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生的旅程中,幸逢千载一遇的世纪之交,我感觉到迈步走在世纪交汇点上时的兴奋心情,不由人不顾后瞻前,沉思默想。当然,这所瞻所顾所思所想决不局限于个人和家庭,也不仅仅是本地区和自己国家的,因为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需要全世界所有关心人类命运和前途的人们一起来寻求解决的途径,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争取每一个明天都更加美好!我欣喜地发现,青少年们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世界的前途,给予了自觉的热情关注。据报道,在环保组织的倡导下,英国、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国的青少年纷纷给未来的“子孙后代”们写信,就当代…  相似文献   

2.
“人定胜天”的两重性在人类保护地球的努力中,20世纪最后7年是很关键的时期。人类在21世纪、特别是21世纪前期的生存环境状况,将取决于这7年的行动和所取得的进展。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个洁净的地球,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人类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改革不利于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的体制。多少世纪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支配人们的一种观念是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向自然索取,强调“人定胜天”。这种传统观念曾经改变了我们这个星球的面貌,为人类带来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有不少是灾难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地球环境变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洁净、安全、富饶的地球,然而不幸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地球环境加速变化的严峻考验。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有两次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洁净、安全、富饶的地球,然而不幸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地球环境加速变化的严峻考验。自188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有两次明显升高,第一次是上世纪20-40年代,增温幅度是0.3度;第二次是1980年以来的增温,幅度达到0.6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陆地的干旱面积增加了两倍之多。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日益先进,但与此同时给自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与日俱增,严重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协调机能。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人类的生命线不久也将脱落。面对此种境况,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应当把自然仅仅置于一个被奴役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自然与人类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科学的进步在为人类创造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以及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发展后遗症问题,危及着全人类的安全。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变薄、物种灭绝、环境和生态的恶化、环境激素和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人类疾病谱变化等缓慢恶化的问题比之于突来的灾难,更不易唤起人类的急迫感,然而对人类的危害却可能更为严重。当我们沉醉于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时,当我们为科学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爆发性”的繁荣而欢呼时,必须冷静地看到日益沉重的代价。刚刚在布达佩斯结束的世界科…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52)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一个科技生产力从入手的延伸发展为人脑的延伸的世纪,仿佛一夜之间,物质文明的象征已从烟囱林立、汽车如流、机器轰鸣转换到了互联网络、高智能计算机、航天飞机和火星探测器。可以预见,下个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更加令人眩目,科学家的预测无疑舍给我们的梦想添上科学的羽翼。近2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海面上升问题已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关注。最新资料表明,1861-1997年的137年间,全球地表年均温度上升约为0.6℃全球气…  相似文献   

8.
当人类从20世纪迈向21世纪的时候,与即将过年(一个大年!)时充满喜悦与企盼的孩子一样,有许多憧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希望下一世纪会有更多的和平,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人类在20世纪中经历了巨大痛苦与磨难,走过弯弯曲曲的道路之后,有了更多共同的心愿。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交通、通讯的快捷,使人类的这种心愿得到迅速的传播与交流,汇集成一股澎湃的世界思潮。与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时期相比,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类在关于自身前途命运及生存方式上,有了更多的共识,尽管这种共识出于不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百姓随想新世纪李默涵善待共同的家园21世纪的地球会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我常常憧憬着、幻想着。天空,蔚蓝蔚蓝的,没有一点尘埃。天上漂浮着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天底下,是大片大片的草原和森林。草原一望无边,到处都是吐着芳香的鲜艳的花朵,就像给绿色的地毯绣上了...  相似文献   

