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博已成为我国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微博舆情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必须要正确面对微博舆情,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舆论正确走向,以有效化解突发事件,提高执政公信力和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界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从2000年后逐步展开和发展,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主体不明等,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重大,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国网络舆情发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着力于探讨如何建立我国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言论自由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随着微博的兴起,微博成了公民通过网络行使言论自由权的重要场所。微博中的言论自由既有其有利的方面,如,使公民更加充分地行使言论自由权,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有利于社会民主;与此同时,我们须看到其弊端,如,微博中的网民对事件的发生往往缺乏专业性评价不能为大众提供参考框架,社会精英依然是话语权的主导以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等。通过探讨微博中言论自由的利于弊,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意见,如,完善相关立法,加强微博中网民道德素养以及加强政府对公众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善花 《法制与社会》2011,(33):171-172
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有着三大自身所独有的特征,一是使用门槛较低,二是发布信息及时,三是传播速度极快。微博完善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与监督权,促进了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代言人的出现,打开了新时期官民对话沟通的的便捷通道,聚集了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众多力量,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程中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晓佳 《法制与社会》2011,(34):266-266
微博因其具有便捷性,开发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微博侵犯隐私权变得轻而易举,因而对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微博特征和其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后,进而对微博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制的进行法律探析,力求达到保障公民隐私权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微博的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网络社会,网络舆情是社会中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处置网络舆情,事关党的执政善政大事。针对目前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中系统问题,在分析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必要性的基础上,给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应用背景、系统特点,系统拓扑图、核心功能。使网络舆情更好地服务于检查院决策,科学汇集网络舆情,提供公共决策的信息保障、认真研判、监测网络舆情,增强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确保公共决策的正确方向。促进服务型行政文化的形成,提高政府的行政回应性,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能力,建立面向公众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尹朝存 《中国司法》2012,(5):104-106
随着网络社交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以微博为代表的交流平台正在成为新时期的信息资讯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微博已成为仅次于媒体新闻的第二大舆情源头。政务微博在得到网民追捧的同时,政府的沟通和决策能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也遇到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以北京市司法局政务微博为样本,深入分析当前“北京司法”等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重点就政务微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探讨。一、“北京司法”微博平台的上线与运行  相似文献   

8.
朱绍龙 《法制与社会》2010,(15):128-129
通过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利用严格的管教措施打击狱内违规违纪和重新犯罪行为,维护监管秩序,通过监狱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分类管理,分级管控,分别施教,既提高监狱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又增强教育的矫治功能,全面落实依法行刑,重视罪犯权益得保障,更加注重人性化执法,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公平正义,提高改造质量,使绝大多数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快速化使得舆情变得越发不可控。边检微博的设立是各级各地边防检查部门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的一项新举措,目的是借助微博接收广、传播快、互动强等独特优势,拓宽自身"发声"与"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舆情应对工作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然而单纯掌握边检微博舆情应对的技巧性策略,未必治标又治本,一些相关因素也是决定收效是否良好的关键,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10.
胡行华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3,(24):275-276
国内关于依法推进"微博问政"具体路径的实证分析和论证的总体上不多,而依法推进"微博问政",既是促进"微博问政"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助力政府在汹涌澎湃的微博舆情面前自我减压的必由之路。深化"微博问政"法律规制的研究,应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从而提出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的依法应对"微博问政"的相关理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环境和公众参与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政法机关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微博涉诉舆情危机主要表现在:一是微博的碎片化,易导致涉诉信息失真。微博信息篇幅短、细节少等碎片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为微博发布方  相似文献   

12.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需要回应新技术、新事物带来的挑战,微博问政的兴起及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考察微博问政的实例,可以将其分为七大类型。微博问政更新了公众参与的话语体系,体现了网络时代的特点,但也存有很多缺陷。微博问政逐渐成为法治发展在官方路径和民间路径之外的第三种路径,但其促进法治发展的进程中却存在很多困境。规范化微博问政不仅能够表征民主,也能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监督权,实现控制公权力的目标,成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网络时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3.
选演员、宣传新片、回应媒体报道、写微型小说……借助名人声势扩大影响力的微博,越来越被普通人熟知,每天新增三百万条,已不限于明星粉丝互动或者朋友交际。作为传播新渠道,微博成为舆情表达和汇集的重要平台。新浪微博先发制人,搜狐、腾讯等奋起直追,大有重演当年博客大战之势。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监测是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渠道,企业应重视网络媒体的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本文基于对网络舆情监测的分析,明确了网络舆情监测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应用方向,并主要从成立网络舆情监测部门,锁定舆情监测主渠道、收集舆情信息,形成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根据舆情分析报告、制定危机管理应急预案,借助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管系统等五方面子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加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任,其受社会关注度,特别是网络舆情的追捧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发展态势,不断增强引导舆论的能力,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引导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李瑛 《法制与社会》2013,(22):175-176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以偏激的言辞鼓动群众,以非法定的程序表达利益诉求或干扰社会秩序的活动。网络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意识加强,以及公民的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是其产生的条件和成因,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应该从完善法规,搭建网络对话平台,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等方面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张佳丽 《法制与社会》2012,(26):257-258
近年来,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愈发严重,成为影响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舆论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多样化给司法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微博时代”实现司法公信力建设新的跨越,是摆在全体司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将结合“微博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探讨如何降低“微博时代”网络舆情可能对司法公信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寻找法院借力微博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环境下公安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舆情环境下的公安微博发展现状,选取了20个公安微博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提炼出了公安微博的影响力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发文数量与频率、微博功能与内容、内部重视度与推动力、信息发布水平等,外部因素包括传播媒介与形式、受众范围、恶意炒作、外部推动力等。并运用SWOT分析法,从这些方面针对当前公安微博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展开论述,得出四组提升公安微博影响力的策略,以期为公安机关在网络舆情环境中开展工作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9.
胡祥甫 《中国律师》2008,(11):29-31
法治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正确地执行法律;包括各级国家机关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包括全体公民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精神、守法意识。律师作为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立体引导机制,积极把握舆论导向,缓解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冲击,是检察机关妥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提高执法公信力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