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祖澜 《唯实》2010,(4):70-72
作为良法的官吏法和作为围墙的监督机制是明代吏治在文本上的最显著特征。但在实践层面,明初吏治清廉的效果却没有一以贯之。究其原因,明代始终没有找到一务兼顾法律和道德的“第三条道路”。以史为鉴,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不仅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督,还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使官员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远离腐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古今中外,凡繁荣昌盛之邦,励精图治之世,无不把吏治清明放在首要位置。吏治清明,则纲纪整饬,法度修明,事业兴旺;吏治腐败,则必然纲纪倒置,法度废弛,导致政亡人息。本文试就我国当前存在的史治腐败问题作一探讨。所谓吏治,在现阶段就是干部的选拔、使用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吏治腐败就是指在用人方面存在的种种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吏治腐败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一是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组织人事权,以出卖“官位”而谋取私利。他们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或…  相似文献   

3.
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4.
一、开发传统道德中与官德要求有关的并具有现实意义的资源我国历代都十分重视吏的道德品质。早在夏朝就有所谓的“夙夜惟寅 ,直哉惟清”的政治清廉思想。西周时 ,更是接受了夏商两代后期由于官吏失德而毁政亡国的教训 ,在选拔官吏时特别强调道德品行 ,以“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作为选拔官吏的法定标准。秦朝的职官管理制度也十分注重官吏的道德品质。秦律中规定了“五善”与“五失”的考课原则 ,对官吏的道德品行进行考察。汉朝时伴随着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礼义道德教化被置于治国的首位…  相似文献   

5.
明穆宗继位后,一面革除弊政,一面推行新政,即“施新”,他在登极诏书中将“施新”概括为“正士气、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等项,成为隆庆新政的纲领。“正士气、纠官邪”也就是抓吏治。穆宗十分重视吏治。他知道,治国决不是他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必须靠各级官吏。因此,各级官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国安邦的大事。而要抓吏治必须  相似文献   

6.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吏治清廉,可以兴国;吏治腐败,可以亡国。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深刻吸取历史教训,让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央纪委“现阶段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与治理对策”课题组的安排,我们承担“政治原因与治理对策”的研究。从政治角度分析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并找出治理对策,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目前腐败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司法腐败和行政腐败三个方面。——吏治腐败。主要表现为任人唯“圈”,拉帮结派,以我划线;拍我者荐,媚我者选,  相似文献   

8.
程印学 《理论学刊》2004,(7):111-113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中,权力监督制度经历了由创立、发展、成熟到逐步衰落的演变过程。尽管历朝历代都没有也不可能因权力监督制度的存在而根除其吏治腐败、政治黑暗的社会痼疾,但权力监督制度作为历代王朝统治机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纠举官吏违法从而整饬吏治、清明政治、稳定政权等方面,确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吏治腐败是历史上每一个封建王朝后期的普遍现象,而清末更是登峰造极。首先是各级官吏贪污成风。乾隆末年,官吏贪污问题已相当严重。当时的大官僚和坤贪婪成性,其全部家产据后人估算多达8亿两白银。按当时清政府每年四千万两的财政收入,几乎相当于二十年的国家财政收...  相似文献   

10.
宋太祖严禁官吏经商来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统一天下后,他反复思忖:为什么历代王朝开国时大都能励精图治,而后来却日渐衰落,最后土崩瓦解?为什么象梁、唐、晋、汉、周这五个王朝会短命而亡?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吏治不严,官员腐败。而官员经商,则是产生腐...  相似文献   

