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的利益结构及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改革开放前,由于社会高度整体性的利益结构缺乏对个体利益要求的正视,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中并没有能够引导人们进行正常利益追求与利益竞争的机制和规则,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以"大运动"、"大民主"的方式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视利益结构的新变化,高度重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利益变化,依然必须正视人民的利益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有效地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正政党作为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各种利益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利益诉求和政治参与热情的空前高涨,给我国民主党派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政党或者吸纳新成员,扩大或改变自己依靠或代表的社会力量,或者随着原来依靠的社会力量的衰落而衰落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党格局就是随着本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  相似文献   

3.
以利益群体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引发利益要求的冲突和社会矛盾的积累,利益整合、人心凝聚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种社会结构变化为我国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提供了优越性发挥的契机和自身发展完善的空间.应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资源,协调多种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促进政治文明发展,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国防建设依赖于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阶级阶层结构分化重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国防建设,国防建设必须适应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次结构,也是推动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根据利益主体的差别,可将利益划分为个体利益、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三种类型.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原有利益结构呈现出从整体性到多元性、从均衡性到非均衡性、从稳定性到变动性的变化特征.当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构成、利益倾向和利益追求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成为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基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分析,社会利益体系分化后,随着人权、公民权的确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内在统一的。因此,市民社会中利益整合、权利发展与制度文明是基层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基本要求。而其主要实现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治理理念,提高基层民主素养和增强基层政府制度能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进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在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新的历史时期,党内民主已经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影响,论证新时期党内民主对于实现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欣 《前进论坛》2011,(5):23-24
作为我国实行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人民政协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相伴而生,以人民政协为基础,发挥人民政协在民主政治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和丰富我国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注重利益主体的协调一致,进一步发展民主协商的形式,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成了我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冯甫 《理论月刊》2006,(1):85-87
网络的发展必将导致政治文明的新变化,使得社会的政治权力结构、政府的政治职能、行政管理模式,人们的民主观念、社会的民主政治都将产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我国政府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的驱使与冲击下,行政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行政发展即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行政改革来实现行政管理本身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政府内部的利益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对行政发展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如何调节政府内部的利益结构,很好地解决政府内部的利益矛盾,是行政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学术界及行政实践中,从利益结构入手,特别是直接使用“利益结构”和“行政发展”概念,把利益结构特别是政府内部的利益结构与政府行政发展联系起来论述并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至今还未见。叶富春先生最近出版的《利益结构、行政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社会  相似文献   

11.
改革的进程是社会不断分化的历程,社会分化的结果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为了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利益,多元利益主体会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对象表达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影响着改革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改革进程中的政策完善与科学,促进着民主形式的变化与程度的提高,推动着政府的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相适应的利益协调和表达机制。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表现为社会群体利益呈现多样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利益之所以呈现多样性,实际上是社会阶层出现了多元化所致,利益多样性是社会阶层出现多元化的反映。由于所处的不同社会阶层,人民群众除了一些共同利益、根…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的思维观念、价值取向都有了新的、大的变化。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重  相似文献   

14.
利益关系是影响政治变迁的核心要素,因此,对我国利益关系变迁的考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体现为国家—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间利益关系,公民与社会间利益关系以及国家—社会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关系的变迁,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型,社会群体的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人民政协面临诸多挑战:民众政治参与愿望增强与政治协商制度渠道不足的矛盾突出,界别利益表达不足影响了协商政治作用的发挥,协调不同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能力亟待提升.拓展人民政协的功能,需要推进功能性的政治协商转向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开拓代言群体的界别范围,增强界别利益表达的能力,创新发挥协调关系作用的平台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建斌 《前沿》2007,(11):94-9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中国社会利益的分化与重组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并日益影响着政治、文化等诸领域,促使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影响与变化,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社会利益分化对政治的影响做简要分析,并说明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对政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当前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执政党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志芳 《前进》2011,(8):37-39
在现代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已成为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动力。非政府组织作为维护社会民主秩序、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的组织制度来源,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利益多元社会中民间诉求的组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民主现代化进程中,非政府组织作为民众自愿性组织,在民众利益表达,谋求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邓凌 《世纪行》2014,(12):13-1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扩大公民参与、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实现社会公平、增加决策的透明度、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等,成为民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我国形成了由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  相似文献   

20.
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失的精神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前沿》2005,(11):202-204
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现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复杂化、价值观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道德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一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因此,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道德建设是不可缺失的精神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