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所包含的内容是历史的、具体的、客观的。是深深地根植于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之中。因此,必须把它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去领悟,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去解析,放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去体会。中国梦圆之时,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客观的,也是纯洁的、高尚的;决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抽象空洞的。它深深根植于浩浩荡荡的历史积淀之中,根植于生机勃勃的社会实践之中,根植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之中。必须把它放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去解析,放到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去解析,放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洞悉历史和现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他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意味着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向上、文明开放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着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富裕安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梅娜  胡荣生 《理论导报》2013,(12):1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在,不但中国,而且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深刻揭示,也反映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期待。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个夙愿,它体现_『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他进一步全面阐述了中国梦,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高度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梦”的认同具有层次性,从认同主体、认同内容、认同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层次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中国梦”的认同问题.我们要针对各层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机制,从而为“中国梦”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修洁 《党课》2013,(17):37-44
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共同追求,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需要根基、需要实践。建设“新国企”是国企人共同的责任,是成就中国梦的具体使命和实践。作为国企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只有把实现中国梦与建设“新国企”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才无愧于“战斗堡垒~时代先锋”这样伟大的称号。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把“民族的梦”和“每个中国人的梦”结合起来,把民族复兴的“宏大述事”与关注民生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把国家梦植根于国民个人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推进和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抗大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而且内蕴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重温抗大精神,溯源抗大精神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机制,既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忠实...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论述,不仅指明了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奋斗目标,而且蕴含了美起来与强起来有机统一的深刻内涵,即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实现"美起来"的"强起来",是立足中国当代实际、根植中国优良传统,放眼当今世界促进人类社会美好理想的实现,是当下中国发展方向的一个正确选择。因而,它是中国人民应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的内涵是丰富的,它既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大愿景,也包含着“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的个体期待。它既具有时代特征,也富有生活气息;既是国家和民族的努力目标,也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中国梦,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包含着每个国人的梦,依靠着每个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它。归根结底.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代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及政治制度源于革命战争年代,成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日益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它既吸收了世界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尽管世界各国在制度和文化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富强、民主、文明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共产党就是把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作为矢志不渝的执政目标,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届鼢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又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工作。我们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深刻领会、广泛宣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本质求和实践路径,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中,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共筑共享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民族精神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内在的深层的文化,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挖掘少数民族精神文化资源,才能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兴之路”展览中,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以后,他又在多个场合阐释说:“实现伟大复兴是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前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社会和谐。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4):50-5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洲雁 《前线》2013,(7):31-32
“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用中国梦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目标和前景,它表达了全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它与人民的梦想、个人的梦想紧密相连,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好听、好记、好用。  相似文献   

18.
张建 《学习月刊》2014,(24):2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精神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我们实现了小康社会,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接再厉。作为高校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时代主课题,引导大学生跟党走,相信党,依靠党,努力去实现个人梦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讲,梦是一种穿越历史时空、承载人民意愿的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必然指向,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救亡自强的必然指向。  相似文献   

20.
夏远生 《湘潮》2013,(4):11-13
时人纷说“中国梦”,伟人毛泽东也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中国工业化之梦。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延安时指出:“要使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需要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52年,他又发出了“中华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号召。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的愿望,也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回湘,也特别关注湖南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