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努力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监管,实现保值增值;以人为本,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把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保障的和谐内涵、和谐功能,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方法、措施,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利于和谐社会进程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事业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福祉的事业。立法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现代社会保障立法不仅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社会安全法,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和谐法。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使社会保障法制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宗福 《理论学刊》2007,2(5):75-79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社会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其中关于社会保障的重要论述,从社会保障问题与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农民和农村社会保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全社会保障法制与夯实和谐社会法制基础、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社会保障标准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探讨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唐萧萧  徐小琴 《求实》2013,(5):45-49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呈现城乡二元结构格局,社会保障水平的城乡差异较大,无法体现社会公平,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导致这一城乡差异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基础和管理体制差异、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农村社会保障立法工作滞后和财政投入不足等。为有效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异,我国应建立完善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格局、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明确和落实政府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二者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共生共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解决好保障不足、农民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性和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以及社会保障的立法滞后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调控和保障的社会,和谐社会也是人与人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加强民主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为此,我国应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人大立法的民主性;丰富和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才能切实发挥民主立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事业。本文因此对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指出分析当前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对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强调民主立法和立法民主,而作为我国重要立法部门的行政立法,在指导思想、立法制度、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完善行政立法、贯彻立法的民主和谐理念、严格程序,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对制约行政立法权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