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志欣,籍贯河北,1993年毕业于河北省艺术学校河北梆子专业。现为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旦行当,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天津分会理事,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民进全国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第六届文艺新星。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协公报》2013,(10):38-38
<正>河北梆子从山西、陕西梆子脱胎而出,经河北人民按照自己的语言音调、文化特点、生活习俗改造后,发展为一种新剧种。天津并设立了河北梆子科班,致使人才济济、高手如林。当时的演出场所茶园,成了河北梆子的一统天下。特别是庚子事变前后,在天津出现的直隶新派梆子,即"卫派梆子",影响更大,不仅成了河北梆子的主流派,而且大举进军京城,并且扩展到外埠各地。"卫派梆子"的显著特征是:老生行当创造了新腔。当时,河北梆子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在中国大戏院举办系列演出,原本以刀马旦应工的国家一级演员张传晔,一改自己的戏路,不但在《李慧娘》里扮演李慧娘,在《汴梁图·杀宫》里扮演刘桂莲,还在重新恢复的传统剧目《南北合》里扮演萧太后。行当不同,人物类型迥异,她都能突破行当局限,或做或唱,演得别具一格。30多年前,张传晔从天津戏曲学校毕业,分配到梆子剧院做演员,那时我在梆子剧院艺术室工作,给他们讲过课。彼时,绝迹舞台多年的古装戏刚刚开禁,梆子剧院老演员人才  相似文献   

4.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一级演员刘俊英,是崛起于上世纪50年代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当年她领衔主演新编历史剧《荀灌娘》,红极大江南北,获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称赞。新时期以来,她一面主演传统优秀剧目、新编剧目,一面肩负起向年轻演员传艺的重任,并且取得显著成果。退休后,刘俊英被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日前,笔者就河北梆子花旦艺术的传承,采访了这  相似文献   

5.
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进北京后的几十年间,徽戏二簧不但增进了同汉调皮簧的结合,又吸收了秦腔(梆子)、昆腔等的滋养,形成一种既继承了民族戏曲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作为清朝带都的北京之特征的崭新剧种。这就是京剧。不过,那时人们习惯于称之为“二黄”,所谓“梆子二黄两下锅”,即是说的梆子和京剧一起演出。京剧历史上有名的三庆、四喜、春台、宝胜和诸班社,很负盛誊,拥有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徐小香、俞菊笙、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时小福、陈德霖、王瑶卿等着名表演艺术家。而梆子,原在山西、陕西一带发展,清朝中叶才流入河北,并于道光年间形成河北梆子,通称秦腔。1870年至1920年间,梆子已在北京达到了自己的极盛时代。这时,它在北京不但有极广泛的影  相似文献   

6.
赵杰 《乡音》2011,(3):36
《秋胡戏妻》,又名《桑园会》,是一出生、旦(老生、青衣)并重剧目,京剧有演出,河北梆子演出更多。戏文表现的是鲁人秋胡在楚国为光禄大夫,回家探亲。其妻罗敷自秋胡离家后,20余载与婆母养蚕度日。秋胡归途中,见一女子采桑,见似己妻,又不敢  相似文献   

7.
6月10日,在成都举行的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大会传来喜讯:天津京剧院的王艳和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阎巍,双双荣获当今中国戏剧演员个人最高级别的奖项——中国戏剧梅花奖。本届梅花奖是自1983年创办以来,第二次走出首都北京,以大赛的方式评选获奖演员。参加本届大赛的72名演员,涵盖了28个省(市)、自治区和部队、中直院团,涉及歌剧、歌舞剧、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北路梆子、山西秦腔、豫剧、晋剧、陇剧、徽剧、龙江剧、淮海戏、越剧、绍剧、川剧、粤剧、闽剧、高甲戏、楚剧、祁剧、滑稽戏等24个剧种。进入终评的演员以现场演出的形式进行决赛,终评评委通过现场观摩,差额评出获奖演员。王艳和阎巍,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一路斩将擎旗,终于成为本届大赛的摘梅人,为天津戏剧界赢得了荣誉,可喜可贺。关于王艳,本刊已在上期刊出专稿记述,这一期刊登记述阎巍的专稿,敬祈读者朋友垂注。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京剧院的排练厅,身着一袭粉裙的常秋月正在为2015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美国演出紧张排练,看着台上她一丝不苟、惟妙惟肖的表演,着实吸引人,记者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她是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的研究生、流派传承班传承人、荀派艺术研究会会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她荣获过第五届CCTV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花旦组金奖、"华鼎奖"中国戏剧最佳表现女演员、第五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  相似文献   

9.
“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演员演戏最忌讳的就是生。取“生”字,意在要求生角的演出要老练成熟。 旦,指旭日东升,代表阳,指男  相似文献   

10.
李经文,1947年10月出生。工青衣兼花旦,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天津京剧三团团长、天津京剧院副院长。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戏剧家办会副主席,中国戏曲表演协会理事。系天津市政协第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天津市九五立功证章。  相似文献   

