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振 《传承》2009,(9):50-51
天津是一座低调的城市,但如果静静地深入到天津,也许是另一种体会。或五大道,或解放北路,或海河沿岸,天津韵味十足。任何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老天津卫自然也有它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21)
<正>借IPW展会之机,应当地旅游局邀请,我来到了美国第五大城市——费城。作为美国昔日的首都,游览这座城市的重点似乎应该放在历史上,然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这座城市的壁画艺术。人们都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觉得这句话更适用于费城的壁画。谁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每当听到一段特定的音乐旋律时,往往会想起自己曾经的故事和对这段旋律的记忆、理解和感受,继而在脑海中浮  相似文献   

3.
在五大道,在解放北路,在海河沿岸,天津的小洋楼一路欧陆风情。希腊柱、罗马拱顶、老虎窗,各式各样的风格,都安静地隐没在绿树的浓荫中。看过了天津名人故居的“日出日落”,穿越了津门金融街的“津华烟云”,感觉有些恍然如梦,600余岁的城市难道没有更多的文化沉淀?明清太久远,我试图从一些地方搜寻到至今依然驻留于这座城市中的那些经过历史洗礼后愈发醇厚的文化味儿。没让我失望,在今和平路与哈密道交汇口、与著名的“四面钟”隔和平路相对处,有一幢被“永真眼镜”店租用的二层砖混的日式楼房,这就是著名的天津大公报馆旧址。1902年6月17日,…  相似文献   

4.
<正>一场滂沱大雨,检验了一座城市的地下世界。大城市光鲜表面下隐藏的危险与忧患,是对于城市良心的一次次重大考验,也是对于一座城市文明与发达的硬性衡量。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城市变得不堪一击:那个曾经可以躲避众多自然灾害侵袭的"安全地带",如今危机重重。济南、武汉、北京、广州……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在大雨中相继沦陷,  相似文献   

5.
王亮 《两岸关系》2013,(7):57-58
一条海河横穿而过,为天津注入了活力与生机。而海河上姿态各异、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座座桥梁,又形成这座城市一道道靓丽的特色风景。一桥一美景,一桥一韵味,宛如连通津台人民间的交流之桥、亲情之桥。它们穿越时空,拉近距离,描绘着津台两地交流新篇章:2010年,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七次会谈在天津举办,达成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历届津台投资合作洽谈会及台湾名品博览会,使津台经济合作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6.
今日小白楼     
<正>天津被称为"中国近代百科全书",翻开天津的历史,哪一本书上都会提到小白楼。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在今徐州道和大沽路交口处,当年几个外国人建起了一座二层小洋楼,专供外国人休闲娱乐,因外墙被涂成白色,故被称为小白楼。虽然这座小白楼已湮没于历史的烟云,但小白楼却成了这个地区的代名词。其具体范围包括:现南京路与解放北路、徐州道到曲阜道之间。这里先是被美国据为租界,1902年并入英租界。有趣的是,从古至今,天津没有一条道路以小白楼命名。  相似文献   

7.
高兴 《学习与实践》2012,(6):130-135
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冯骥才是著名的城市文化保护者,他的城市文化意识在时间向度上表现出开放与建构的品格,同时强调城市文化的历史性和空间性相统一,尤为重视城市文化的时间意义和空间价值。冯骥才对于天津这座城市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天津历史文化在他看来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而构成的一种"奇异的创造"。冯骥才痛惜天津旧城遭遇"建设"性破坏,他将信念化为行动,通过文化"抢救"和文学创作来记录和描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彰显了当代中国文人的智慧、良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毕军梅 《前沿》2014,(3):131-132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一些留有记忆的老城区被拆除,在崭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如何寻找一座城市留给百姓的记忆,和这座城市带来的文化内涵呢?这就需要城市档案发挥作用,在城市档案中,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被记载,也被传承,只有发挥城市档案的作用才能让城市记忆更加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9.
正7月14日至17日,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2018年全国台联第十五届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天津分营开营并举办了为期5天的参观交流活动。历时5天的实地参观,充满欧式风情的五大道、绚丽多彩的海河夜色、诉说历史沧桑的天津历史博物馆、梁启超故居、李叔同故居……给这些台湾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这么多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都和天津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是一座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是个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城市。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这座城市几乎成了文物蕴藏地。长期从事历史、文物研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形象地把城市的历史比作人的记忆。他要竭尽全力保护文化遗产,将北京城的记忆留下。近年来,他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调考古工程、奥运场馆考古工程、清代园寝制度研究、清代园寝图志研究,金代皇陵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李冬梅 《求索》2012,(7):145-146,123
现代化正在以城市统一模式的构建,削抹着各个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城市的多样性,中国当代文学正迫切地呼唤着关于城市个性城市历史记忆的书写。90年代的女性城市书写就担当起了这个重任,它不只关注了"性别"和"消费",同时也保存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在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变迁。正是她们以对城市的天然亲和与敏锐感知,把潜藏在城市表象下丰富的文化根系之发展变化拓印在了作品中,成为了一种不会消失的文化个性存留。  相似文献   