11.
腐败与贫困     
官吏越是腐败的地方,百姓就越是贫困;百姓越是贫困的地方,官吏就越容易腐败。 说官吏越是腐败的地方,百姓就越是贫困,这其实用不着再去证明。官吏只顾去挥霍享受了,别指望他还会带着百姓去脱贫致富。而且,他们挥霍享受的又是什么?,还不是民脂民膏!他们的这豪华那豪华又用什么来滋润?还不是百姓的血汗!“方丈”富了,这“庙”哪能不穷? 说百姓越是贫困的地方,官吏便越是容易腐败,就得多花一点笔墨了。 读者或许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过的一件事:吉林省一个人均收入800元的贫困乡,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清官”问题,cd年代在我国史学领域有过一次重要的思想争论。这本来完全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但在当时的‘“左”倾错误思想指导F,却变成完全不正常的政治批判。一些正确的、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观点被强行压制下去,另一些在政治上、学术上荒谬的观点得以流行。这场错误的政治批判造成严重的社会道德观念、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颠倒,不仅破坏正常的学术研究,而且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吏治”问题的好坏,是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关键。“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胄爵…  相似文献   

13.
何成 《理论学刊》2001,(6):103-105
一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指出 :“中国古代上下几千年 ,细读历史 ,政简刑清、官吏廉洁、生民乐业的时代 ,简直是黄钟大吕之音 ,少得可怜。”(《吴晗选集》第 2 71页 )从明初政坛的吏治情形来看 ,确实如此。明初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地方豪强横行无忌 ,严重影响了明初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明初官吏的腐败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利用到户部核实钱粮、军需的机会 ,上下其手 ,中饱私囊。明制规定 ,户部每年岁终应对各地所上收支账籍进行审计。布政司和府州县衙每年都得派计吏到户部报告钱粮、军需等财政收支项目 ,经过户部集中审核无…  相似文献   

14.
今日之中国,许多领域都未能幸免于腐败之祸,一顶“最大的腐败”的帽子,就曾分别戴在“吏治腐败”、“执法腐败”、“司法腐败”头上。据新华社消息,辽宁省沈阳市55万市民投票参与评议行风活动,在30个重点部  相似文献   

15.
田晨 《廉政瞭望》2005,(7):17-17
俗话说,“怪多不怪”。腐败这个“怪”见得多了,如今再听到什么腐败信息,已经有些“处变不惊”了。不过,近日面对阜阳中院法官群体腐败案,我还是“惊”了一下,引发出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6.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而“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是从千百年兴衰存亡的政治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治政之要。汉之兴盛是与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严明纪律、“汉初三杰”悉心辅佐联系在一起的。唐之兴盛更是与唐太宗李世民“三镜”自鉴、科举取仕、选贤任能联系在一起的。至清朝末年,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到了它的尽头,我们只要翻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洞察吏治之腐败、世风之没落,就不难找到答案了。深谙历史经验,善于以史为鉴的毛泽东,对于“吏治”之道极为重视。从延安整风到“三反”、“五反”,从“四清”、“社教”到“文化大革命”,尽管其政治意图和社会效果难以统一,但无疑都包含了整顿党风、澄清  相似文献   

17.
清顺治定鼎北京伊始,首重吏治,从严整治明末以来的吏治腐败,摄政王多尔衮有一句名言:“贪官必诛,何必论赃多少!”康熙朝大治天下,也把吏治摆在了首位,宣布:“惟以察吏安民为要务。”这样的为政特点与时代政治,造就了绝非偶然的“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相似文献   

18.
司法腐败对一个社会来说是最严重的腐败,也是最具危害性和危险性的腐败。江泽民同志指出:“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反腐败过程中,始  相似文献   

19.
官商在封建社会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汉朝时就有大将军霍兴之子霍禹私营屠宰业和酒业。到了后来的一些朝代更出现了太子、后妃、公主都经商的现象。官员及其亲属子女经商主要依靠特权,经营有利可图的项目。另外,一些官商不惜以重金行贿,“交通五侯”,甚至“力过吏势”。“官商”也是吏治腐败的重要表现。在政治比较清明的王朝,对“官商”也加以抑制,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官商”始终是吏治腐败的一环。  相似文献   

20.
朱妙宽 《唯实》2012,(10):10-13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王茜事件"的查处,证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对吏治腐败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我们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让我们的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社会公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