大学生群体行为的教育诱导规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六年时间,通过对8704份有效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从学习、交往、情感、利他主义四个方面讨论了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道德意义,从网络成瘾、网络色情等说明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道德危害.对特殊大学生群体(网瘾、单亲、落后大学生)网络认知和行为共同特征的研究将为“有针对性的帮助特殊大学生群体解决健康使用网络问题”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受关注度不断提升。研究发现,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发生与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年级规律、因子分表现分布规律和性别规律等。对于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应对干预,必须以客观规律为支撑,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课教育、校园文化活动、集体归属感培育和异常心理干预,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在校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救助作为一项旨在普及教育的社会救助项目,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在现行救助政策体系下的贫困大学生在校行为的系统研究,可以从受助者行为状况的角度,探讨促进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460份来自广东、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高校部分2014-2016届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以风险容忍度高低为分类标准对大学生的风险容忍、行为偏好及其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容忍度较低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低,风险容忍度高的大学生自我感知就业能力总体较高。个人的行为偏好在风险容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但随着风险容忍度的提高,其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必须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其风险容忍水平,适时抉择;关注心理健康,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形成合理就业偏好;实施差异指导,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的职业期望,确保工作搜寻适度。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中越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出发,以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了解中越大学生的家庭婚恋教育、恋爱态度、恋爱行为现状。针对调查结果的差异,探讨中越大学生恋爱观念和相关因素,找出其中的共性与差异,并提出健全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大学生和怎样培养今天的青年大学生,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对象。应该从当前的世情(世界形势变化)、国情(国内发展状况)、党情(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方式)和社情(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角度,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州地区高校在校学生的调查,对于当代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大学生对不健康网站、利用互联网的交往行为、互联网文化、互联网中不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观点与态度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相关的调查,有助于帮助找出问题症结,提出相关对策,促进大学生正确的利用互联网。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角色外行为是各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所必需具备的素质之一,符合新时期雇佣关系的期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大学生角色外行为受满意度、自我意识、职务有无及性别等因素影响,相对于积极的角色外行为,大学生更易于履行维持的角色外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存在着道德观多元化、价值观自我化和人生观功利化的问题。高校应从学生思想教育、人文环境建设、实践体验环节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履行角色外行为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打工”的劳动法保护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课余时间私自在校外的用人单位工作的"打工大学生"应当具有劳动者身份,即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并且应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目前我们的教育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把法当成治理的工具手段,忽视了法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秩序、权利、正义和对人的关怀等价值。只有对法律的这些价值有所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内心才可能接受法律,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要根据国家对大学生的"四有"培养目标,结合现代法本身所内存的价值去确定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不同于一般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以应用为导向,实践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提高大学文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对大学文科生计算机水平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试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压力之下 ,大学生心理障碍日益严重 ,而高校心理咨询在帮助大学生纠正心理偏常、缓解心理压力、开发自身潜能方面起着任何其它形式的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 ,根据大量的心理调查表明 ,目前高校在心理咨询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 ,在宣传普及、资金投入、队伍建设、理论研究方面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亟待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兼职权益受损引发的企业社会责任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兼职已成为社会一股潮流,他们在获取经济收入的同时,自身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护。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同时,一些不法企业将矛头指向了低成本、短时期、无权益保护意识的在校兼职大学生群体。在相应法律法规尚未完善的时候,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与探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少年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前学校教育对生命观教育的严重缺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两课",有必要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的研究.通过生命观教育内容的初步构建及应用,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热爱生命,积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生兼职中维护自身权益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十分普遍。政府应填补劳动法中对大学生兼职保护的相关法律的空缺;期待学校提供专门兼职输出途径的“绿色”通道;兼职大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从意识上重视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避免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17.
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d the assessment of a model predicting that family and university relationship environments are linked with identity processes and identity states (statuses) that predict psychosocial resources among first-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A sample of 351 university students, between the ages of 18 and 21 years, completed measures of psychosocial maturity based on Erikson's notions of ego virtues, a measure of identity processing styles (diffuse-avoidant, normative, and information styles), identity statuses (diffusion, foreclosure, moratorium, and achievement), measures of family climate (conflict, expression, cohesion), and assessments of university relationships with faculty, adviso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linear structural equations, the model, with some adjustments, had a good fit with the data and demonstrates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family and school climate, identity form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psychosocial resources.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s how multivariate model testing can be completed to assess some of the complexity suggested by Erik Erikson regarding identity formation. Gerald R Adams is a Professor of Family Relations and Human Develop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in Ontario, Canada. His major interests focus on family relations, ident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Michael Berzonsky is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Cortland, New York. His major interests are identity styles, social cognition,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Leo Keating is a data analyst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相似文献   

18.
Self-reported depressive experiences are comm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However, most studies assessing depress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ross-sectional, limit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when in the academic year risk for depression is greatest and when interventions may be most needed. We examined within-person change in depressive symptoms from September to April. Study 1 (N?=?198; 57% female; 72% white; Mage?=?18.4): Depressive symptoms rose from September, peaked in December, and fell across the second semester. The rise in depressive symptoms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erceived stress in December. Study 2 (N?=?267; 78.7% female; 67.87% white; Mage?=?21.25): Depressive symptoms peaked in December and covaried within persons with perceived stress and academic demands.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when and for whom there is increased risk for depressive experience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CLDS(2014)数据,首先构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影响其就业质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级指标共有11个,其中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培训构成的工作技能排在第四位。计量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且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呈现倒U型特征。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男大学毕业生;在所有分位点上,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村户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城镇户籍的大学毕业生,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分位点数的提升逐渐缩小。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规划,高校要合理引导,理性考证,提高大学毕业生自身技能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0.
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多变 ,缺乏稳定性 ,主要存在心理不适应、自我封闭、自我逃避和性心理障碍等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环境因素 ,既包括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也包括社会的和学习的、生活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在于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建立科学的预测系统 ,完善心理服务的机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