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千年最热的是教育,教育最热的是素质教育。1月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1月7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布置新千年头等大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3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再次强调减负的意义。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引起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重视。但是,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减负”的目的是什么?学校、家长、学生如何看待“减负”?学生过重负担的表现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却没有形成共识。本刊为此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是为了让更多的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教育行政系统了解这一情况,以便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中国,"忙"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和真实生活状态,不论男女老少。从幼儿园开始,小朋友们就报了各种兴趣班,周末也不闲着。中小学生虽然一直在"减负",但实际课业负担并未减轻,不少学生晚上十点多才能完成作业。到了大学,学习、科研、社团工作等,让大部分学生每天日程都排得很满,熬夜也成常事。工作之后,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许多行业都需要"5+2""白加黑",年轻人自嘲"加班狗"。即使  相似文献   

3.
2005年秋季,期待的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铺开。新课程以人性化的理念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要,让学生们喜欢。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和回味。一、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着眼于每一位学  相似文献   

4.
为认真贯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前不久,泰州市政协部分委员在汤学善副主席的带领下,对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市政协一届二十次常委会议讨论协商后,向市政府提出如下建议: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1、要宣传“减负“的内容、目的和意义。要认真宣传江总书记讲话和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的精神,讲清楚“减负“的内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以达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大热点,教育战线内外广泛开展讨论,寻求共识,大有必要一、对“减负“应持积极态度。轻减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势在必然。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碍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一些地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心理状态欠佳,令人堪忧。不减,不改,素质教育无从推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无法贯彻,学生个性的发展无力实现。着眼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国民全面素质的大局,放眼世界教育改革的大潮流,教育战线内外都应为“减负“呼唤出力。否则必然出现  相似文献   

6.
“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简称,不难看出所谓“减负“是减轻“过重“的负担,这说明:一是我国的中小学生的负担已往“过重“了;二是我们减的是“过重“的负担,而非适度的负担,适度的负担是必要的。减负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而言,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于“减负“是支持的。就学生而言,减负后“书包轻了,作业少了,自由多了,“他们有时间去游戏,去旅游参观、去发展业余兴趣,去交小朋友。因此“减负“的第一支持者是学生。就教师和学校而言,教师可以减少批阅作业负担和考试组织问  相似文献   

7.
<正>评述由头农民减负、中小学生减负,大家都有所耳闻,如今,领导干部也要减负。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规定,对重要节日期间的市领导活动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8.
要带着感情抓“减负”吴清德对于农民负担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1990年以来,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政策和法规。在全国上下形成了大张旗鼓抓"减负"的气候,扼制了农民负担曾一度上升的势头。应该说,"减负"成...  相似文献   

9.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8):44-45
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规范考试、等级评价、一科一辅、严禁违规补课、每天锻炼1小时、强化督查……8月21日,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下大力气治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这些颠覆性的新规,也被一些媒体用"减负国十条"来形容。针对家长们的不同意见,教育部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9月5日,《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在调整部分内容后,再次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倡了多年的减负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0.
<正>评述由头农民减负、中小学生减负,大家都有所耳闻,如今,领导干部也要减负。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规定,对重要节日期间的市领导活动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特别是近些年来,学生负担有增无减,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出走、轻生;家长给学生施加压力,教师体罚和殴打学生甚至造成学生致残、致死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今年1月17日,浙江金华市第四中学一名高中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竞打死其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承载着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已是不争的事实,“减负“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一致呼声。尤其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后,“减负“更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人们对“减负“一时难以适应、真正接受,“减负“工作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进,还是征途漫漫。一是行动落实上的不到位。有两种倾向,第一,个别学校和教师对“减负“内涵把握不够准确,以致“减负“工作过程中出现矫枉过正现象,不仅减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连必要合理的负担也减掉了。比如对学生成绩的测试次数、课后作业量,较  相似文献   

13.
正一跑圈就气喘吁吁,一个小时的开学典礼有学生晕倒,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关于中小学生体质的调研发现,令人忧心。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数据也显示,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一些成人慢性病在中小学生中已屡见不鲜。当我们的物质条件一路向上,而学生体质却不断下行,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亟须解决的关口。有人说,现在很多孩子"手无缚鸡之力",头脑越来越"发达",四肢越来越"简单"。这种说法,尽管不  相似文献   

14.
杨立红 《传承》2009,(12):72-73
"减负"与"创新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减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既是"减负"的目的,同时又可促使负担减轻。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巧设练习,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5.
社会     
2007年是农村教育的关键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将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据了解,免除学杂费将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一年教师节.而这一年的教师节与中秋节又离得如此近,让家长们无论如何也躲不开"给老师意思意思"的苦恼念头.不知何时,这教师节已成了老师的节日、家长的苦日.此间学生们更是不遗余力地提醒家长,一定要送出几份大礼,好给他们在学校长脸.在学生攀比风、家长人情风、教师吃请风的甚嚣尘上之际,学生和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沉浸在这送礼的苦恼之中.并从心底由衷探究,向社会不断诘问:"究竟拿什么贿赂给你,我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减负"与"创新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减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既是"减负"的目的,同时又可促使负担减轻.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巧设练习,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8.
适时、适度地"压担子",对于促进年轻干部个人成长、组织部门培养选拔后备优秀干部,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给年轻干部"压担子",需要讲原则、立规矩,"担子"的"筐"里装什么、装多少、怎么装,应该有讲究。应该重视胜任力要素,挖掘年轻干部自身潜力,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压担子"立规矩的制度安排,以培养和造就更多胜任新发展阶段目标任务的优秀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19.
以“减负“为突破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但是国家教育部关于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决策,更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明显减轻,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课本、课堂以外的世界,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减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减负“的进程中客观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困难。一、家长认识的偏差。笔者曾对4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35.5%的家长对“减负“持怀疑态度,认为“减负“必然会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33%的家长坦言学校减少家庭作业,自己给孩子增加家长作业,以求得动态平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出发点在于别人的孩子“减负“,自己的孩子“加压“,在高考中岂不是可以胜出一筹?二、社区教育的滞后。社区教育的滞  相似文献   

20.
2010年2月2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谈到了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温总理表示,整个教育改革当中的问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启发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使他们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也专门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