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指导和规范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提高诉讼当事人的证据意识,促进民事审判活动公正有序地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对《证据规定》中的个别条款,特别是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理解不统一。为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保障人民法院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现将适用《证据规定》中举证时限规定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诉讼制度中,讲求的是"程序"、"证据"。我国现阶段尚没有一部完整的《证据法》,关于证据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各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司法鉴定书及结论是一种重要证据,在当今的诉讼中地位日渐重要,最高人民法院由此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若干规定》,本文对《若干规定》中关于鉴定书及结论相关规定的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今后的司法鉴定工作面临了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关于证据 《意见》关于证据问题的一条重要规定是:被告聘请的律师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条规定的主要理由是: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是根据行政诉讼的特点规定的。因为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应当是先有确凿的证据、可靠的事实,然后才能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先裁决,然后再取证,尤其是再  相似文献   

4.
吕宏生 《法制与社会》2011,(14):268-268
我国《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中明确的规定了民事诉讼中,诉讼方和反对诉讼方的证明责任分配。这种原则性的规定有助于解决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责任分配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阿丹 《法制与社会》2010,(11):52-52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类似于西方的证据开示制度,首次法律规定是1998年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中,然后在2002年4月的《关于民事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规定了证据交换制度。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对于实现公正与效率的诉讼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其制度规定和实际操作中却有不少问题。本文拟剖析民事证据交换制度实际适用之缺陷,从而对证据交换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 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我国民事诉讼法涉及证据的条款仅有12个条款,许多重要问题或是没有规定,或是规定过于原则,导致民事诉讼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遇到困难,  相似文献   

7.
王绪汉 《山东审判》2005,21(1):35-3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两个司法解释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民事、行政诉讼的证据规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体系,各自的举证责任规定也更加完善。但司法赔偿案件的举证责任在法律上仍是空白,最高院也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仍处于三大诉讼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律师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收集证据的权利做了明确的规定,而律师是否有权收集证据和如何收集证据,却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只是在1980年通过的《律师暂行条例》中才明确赋予了律师收集证据的权利,条例规定:“律师参加诉讼活动,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这是明确提出律师有权收集证据的最初法律规定.另外,198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和司法部《关于律师参加诉讼的几个具体规定的联合通知》和1986年《关于律师参加诉  相似文献   

9.
范勤  邹莉 《犯罪研究》2007,(5):58-59,71
与我国现行的证据规则相比,英国证据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渊源不同。我国证据规则皆为成文法的规定,而英国的证据法则由判例法和成文法两部分组成;其次,分类不同。我国立法机构针对不同的诉讼设定了不同的证据规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此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又分别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而在英国法中,证据的适用问题并未依据诉讼种类的不同独立规定;最后,证据审查不同。我国证据法学界一直强调证据应当具有三性,即关联性、客观性和合法性,但对于何为合法的证据,则缺乏系统的规定;而英国法中,则随着判例的日渐成熟,早已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证据排除规则。本文拟结合相关判例和法规,对此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通过设立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创设了一套审前证据准备程序,其目的是体现诉讼的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这是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重大修订与补充。  相似文献   

11.
付凤  彭丽红 《证据科学》2021,(2):242-254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诉讼中委托鉴定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沿续了20年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对多道心理生理测试技术证据形式的矛盾表述,对其证据效力的认定仍属"表面否定、实质肯定".该《规定》短期内有助于遏制民事审判实践中测试技术滥用失范的现...  相似文献   

12.
《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比较系统全面地规定了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调取证据、质证和认证等诉讼证据规则,这在20年来的行政审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毋庸置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拟结合起草过程,就《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逻辑结构和主要内容作一粗线条的介绍,有些观点纯属一孔之见,仅供理解和适用该规定时参考。一、起草《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是起草、理解和适用该规定的灵魂。在起草过程中确立的主要指导思想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诉讼证据问题诉讼证据是诉讼的核心。多年来,北京市法院十分重视诉讼程序的公正,认真执行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不断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指导举证、组织质证和进行认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业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举证义务。案件受理后,我们即向当事人送达《当事人须知》,告知当事人举证要求和法律后果,同时告知其有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权利。普遍实行证据交换制度。我市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无论是一审期间,还是在…  相似文献   

14.
卞建林 《证据科学》2010,18(5):532-533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部署,日前,“两院三部”联合制发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对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作出详细规定,并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以健全完善。这是刑事司法改革的重大成果,对保证刑事案件办案质量,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准确惩罚犯罪,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两个《规定》亮点甚多,择其要者,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俞欢 《犯罪研究》2009,(5):69-72
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发达于美国,由于其在提高诉讼效率、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保证司法的公正性等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已经为西方大多数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所接受,逐渐成为一项国际诉讼准则。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该问题的规定仅散见于《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厦门市两级法院执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情况的调研报告 357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该规定已于2002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指导法官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便利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案件而制定的重要司法解释文件。它弥补了民事  相似文献   

17.
一、立法现状分析 证据信息展示制度是与对抗制审判方式相伴而生的一种诉讼制度。我国刑事诉讼引入了对抗制审判方式,但没有确立完整的证据信息展示制度。现行法律规范中,包含证据信息展示意蕴的相关规定,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部委”《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当中。但形式上不规范、不系统,太过零乱,内容上不全面、不完善,缺陷很多。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8.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主要内容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它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据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继续向前推进的瓶颈。我国民事诉讼法涉及证据的条款仅有12个条款,许多重要问题或是没有规定,或是规定过于原则,导致民事诉讼过程中正确适用法律遇到困难,法官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规则不明确,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觉分配举证责任、判断证据,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滋生腐败;举证责任的内容不明确,当事人的举证活…  相似文献   

19.
姜群  敖妙 《中国司法》2003,(4):34-36
庭前证据交换作为审前程序的核心,无论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还是对开庭审理的顺利进行都影响甚巨。最近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于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庭前证据交换作了比较详细、明确的规定,引起了法学界广泛的关注,也因此而掀起了关于民事证据研究的热潮。本文仅从《规定》中有关庭前证据交换的规定对当事人的权利的保障作一个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自认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1款关于当事人无需举证的情形中.也仅是原则性地规定了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自认作了进一步具体化的创造性解释,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自认制度。作为强化当事人主义程序模式和相应弱化职权主义程序模式的产物,自认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的功能,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