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音韵学家。 顾炎武自幼在嗣祖顾绍芾的教育下,为学“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等无“不熟究”。嗣祖教他做一个有学问、懂实际的学者,不要抱住前人的东西不放,要有创造精神。因此,他少年时代就开始确立了“经世”的志向。  相似文献   

2.
在从传统"天下"向民族国家转化之前,明末清初发生了一次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其爆发点是夷夏之辨。明清之际"亡国"与"亡天下"的二分,激发了夷夏之辨的转变,转变的发生导致了"中国"和"天下"内含的转换。以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夷夏之辨承载的"天下"及其文化主体性,在从康熙到乾隆的政治行动和运作中逐渐被消解。雍正以"大一统"之"天下"驳议夷夏之辨的"天下";乾隆则容纳"大一统"和"礼教"这双重"天下",统御于皇帝一人之下,成功完成了"大清皇帝是天下中国之主"这一政治和文化双重主体性构造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魏源在评论清代小学成就时说:“小学以《说文》为宗,历体罕究,国朝顾炎武始明音学,而段、王二氏发明《说文》、《广雅》。惟转注之说尚有疏舛,予特为发明之。此小学家之大概也。”(《魏源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页,下引同书,只注页码)从这段话来看,魏源很自负,他不仅以小学家自居,而且毫不客气地认为,论清代的小学家,除顾炎武、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之外,就算他了。因此,今天我们研究魏源的整个学术思想体系,就不能忽视他的小学观及其小学成就。 一、魏源经世致用的小学观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本文简要地追溯了我国"耻感文化"的源流,并从顾炎武《廉耻》一文发轫,阐述了党员、干部之"士大夫"的知耻明荣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上世纪下半叶正式诞生于欧洲以来,已在今日西方有了长足的进展,无论是法国学派、美国学派,还是(前)苏联学派,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与文学理论的朝着纵深方向掘进,整个西方比较文学研究呈现繁花纷呈的局面。统观这个局面,我们发现,它正向着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发展,其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紧紧伴随着这两个层面,在延伸、扩展着,而其中又以逐步将目光移向东方、转注中国而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2)
<正>昆山玉峰亭林园,顾炎武纪念馆所在。亭林为顾炎武之号,头像上方匾额题"心同山河"四字。一代大儒顾炎武,生不逢时,却以天下为己任,奔走国事,治学经世,在风雨飘摇的历史舞台上,堂堂正正做一个有气节的人,义无反顾做一番学问与"天下为公"的大业。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问家、爱国诗人,世人敬称"亭林先生"。心怀家国顾炎武(1613-1682),出生于江苏昆山千灯镇,祖上为名门望族,祖  相似文献   

7.
李晓巧 《群众》2020,(2):64-65
说起顾炎武,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众人熟知。作为一个亲历明朝惨痛灭亡经过、又积极参与抗清斗争的学者志士,这句话体现着顾炎武对责任担当的深刻认识。历史风云变幻,滔滔大势难以力挽,在清朝初年一系列抗清活动失败之后,顾炎武对这份责任担当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诠释,开启了另一条担当之路。怀救民于水火之心在我国古代知识分子中,顾炎武是毛泽东颇为推崇的一位。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曾把顾炎武《日知录》序言中有关顾的政治行宜和讲求实学的内容,抄录在自己的《讲堂录》里,奉为立身行事的准则,还把顾炎武标举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可师”的“文而兼武”之人。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1,(8):22-23
在微博江湖中,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因身份、职业、素养、个性的不同,在微博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脸谱"。在这群人中,有高官"微"言者,以140字影响、  相似文献   

9.
《春秋》2021,(4)
正抗清不成,他离家北游,与章丘结下不解之缘置业章丘,他开始了"独往之踪"的文化之旅不仕清廷,面对招揽发出"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的誓言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江苏常州府昆山太仓人,出身江南大族。顾炎武45岁与章丘结缘,53岁开始长居于章丘。  相似文献   

