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阶段农地规模化经营面临着农民不愿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离开土地以及农地流转机制不完善等的困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困难更为突出。因此,必须勇于探索各种适合本地生产力状况的农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形式,以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廖丹 《学理论》2012,(21):78-80
农地流转在现有土地产权制度框架下还存在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来自于农地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依据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要真正实现农地作为资本在土地市场进行自由交易,如何化解现有法律制度中对农地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制约,是实现扩大农业再生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黄忠 《党政论坛》2009,(7):48-50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曾指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不断的“试错”中,可以发现土地股份制是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据报道,2006年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云盘村的48户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仅两年时间收入就翻了10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当前,  相似文献   

4.
农地市场化流转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诱致性创新。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由于诸多障碍因素,市场机制难以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增强市场机制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基础性作用出发,政府应该从直接的农村土地流转活动中退出,多方面为农地市场化流转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农地流转进程。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地流转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通过分析4省10县36村的调查问卷发现,在农户做出农地流转决策行为中,乡镇基层政府的引导成为重要变量之一,且政府信任越高,农户流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越大。其影响机制主要来自于三大矛盾,即政府土地流转动力高与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弱之间的矛盾;流转后征地赔偿争议中因经营者获得赔偿造成农户的心理落差与其渴望无争议获得全部土地赔偿的矛盾;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等服务不足造成流入方与流出方目标农地差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张凡 《理论导刊》2019,(4):85-90
我国农地抵押制度曾长期受制于对农民失地的担心,相关制度约束导致农地财产价值与融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化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营权的流转将成为今后农地流转的基础模式,农地抵押的客体也将主要定位为土地经营权。本文旨在研究"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抵押的基本原理——经营权的抵押价值及其作为抵押资产的实现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农地抵押权的法律构造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权的权利设置与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7.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二轮土地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并没有使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走出困境,流转收益倒挂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农地经营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农地经营的净收益低下是农地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虚拟所有权"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历经四次变迁,现已进入土地流转阶段。但由于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及其"异化现象"。农地"虚拟所有权"的构建为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及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制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制定《农业企业法》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曾指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不断的"试错"中,可以发现土地股份制是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据报道,2006年重庆涪陵区江东街道云盘村的48户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仅两年时间收入就翻了10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在当前,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但却没有就以家庭承包方式获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农地确权化解人地矛盾以保证国家稳定,谋取社会发展,促进民生幸福,古今中外的实践验证或体现了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据此,我们提出了我国今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界定农地归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继续将土地权利"排他性"地界定给农户;鼓励农地权能分离组合,进行规模化经营;试探实行股权农地+保障农地的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社会化服务体系越来越显必要和迫切。我们应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和老年人养老新需求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建立和健全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在这项事业中 ,政府、单位和家庭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架构清晰可见.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中国人民对于治道的探索和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法治体系是“法的统治”在法律的价值层面、事实层面和形式层面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矢志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此乃中华民族复兴和人民权利保障的不二选择和必由之路,对此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性组成部分,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又不是孤立的,必然涉及现行政治体书的许多方面,内在地要求并启动相关领域的政治体制改革。当前围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基本出发点是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主要着力点是从“高度集权”到“党内民主”;关键生长点是从“权力委任”到“权力民授”;根本动力点是从“顶层设计”到“民意推动”。  相似文献   

14.
15.
马鹏 《学理论》2015,(8):55-56
当前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在逐步推进,这一改革对我国形成良好的证券市场生态至关重要,然而诸如强制保荐制度等现行法规定在注册制改革下有无存在的必要,需要对这些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的深刻根源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语境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及其相应的治理方式立足于中国实际,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代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形塑现实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力量,不仅具有独特优势,是历史与现实逻辑的统一,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将辩证法思想建构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哲学家.黑格尔辩证法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质量律不讲质与量的平衡、矛盾律不讲斗争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总体与局部只从形式逻辑展开而不讲两者的辩证联系;曲直律只讲曲不讲直,没有提及实践.针对黑格尔辩证法缺陷,联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借鉴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丰富的资源,找到中国特色辩证法体系创新的节点.中国特色辩证法提出六大规律:矛盾本根律、双重平衡律、对立和谐交替律、分合互动律、曲直交替律、质量更新律,并以"逻辑历史实践三统一"为体系结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要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规范土地利用与管理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