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年前,在中国发生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也是一次广泛深入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再学习、再教育,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创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从此,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取得了包括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
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六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这次代表大会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将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历史地位十六大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也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代表大会。一个新世纪,一个新形势,一个继往开来,就表明了十六大的历史地位。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十六大,它的历史地位就更清楚了。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已经召开了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每次代表大会都是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实现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特别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愿望和伟大理想。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前仆后继为此英勇奋斗。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现在,领导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身上。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特别是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提出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社会的发展将不只是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4.
李君如 《求知》2009,(5):4-9
1978年,我们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策:把全党的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这个决策是当代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改变中国面貌的伟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大势、聚焦人民关切、赓续百年辉煌,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踔厉奋发、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担当历史重任、自觉承载历史使命、善于凝聚历史共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时代主题、最主要的时代任务、最重大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9)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体现了对领导核心的高度重视,应正确把握对领导核心的理解。全会重提核心提法意义重大,是有着历史依据和原因的,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我们应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把毛泽东建党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就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执政党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在提出和不断完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一方面总结历史的教训,恢复了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本来面目,一方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和路线。  相似文献   

8.
王晓芸 《党政论坛》2013,(19):1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形成,不仅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认识的深化,而且表明我们党已经成功地找到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的实践路径。然而,道路自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永胜  黄丹丹 《求知》2023,(6):25-2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就从世界历史的宽广视野,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贡献,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远的思想启迪价值。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大局”,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两者存在紧密联系,需要从哲学高度辩证论析两者关系。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的超越是共同富裕的解释框架。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立足实际,在主动中把握历史阶段的原则,尊重规律,在开放中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方向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式的现代化,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坐标。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选择。邓小平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近代中国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后,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就不可能实现 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即使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这一个或那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国。社会主义是百年来近代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82,(9)
党的十二大胜利闭幕了。这是我党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我们的党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我们的国家经过十年动乱之后已经走上中兴之路。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杨崇磊  杨宁 《党政论坛》2014,(19):28-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页。以下凡引自《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要推进社会发展,改善民主,必须推行现代化。邓小平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明确指出是政治共同体的核心任务。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像我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已不同于业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必须依靠政治共同体来推动。邓小平同志把现代化定位为中国最大的政治,在这一前提下,他设计了中国现代化的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后发优势,既涵盖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深刻认识。从理论维度看,这是对西方理论的超越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从历史维度看,这是来自于对世界现代化历史、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从价值维度看,这是彰显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从现实维度看,这是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实的战略支撑和一系列成就组成的扎实基础。从实践维度看,这是落脚点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这面旗帜不仅是我们党的方向和形象,而且是整个…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制定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迈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实现我们面向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适应党的事业发展需要的坚强的干部队伍。一、干部是实现新世纪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决定因素党的干部是广大党员和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下,党的干部担负着更加艰巨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统一战线仍然是必要的,仍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21,(3):83-90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方位的新概括。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必须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客观依据、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新发展阶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而迈上新台阶的新定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入新征程而实现的新起步、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发生重要变化而作出的新判断。新发展阶段起始于"十四五",开启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的新征程,根本任务是实现2035年和2049年两个战略目标。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断成熟并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阶段;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来看,新发展阶段是党的初心使命得到历史验证、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历史性巩固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卷首     
《民主》1998,(12)
1998年12月18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全会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历史性转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造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谩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