11.
著名京剧演员孟丽蓉,济南市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艺人家庭里。7岁开始学艺,经历了60多个春秋。她将毕生精力倾注于京剧艺术和戏曲教育事业,作出一定的贡献,在山东剧坛享有较高的声誉。孟丽蓉8岁在哈尔滨拜师于坐科北京"喜连成"擅演花旦、武旦、青衣的高喜玉(艺名圆圆旦)为  相似文献   

12.
<正>宝珠钻是20世纪50年代天津河北梆子剧院的五大主演之一,也是享誉北方各地的河北梆子名家,她学名赵佩云,原籍河北省定兴县,生于1914年。她自幼家境贫寒,靠父亲做理发手艺维持全家生活。她九岁的时候,由其表姐、大名鼎鼎的河北梆子演员小香水介绍,加入文安县的吉利科班学演河北梆  相似文献   

13.
<正>崛起于清光绪年间、红紫于民国时期的京剧艺术家李吉瑞,字星府,又字芝祺,清同治七年(1868)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新城,8岁开始在文安县史各庄的吉利科班学戏。吉利科班是以教授河北梆子为主的著名戏曲科班,曾经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河北梆子艺术家,一些学演武戏的艺徒出科后改攻京剧,也成为名噪一时的杰出人物,李吉瑞为其中之一,其艺精到,传名至今。  相似文献   

14.
前绛县人民政府于1953年7月将陕西省铜川县梆曲合众剧团之梆子演员30余人吸收为私营的"绛县人民剧团",至9月2日呈请省文化局备案,因与"暂不发展职业剧团"的方针相违背未予批准。该县既不执行上级指示,又下考虑铜川剧团梆子部分的演员和条件,即仍以"绛县人民剧团"的名义继续演出,并派指导员直接领导。为了购买戏具、衣箱等物,又同意剧团在县级机关干部中募集、借款1千2百余元。因铜川合众剧团负责人李光普不同意该县只吸收其梆子演员,不要曲剧演员的作法,即向前山西省人民检察署控诉绛县"只留梆子部分,曲剧演员30余人不予安置,虽一面允许曲子演员另行演出,却又呈报省、专令曲剧演员限期出境"的无理行为。省文化局根据李光普的控告,于同年  相似文献   

15.
京剧脸谱艺术霍建瀛京剧演员分工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京剧演员的化妆是有其独特的手段和表现方法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净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花脸。所谓花脸就是演员在演出前根据一定的谱式在脸上勾画脸谱。脸谱一般都是演员自己对着镜于用毛笔...  相似文献   

16.
张稚庐 《春秋》2011,(3):48-49
济南戏曲历来昌盛。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济南府志》风俗篇谓"济南水陆辐辏,商贾所通,倡优游食颇多",官僚富绅设宴,"每喜招致梨园,选艺征歌"。其时,流行济南的剧种有昆曲、皮黄、横笛梆子(后称河北梆子)等。河北梆子源于民间,最为百姓喜爱。河北艺人沿运河南下,从德州入济,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其唱腔高亢激越,略带...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新排李瑞环同志改编本《刘兰芝》,与观众见面后,获得业内专家一致首肯和广大观众热烈欢迎。尤其对刘兰芝扮演者杨丽萍,满口赞扬声,无句不真诚。(一)杨丽萍是新时期以来出道最早的新一代河北梆子名角,早在天津戏校求学时,即为河北梆子学科的高材生,1977年毕业后至今30多年来,一直担任河北梆子剧院主要演员。1980年,她以《蝴蝶杯·投县》参加天津市文化局举办的全市青少年演员汇报演岀,以高亢嘹亮的歌唱和细腻传神的人物形象塑造,从600余位参赛选  相似文献   

18.
王瑞楼 《乡音》2012,(4):46-47
1961年8月间,我们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前身是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简称"跃进")到北戴河为中央首长演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以及彭真等,观看了我们演出的《挡马》、《杜十娘》、《陈三两》、《宝莲灯》等重点优秀剧目,都非  相似文献   

19.
走进委员     
<正>李先锋,省政协委员,省梆子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梆子戏"省级传承人。从艺30多年来,潜心揣摩徐州梆子的规律和韵味,在认真总结梆子戏唱腔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集众家之长,精心设计戏剧人物唱腔。同时,善于通过表演刻画人物心理,先后塑造了《李瓶儿》中西门庆、《樊梨花》中薛丁山等人物形象,并多次进京演出,受到广泛好评。1990年进入省梆子剧团以来,  相似文献   

20.
京剧是一个以演员为主的剧种,京剧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演员的历史。而歌剧不同,所有取于音乐,音乐和唱最为重要,歌剧可以说是一部作曲家的历史。京剧多年没有大的发展而无流派再现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有人欲把以演员为中心的这种京剧历史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