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静勇 《学理论》2009,(18):125-126
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尽一致。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公司目标。选择了正确的治理目标,公司不仅可以健康存续,而且还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反之,如果治理目标缺乏或不正确,不仅将会影响公司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破产,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期望落空,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因此,公司治理究竟是以什么为目标,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爱香 《理论导刊》2006,(10):95-96
一、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  相似文献   

3.
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提供有效的激励和控制,促使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最大为经营目标,保障股东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权益。在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公司治理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特征出发,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法律提供的对公司运行方面的规制不尽完善,造成公司的控制股东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甚至少数股东的利益,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比相对封闭,其股东不能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样"用脚投票",自由进出公司,因此有限责任公司的少数股东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司治理日益得到重视,进行公司治理规制创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合同理论为基础,结合合同理论中重要分析工具与理论模型——“GHM模型”研究的新成果,提出了进行公司治理规制创新的新思路.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达成的不完全合同,是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参照点.公司治理规制创新需要刚性合同与弹性合同相结合,其核心是利益相关主体的非正式协议与再谈判机制,关键则在于建立新型的市场竞争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的本质内涵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虽然很多,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7.
厘清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其基础前提是对这三方主体的理性认识。一直以来,国家权力在中国文化中就是一个核心词,不乏研究者;个人权力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是一个主题词,自然关注颇多;唯有社会权力,不仅被忽视,甚至其存在都被质疑。本文从社会内部成员、国家和其他社会共同体的立场出发,以经济利益为视角,探讨论述社会权力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期对社会权力问题研究有一个稳固、正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鸣 《学理论》2010,(12):129-130
提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构想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新模式,提出债权人参与的共同治理的设想,构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牟文珂 《学理论》2012,(3):59-60
法人性仅是公司存在的外部特征,股东投资营利、规避风险的工具才是公司的本质,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为股东所掌控,这就决定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居于关键和主导地位,股东自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结合公司合同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对公司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股东自治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股东自治的实现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9,(6):139-146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的跨界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和整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五年之际,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协同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治理目标粗犷、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客体失衡、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资源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资本、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影响,还受体制、制度等共享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平衡地方利益,培育合作文化与社会资本,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构及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资源协调的跨域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有投资公司发展迅猛,它的治理问题也日益突现。本文从所有制角度入手,先期建立起国有投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治理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要积极推进国有投资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分类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引入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委党校高元庆: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应注重培养公民的民主价值观。首先,培养公民正确的民主价值目标。民主的目标应是追求个人利益与人民整体利益的统一。不能将民主权利仅仅用来追求个人的利益,而不顾人民的整体利益,一旦实现不了个人的意愿和利益,就认为没有民主,从而抵触、反对甚至侵害别人的民主权利。其次,民主权利的范  相似文献   

13.
董事会是公司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机构,是公司的领导班子和智囊团,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其使命是以公司及股东之利益为目标,决定公司各项重要决策、计划、发展方向、聘任高级行政人员及其权力分配等。 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是受股东信任和委托,领导、管理公司的人士,董事既是公司资产的受托人,又是公司的业务代理人。董事与公司是一种信托关系,承担公司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环境与制度的关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将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应把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机地结合,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在边贸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如何推动边境治理创新,是实现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东兴市为考察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边境治理创新的路径依据和策略面向展开分析,构建“边贸转型背景下边境治理创新的多维面向模型”。研究发现:边境治理创新是以边境政府为主导,根据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变化,以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为主要手段所进行的一系列治理创新的行动与过程;边境地区的空间承载力作为边贸转型与边境治理创新的交互叠加域,是边境政府为促进边贸转型而采取的一系列治理创新实践的落脚点;从形式内容看,边境治理创新呈现出多维面向的实践样态,可以划分为价值引导、组织参与、利益协调、制度保障和服务供给五个实践面向,通过提高空间承载力水平,从而促进边贸转型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边境治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为边境治理创新实践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是当今城市组团式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城市群府际管理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治理任务,以问题解决为取向,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协调与管理政府间关系的一种行政视野。城市群府际管理的目标是发挥城市群的整体效应、实现城市群内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协调城市群内府际竞争和冲突。为此城市群府际管理应该树立相互依赖、政府间共赢、平等的理念。城市群内府际管理可以通过创新政策法规、建立跨政府管理组织、构建城市群内利益整合机制、实施以城市群发展为目标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管理者几乎直接把持整个公司。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需要有一个独立性的董事会。董事会独立性可以以董事会的构成、独立董事的提名、公司的领导结构、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设立这四个因素来衡量。德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加强董事会独立性的具体制度设计,是公司治理规范的典型,对我国的董事会治理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7,(3):12-17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一个可能目标是通过产权量化和固化、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实行政经分离,以防止城中村、城郊村、经济发达村的利益纷争,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不过,在快速城市化的现阶段,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正是土地城市化主要目标地,并因此容易发生激烈的利益博弈。着力于完善村庄内部治理机制的集体产权改革,可能变成集结起来的农民为获得更大利益而与国家进行利益博弈,从而造成农村社会的土围子化。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紧密的联系。一般而言,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边界,外部边界由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来决定,内部边界则由公司治理结构框架来决定。为了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把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披露系统。  相似文献   

20.
陈爱玲 《理论导刊》2004,(10):28-3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阶段深化企业改革的核心。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强化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共同基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实现公司目标,应从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