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星 《党史纵横》2006,(9):59-59
大连开发区地税局成立于2002年,全局共有干部职工154人,其中共产党员93人,内设15个处室,外设稽查局、金石滩分局及4个税务所,担负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7770户私营以上企业和9852户个体业户各项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几年来,该局在大连开发区管委会和上级地税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税收征收管理,税收收入稳步增长,文明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干部队伍是税收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和…  相似文献   

2.
戴安林 《求实》2006,1(Z1):15-16
邓小平的财政税收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财政税收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掌握邓小平理论,构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税收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合理调整财政税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法治税,不多收也不少收的政策早在1943年7月2日,邓小平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中指出:“敌后的经济战线斗争的尖锐程度,决不亚于军事战线。敌人对我们的经济进攻,是与军事、政治、特务的进攻密切结合着的,是极其残暴的”。所以,“首先,我们确定了发展生产是经济建…  相似文献   

3.
正六盘水市国税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集成国地税常用的43个业务应用系统,打造集税源管理、风险监控、纳税服务等10大功能于一体的税收法治平台,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近年来,六盘水市国税系统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持续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让企业共享税收改革红利。下一步,将运用"加减乘"工作法,继续打好"放管服"改革主动仗,进一步推动系统集成,优化办税流  相似文献   

4.
税收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创立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探索完善税收信用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在大数据战略行动中,帮助大数据企业落地生根、快速成长,落实税收政策、优化办税服务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税务系统创新完善服务手段,发挥税收职能,全力支持贵州大数据产业做大做强。"在进军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过程中,我们享受到了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减免近千万元,这对我们来讲是不小的支持。"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春说。  相似文献   

6.
正"双创双服"活动开展以来,石家庄市桥西区国税局坚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主线,大力推进"双创双服"与"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提升纳税服务质效等工作有机结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纳税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效。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手段良好的经济税收秩序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石家庄市桥西区国税局大力整顿和规范经济税收秩序。在内部,坚持严格依法行  相似文献   

7.
北京国际贸易公司党委本着“稳定业务部门,压缩管理处室”的原则,将原来的7个处室减为5个,人员从77人减为47人,做到了走者顺利,留者安心。道理要讲清。党委通过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动员,定期出板报,发印学习外地分流经验材料,组织大家联系本公司实际讨论,使广...  相似文献   

8.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税收是税收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举措,更是一场顺应服务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改革。目前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还存在着设计理念不完善、税收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为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法治化的绿色税收体系,充分发挥绿色税收力量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治税是涉及税收、法制及社会诸多领域的深层问题。纵观依法治税的发展及现状,可以看到我国在税收法制建设、税收执法和税收法治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是强化依法治税、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税务部门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部门,税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收的发展观决定着税收工作的目的和方向,要全面发挥税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使之为"五个统筹"服务,就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税收立法权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的真正涵义要求按照税种实现"三分":分权、分税、分管。正确划分税收立法权是实行分税制的逻辑前提。我国税收立法权限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的弊端,典型表现为以税收行政法规为主、税收法律为辅的税收立法体系,降低了税收的立法级次,影响了税法的公正性、科学性及权威性;税收立法主体多元化及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导致税收法律法规不统一、不完善和过分原则化以及地方缺乏适度的税收立法权。尽快颁布税收基本法;逐步建立以税收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为辅的科学统一的税收立法体制;合理划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税收立法权限;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限等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桌子上,放着一摞书,都很厚,书名围绕着几个关键词,比如"基层民主"、"乡村治理"等等. 杨花伟坐在桌前,正修改一份有关公推直选的材料.他是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就在于此. 公推直选是一件大事.今年,南京市的所有806个村(涉农社区)都将以这种方式换届选举出新的村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 "我们最近很忙."南京市雨花台区委组织部的几位年轻人几乎异口同声.他们是这座省会城市党委组织系统里的一线人员,眼下这场全面展开的公推直选,不但考验着他们的工作能力,也在考量着他们的体力.  相似文献   

13.
梁潇 《前线》1993,(13)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累资金的重任,也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马克思对税收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概括得十分明白晓畅:“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税收既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利国利民的“善事”,依法征管依法纳税,本该顺理成章不会有什么难题,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税制的不完善,数量可观的纳税人税法观念淡薄,不但存在着税收上的“跑冒滴漏”,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5,(7)
<正>党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判断,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支撑。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税收工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最为显著的就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5.
谢建国 《学习月刊》2014,(12):120-1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一种可能。说到国家治理,则不能不涉及税收。因而,在深化改革中如何定位税收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一、高度重视"税收是一个法律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严格地从法律和法律实施的层级看待税收,很多都是依据条例,而不是法律来征税。  相似文献   

16.
徐润华 《理论导报》2011,(11):30-30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计划管理在组织税收收入、实现国家预算、推动税收工作开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税收计划管理中的各种弊端也随之显现,甚至对税收管理产生了一些负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实施。税收计划要制订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7.
【案例还原】近期,省直某单位业务处室李某违规收受服务对象礼品,被派驻纪检监察组立案审查。审查结束后,纪检监察组向该单位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并向机关党委移交了相关案卷,要求履行处分程序,给予李某严重警告处分。机关党委向李某所在处室党支部移交相关材料后,该处党支部书记王某以“案件不是我们查的”为由,拒不履行党纪处分程序。王某被追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大悟县国税直属分局是1994年7月机构分设后成立的,主要担负着城区内365户国有、集体及个体企业的消费税的征管工作。全局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面大,局“一班人”克服困难,通过“四抓四促”,努力开创国税工作新局面。1994年共完成工商税收20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1%,占全县国税任务的78.2%。我们“四抓四促”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计划落实,促国税任务的完成 为了保证国税任务落到实处,我们首先做到一个“早”字。机构分设后,在上级还没有下达税收计划前,我们做到早动手,早安排,自定任务2018万元,分配到经委、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方税收主管部门,如何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如何促进地方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摆在我们地税人面前的主要问题。我们要把握的第一要义,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地将地税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纳税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既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年,也是在放与管的关系上显露矛盾比较多,并且开始在总体上找到解决办法的一年。这一年以大量令人警觉的、活生生的事实,使我们对改革实施步骤的认识逐渐全面、逐渐深化,从而在将放与管逐步结合起来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探索了新路子,面临着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