12.
宋英俊 《重庆行政》2010,12(2):73-75
2010年2月,城乡建设部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将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重庆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继国务院3号文件后,又一次将重庆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规划,为重庆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3.
曹俊 《群众》2024,(4):65-66
<正>费城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也是美国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城市之一。不论是前来旅行还是居住一段时间,都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感受费城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历史印记怎样沉淀,又如何呈现给大众?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与都会空间及产业协同前行、交相辉映?这对于历史名城的发展建设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天津人对五大道的感情可谓刻骨铭心,较早前《为嘛五大道下雨不淹》刊出后,大量读者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五大道情怀,其中很多久居五大道上了年岁的老"天津卫"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里的吃。说到五大道的吃,公馆私家菜的高端早已人尽皆知,今儿咱说个亲民的吃——"串街小吃"。这个"高端社区"的小吃都有嘛品种?这给"富贵人家"当零食的小吃跟别地儿的又有嘛不同?公馆内宴席高端宅门外小吃讲究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五大道街区内的房子大部分建成,当时的很多达官贵人、名门望族也都在这置了地买了房。在英租界时期,五大道街区  相似文献   

15.
正人有记忆,城市也有记忆,文物就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上海这座近代发展起来的国际化大都市,蕴含着丰富的文物资源,这些资源是延续城市记忆、维系城市文脉的重要因素。2013年11月,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立法工作,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草案)》。12月25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办法(草案)》进行了初审。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有着与城市历史密不可分的特征:一是以革命史迹、工业遗存、名人故居为代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小康》2007,(10):6-6
天津,经济发展之颠?天津是一座伟大的城市。尽管它只有600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一、京都市城市概况及城市景观保护与营造历史 京都市位于日本中西部,面积约828平方公里,人口约148万.是日本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于794年起被定为日本的首都,当时名为"平安京",此后多次成为日本首都.已有超过1200年的悠久历史,作为日本首都的时间更长达1075年,是日本人心中的"永恒之城",现在是日本第五大城.  相似文献   

18.
<正>深入挖掘一座城市、一条街道、一个胡同的历史,以雕塑、牌匾、碑刻等多种形式展示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广场和公园里,让历史活起来,走进市民生活,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博物馆。街巷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元素,承载着城市最为细腻、广阔而深厚的文化;更是百姓生活与工作的聚集地,这里有市民最直接的存在感、获得感和自豪感。"街巷文化"是广大市民的身边文化,一座雕塑、一堵城墙、一块老碑、一条旧牌、一个街道名、一张旧地图,就像一座"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静静地开放着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型地区。共有22条道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历史上曾是英租界的"墙外推广界",地势低洼,后被填平,各国建筑师纷纷在此承建房屋,先后为这一地区设计建造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余所,占地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天津城建部门为了统一管理,按照由南至北的顺序,将这一地区东西走向的  相似文献   

20.
吴国荣 《前进》2008,(6):29-30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连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座城市多元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记忆”和外显的文化标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韵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今天,一个城市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愈丰富完整,也就愈能凸现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愈能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