10.
“数字地球”为何刺激我们的神经 两年前,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不仅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而且给面临新世纪的世界各国带来了一个真正跨世纪的挑战。要不要搞自己的“数字地球”,成了各国政府和科技界不得不严肃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有关“地球”的概念,究竟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能如此深深地触动政治家和科学家敏感的神经? 它可不是我们脚下那个能散发泥土芳香的地球。它的确是个“地球”──地球上绝大部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数据、信息都包容在它的“体内”;它又毫无“球”的外形,不过是一个以数字形式…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52)
中国科学院、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颖认为,在新世纪环境问题将前所未有地全面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21世纪将是人类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决战的世纪。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来自全球的环境消息不能不使人们对新世纪环境的未来与发展深深的忧虑。科学家指出,人类40%的死亡病例可归咎于环境恶化。而正在引起全球关注的环境激素问题,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殖和遗传。今后25年世界将发生更为严重的淡水危机。到2025年环境难民将比现在增加4倍。估计到周世纪后半叶,将有1/3至2/3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有人预测,人类正…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是世纪之交的年代。只剩五、六年时间,人类就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五、六年时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易逝的,因此,可以说,人类正面临新世纪的门槛,二十一世纪已经向我们招手。以怎样的精神、怎样的姿态,总结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从而决定在二十一世纪的走向,在二十一世纪世界文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这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不甘落后、立志奋斗有为的国家和民族都在认真思考和谋划的头等重大战略问题。入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是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命运亦复如此。如何顺利地跨入二十…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1,(1)
作为 20世纪的最后一年, 2000年不仅仅是作为世纪之交的一个特殊年份留驻人们的心间,也不单是中国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的标志性的一年,还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或显现重要变化的一年,可圈可点的社会经济现象不在少数。 本刊遴选并加以评点的 18个热点问题,大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管这些热点是已经得以化解,还是刚刚有点起色,或者尚不具备必需的条件,但都给我们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我们曾经共同关注过,或者我们还共同期待着。  相似文献   

14.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地球面临巨大灾难时,人类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拯救了共同的家园。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危难时刻,命运共同体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人类历史是一部走向文明的历史。然而,自人类社会生成以来,剑与火总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印。战争,作为人类自相残杀的怪物,在原始状态就已发生。20世纪到了空前的高峰,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入了地球村的大多数“村民”,千百万生灵涂炭,无数英烈的抗争与牺牲,成为人类历史永恒的悲壮之歌。人们也欣喜地看到,20世纪又是一个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时代,倘若说,本世纪前半叶是战火笼罩、硝烟弥漫,那么,可以说,本世纪下半叶,尽管局部的战争并没消失,但世界性大规模的战火已不再增起,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认识本世纪的这种“变…  相似文献   

16.
浩瀚云天,日月如梭.人类生长于宇宙,自然对星月运行怀有无穷兴趣,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吴刚玉兔伐桂,人们愿意将自己的美好情怀,遥托星月。然而在新世纪即将开始的时候,一个号称九大行星将联成十字.因而给地球带来灾难的预言,让这个世纪的结束平添了几分荒谬。往观历史,所谓“大灾难”、‘世界末日”的说法一直没有断绝过,并在东西方流传过各种不同版本,然而人类在这一个个号称“准确无比’的预言中依然健康成6,发展至今。今天,面对这个灾难传说的西方最新引进版,读者尽可羽扇纶巾,付之一笑。日本人五岛勉附会出大十字15世纪…  相似文献   

17.
由于高科技和空间航运的发展,人类从地球上任一位置到另一远距离处与一村民从村的一端到村的另一端的运行基本上差别不大,至于远距离条件下的交谈,全球性的移动电话号码一拨即通,所谓地球村的概念,实际上是尽人皆知的人类社会生活现实。人类社会如此交往密切相互影响并非从来就是这样的,地球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信息社会)的产物,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成就。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世纪,在科学技术与知识产业超高速发展中的地球村里所有人类,在同一地点共同拥有世界所有情报和超国界的信息社会里生活着。换句话说,我们即将面对着进入一个超国界的信息社会的地球村,我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8.
沈颖 《瞭望》1989,(24)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用“警惕:全球变暖!”这一警句作为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思想,提醒全世界人民重视全球性增温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变化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席托尔巴指出:气候变化的警钟已向我们敲响,时不待人,这种由于温室气体而引起的大气增温是全球性问题,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温室之中,没有人能够超脱。 地球已经历了50—60亿年冷冷暖暖的气温变化。近100年来,处于第四纪大冰期的一个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地球,依旧冷暖不断地变化着。虽有一些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的历史时 刻,举世瞩目的联合国千 年首脑会议于9月6日至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其他150多个国家和政府首脑云集在这里,共同商讨新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联合国在21世纪的作用。 长达40多年的冷战在本世纪90年代前夕结束,人们热诚期望从此将迎来一个真正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但冷战结束十年来的严酷事实却是:当今世界依然并非太平盛世,人类进入新世纪后仍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平与发展两大战略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在新世纪内世界格局将继续向多极化发展,大国之间的…  相似文献   

20.
李敏 《理论导刊》2001,(11):11-13
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启了一种新的世界观,给世界历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旨在能动地克服资本主义现实苦难而获得同样经济社会进步的替代选择,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20世纪晚期,社会主义却遭受到重大挫折,在挫折中社会主义寻求突破,终于走出幼稚,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后的社会主义将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更高层次的选择。一、社会主义的历史:20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应以宽广的历史视角和诚实的历史态度大胆肯定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