10.
对待群众的一些"不中听"的"牢骚话",历来有两种态度:一种闻之则怒,视言者为"刁民",必欲惩之而后快;一种是闻之则喜、或闻之则忧,从中体察群众的情绪,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1.
白涤洲是近代音韵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在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过渡阶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方面有开创之功,尤其在音韵学方面他的学术成就斐然,其贡献主要在传统音韵学、方言与实验、国语拼音的推广等三个方面.但是,他英年早逝,后来的很多学者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掩盖了他的光彩,因此,对白涤洲先生的学术成果与学术思想的整理与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言意之辨"不仅仅就语言讨论语言的言与意关系问题,即语符与语义、能指与所指关系;而且立足于语言而深化拓展到言者与受者、语言与言语、语境与语用、语体与修辞等诸要素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与文学阐释系统的交流统一所形成的话语体系,构成"立言"与"文以足言"之言与文关系、"文言"之文言与白话关系、"言意之辨"之言与意关系、"言尽意"与"言不尽意"关系、"无言""不言""玄言"与"得意忘言"之有无虚实关系、"言外之意"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关系、"立象以尽意"之言象意关系、"文笔之争"之言与体关系等命题及问题探讨,推动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分离,强化文学语言的功能作用,从而将语言阐释与文学阐释有机统一,形成中国文学言意论特色与传统,为中国文学话语体系建构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当代文学批评发展提供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又到樱桃尝鲜时。樱桃,味甘甜而微酸,既可鲜食,又可腌制或作其他菜肴食品的点缀,成熟时颜色红艳,娇艳欲滴,晶莹剔透,如玛瑙宝石一般,故樱桃素有"樱珠"、"玛瑙"、"朱樱"之称。许慎《说文解字》中称樱桃是云莺喜欢含食的果子,因此又叫"莺桃"。樱桃先百果而熟,自古以来"人多贵之",有"春果第一枝"的一美赞。冯延已《罗敷艳歌》中的诗句"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相似文献   

14.
关于侗族的族源和迁徙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早在明代,邝露在其所撰的《赤雅》一书峒人(侗人)条中说:“峒(侗)亦僚类。”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峒(侗)僚者,岭表溪峒之民,古称山越 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一书中写道:“狪(侗)人其移殖中华,较汉人之本族为早。其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条重要德目,是千百年来备受中华民族关注的一项重要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不过,在中国古代早期文献中,“诚”、“信”二字最先并未连在一起使用。在《说文》中,许慎把“信”归入“人部”,因为在许慎看来,“人,天地之性最贵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知难》说:“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之知难也。”再读《论语》,读前人注,读五四以来各家讲说,偶有心得,立即付诸笔札。于“读其书难,知其言更难”自觉有所知焉。  相似文献   

18.
<正>在《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一书中,作者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从思想史的角度入手,对英法美启蒙运动进行比较。这本书篇幅不大,但其所讨论的主题,关涉思想史上的大问题。以小篇幅讨论大问题,意味着很大的困难,即作者必须在掌握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具备超强的分析能力,并能以高度概括但不失真的文字表述出来。这本书即显示出这样的特点。作者以"美德的社会学"、"理性  相似文献   

19.
《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而《说文解字·叙》则是汉字学的纲领,它集中体现了许慎先进的汉字学理论和科学的语言学观点:首先,他对汉字的起源、内部结构的发展和形体演变的看法具有发展的观点;其次,许慎对汉字构造的分析及编排体例具有系统的观点;再次,许慎能够从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看待语言文字的问题,具有联系的观点.总之,《说文解字》是语言文字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作品.  相似文献   

20.
郭象的独化说由"有"、"无"以及"玄冥"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郭象以"有物之域"来揭示"性分"是"独化"之"有"的方面,以"自得之场"来揭示"性极"是"独化"之"无"的方面,以"玄冥之境"来表征"独化"是"有"、"无"统一的圆融状态与精神境界。郭象的"独化"既是一种本体,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命的存在和意义问题,实现"有"与"无"、"有为"与"无为"、"名教"与"自然"、"社会体制"与"个人自由"的统一,最终达至"独化于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