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现象观是在批判继承传统现象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赫是列宁批判的重要对象。马赫在力学、声学、光学等具体科学研究中对现象作了哲学界定。他发现了唯心主义强调感觉的主观方面的片面性,也看到了唯物主义强调感觉客观方面的片面性,主张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为达此目的,可以建立一条原理。“这条原理可以叫做心理的东西和物理的东西完全平行的原理。我们的基本观点不承认这两个领域(心理的和物理的)之间有任何鸿沟。”“例如,当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这三者统一的思想,是列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来的。在《哲学笔记》中,列宁指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38卷,第  相似文献   

3.
谈起共产国际的过错,很多东西都可归源于列宁时期。列宁的主要失误有:(一)按照布尔什维克  相似文献   

4.
列宁晚年积其一生实践和理论活动之经验,意味深长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这里,列宁所关注的,首先是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决定意义。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即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又是关于事物矛  相似文献   

5.
从列宁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与实践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两方面 ,客观、辩证、全面地概括了列宁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和实践。扼要地阐述了列宁关于多党合作的思想和实践对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同一,是列宁系统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的一个首要原则,是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八个《哲学笔记本》的主导线索。然而,长期以来,列宁的这个重要思想,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难阐述清楚的问题之一,在国际国内的哲学界,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着众说纷纭的说法。这里争论的焦点是:列宁所说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科学含义究竟是什么?所谓三者同一,究竟是指“一门科学的三个方面”,还是指“三门科学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7.
"农民增收难"现象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农民增收难"的现象,专家学者从主观方面解释的较多,如农民负担太重,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国家政策不当,等等.实事求是地讲,主观因素在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方面固然负有重大的责任,但是如果将农民增收问题归咎于主观因素则有失公允,难以全面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笔者想从客观方面找一些理由,重新解释"农民增收难"现象,以供大家参考.笔者认为,农民增收难在客观方面存在以下三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于欣 《桂海论丛》2011,27(5):49-53
《列宁专题文集》哲学卷集中体现了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视、阐发和运用。列宁高度评价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决定性理论地位;对辩证法的概念先后进行了七次界定;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对立统一为核心的主体结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作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统一之基础的实践辩证法。在此基础上,列宁着眼于唯物辩证法的实际运用,明确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求,以及辩证法与相对主义、折中主义诡辩论的本质区分。  相似文献   

9.
吉文爱 《岭南学刊》2003,52(3):52-55
一、苏共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及演变苏联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确立及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列宁关于党内监督制约机制的设想及实践。苏共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最初是根据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建立起来的。十月革命后,列宁看到一些共产党员逐步成了官僚主义者,列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倾向必然引起党内群众的不满,导致党内政治生活危机。列宁深刻地指出“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①同时,列宁还发现在党中央的领导体制上,中央政治局在中央全会闭会期间能直接决定许多重大问题,因而政治局存…  相似文献   

10.
布哈林曾经是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一个“学识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列宁语)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作为思想家和和高瞻远瞩的政治领袖,他的目光远非止于经济领域,他还对文化问题提出过一些有建树的思想。虽然其中也有一种正如列宁所批评过的“繁烦哲学的东西”,但从人类思想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布哈林的有些思想理论观点也是社会科学宝库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其整个思想理论遗产,我们应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出符合历史真实的介绍和评价。遵循这一原则,本文试对布哈林的文化思想作一简略描述。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很快被中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很快被中止 ,则是认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党校学员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时多次提出的疑问。因此,认真探究新经济政策结束的客观背景和主观原因,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制定出台时间过短、思想的不成熟,是这一政策很快被中止的间接原因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 1921年春提出来的,到 1923年时,新经济政策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于是,列宁将新经济政策加以总…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的过程,就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实现内在统一的过程.影响和制约这种统一过程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只有消除这些制约因素,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个客观现象,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评价则含有许多主观因素。树立差别报酬、公正合理、发展变化的分配观,是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部队后进职工的客观动因王忠军营后进职工是职工队伍中那些同整体相比较,在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和本职工作方面暂时处在落后阶段的人员。任何事物的产生都缺少不了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同样,后进职工的产生,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就客观因素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许多人认为,列宁所说的“一整块钢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据此论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其实是一大误解。列宁原话是这样的:“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感觉、经验等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不依赖于人类的社会意识。在这两种场合下,意识都不过是存在的反映,至多  相似文献   

16.
陈霞 《传承》2014,(10):102-104
传统解释模式没有对列宁主客体思想进行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列宁主客体思想的误读,造成了"两个列宁"或者说"两个阶段列宁"的断裂理解。实际上,在列宁的主客体思想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一、抓住经济发展机遇的四个前提机遇不可能长期存在,也不可能都能被抓住。这里有个抓住机遇的前提问题。一是主体机遇容量。主体机遇容量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能够拥有机遇数的多少,机遇量的大小。主体机遇容量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构成,受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影响。客观因素即是主体的地理位置、环境等基本条件。如我国东南沿海、西北边陲、长江沿岸等地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基本条件就各不相同,这些地区机遇的拥有数量也不会相同。主观因素则是指人为因素,如政策环境、精神文明程度等,主观因素的好坏同样直接影响机遇量的  相似文献   

18.
任光礼 《现代领导》2001,(10):40-40
实事求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既受客观因素的限制,又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自觉地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仅凭良好的愿望,而且必须做到有胆有识,无私无畏才行。  相似文献   

19.
目前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方面.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有效的对策,来加强和完善研究生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的行为是受个人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决定的。在影响个体行为的众多因素中,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标准的定位是个体行为的起点。社会环境主要是通过影响或改造个人价值系统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给社会物质文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对原有价值体系产生了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