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8,(8):62-62
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让他们摔摔打打,“撞”出直面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随意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2,(4):30-30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新型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几代人的呵护,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解决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勇气。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尽快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必须让孩子学会自立,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振兴,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都不是鲜花铺道,万事亨通的。荆棘与坎坷躲闪不开,挫折与厄运避免不了。只有斩断荆棘,踏平坎坷,直面挫折,战胜厄运,才能在“磨难”中奋起,创造出人间奇迹来。21世纪的世界竞争已经从当今各国教育的竞争拉开了序幕,许多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青少年)进行磨难教育形成了机制。在美国,父母将一岁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的小桌子上,让其用小刀叉去动手吃饭,一般看不到大人端着饭碗追着小孩吃饭的情景。美国的父母很少抱孩子,而是有意识地放手培养其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日本著…  相似文献   

4.
易红梅 《前沿》2012,(4):195-196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流行的挫折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文从挫折教育的概念人手,对大学生常见的挫折进行了归纳,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挫折教育的意义,并进而提出开展挫折教育的途径,旨在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遇到的障碍和干扰,致使他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挫折,是在否定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状况下产生,即由主观因素或客观因素引起。挫折传递给人的是不良的情绪体验。它使人烦恼、痛苦,甚至绝望。但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可以扭转“乾坤”。如果一个人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悲观绝望,那么挫折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相反一个人能正确地面对挫折,那么挫折对于他来说无异于是一笔财富。初中生挫折感强,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弱,容易被挫折“弄晕”,使自己陷入悲观绝望中。…  相似文献   

6.
挫折是健康之母:青少年心理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起1992年在内蒙古草原举行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相信现在的教育界仍会感慨良多,与日本孩子相比,中国孩子表现出软弱、怕吃苦、依赖性强等诸多弱点。因此,从这以后教育界有人不断呼吁要进行“挫折教育”。姑且不去论这种提法是“本土的”还是“引进的”,是否提得有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它很容易让某些人产生误解,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要人为制造一些能让青少年“吃苦头”的事端来,所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他们在其中“吸取教训”,以达到育人之目的。因此,为了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应该给予科学的心理教育,培养青少年承受心理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各种磨砺下不至于偏离健康成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人生心字诀     
把忠心献给祖国, 把慈心献给孩子; 把关心献给同志, 把狠心献给敌人; 把精心献给技术, 把宽心献给挫折; 把开心献给生活,  相似文献   

8.
刘昕 《前沿》2013,(3):158-159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入发展,拓展活动已经开始走进高等教育当中,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拓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与挫折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上,利用校内拓展活动开展挫折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提高挫折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校内拓展活动的概念和形式,全面分析了校内拓展活动对挫折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拓展活动组织上如何实现与挫折教育的有效结合,发挥二者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响了,我提醒自己今天一定少讲些,留点时间给学生做作业。因为我这人好“表现”自己,旁征博引,高谈阔论,总想多举些例子使学生加深理解,结果作业本中的纸条却日渐增多———“老师,政治课作业请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太多,我们课余时间完不成”……绝不能弃民心于不顾,违背“减负”宗旨,我又一次提醒自己,快步跨入了教室。今天的内容正好比较少。学生明确了“人的一生中,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生难免有挫折后”,重点是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我在黑板上写下标题,后面缀上标号1、2、3、4……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造成挫折的因素。孩子…  相似文献   

10.
感谢生活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遂意,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或挫折。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埋怨生活不公平。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能把挫折当作人生搏击的力量,从而闯出人生的佳境。  相似文献   

11.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难免的。可是,现在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很不好的后果。所以,本课“能够承受挫折”的教学内容,对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地对待挫折,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心理素养,增强战胜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学人生观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课,可以深化对前面几课,如“锻炼心理品质”、“磨砺坚强意志”的认识,并与后面的“勇于开拓进取”、“塑造良好性格”等课的学习衔接。本课在全中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一)…  相似文献   

12.
心理挫折,是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从而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情绪反应。大学生干部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中.动机性行为难免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标不能实现,自身需要不能满足,产生急躁、失望、焦虑、忧郁等情绪。分析大学生干部心理挫折的成因,尽量减少受挫折的情境,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对大学生干部人格的健康发展和部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到麻烦、困难、失意、甚至失败,这就是所谓的挫折。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发展欲望强烈,需求广泛,追求执着,个人的理想抱负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加上大学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因此,大学生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也是普遍的,甚至遭遇挫折的频率会更高。  相似文献   

14.
人的心理防卫机制实际上是针对挫折而言的。也就是说,这种防卫是由现实生活中各种挫折激发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它会使人在情绪上陷入一种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抑郁的痛苦之中。挫折可以划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两种。外部挫折是由外部障碍引起的情绪状态。外部障碍又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外部条件极差,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台风或洪水过境阻碍交通,无法到达某地;远隔重洋不能与家人团聚;一个家庭十分困难的学生还要苦读多年才能完成学业等。其二是原已满足的需要缺乏或丧失,如一个靠亲朋好友资助上学的贫困学生突然丧失经济来源等。其三是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挫折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及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挫折的关心和帮助是高校教育者应高度重视的工作。一、大学生所遇...  相似文献   

17.
当痛苦、挫折从天而降之时,个人心态和毅力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重要的还有来自于身边的情感支持——亲情,友情、爱情等。因为要从根本上战胜挫折,必须先从心理上战胜它,而低落的情绪是缺乏战斗力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未成年残疾人来说,"家"有着更多的含义.残疾孩子较健全孩子来说,承受的来自家庭之外的压力和挫折会更多,家庭是他们情感归属的港湾,是获得赋能激发的场所.相关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于残疾儿童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家庭参与被视为社区适应和社会参与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新时代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新颁布...  相似文献   

19.
地方大学生干部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衣、食、住、行基本上由父母操心.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抗挫折能力较弱。来到部队后.面对崭新的环境,严格的纪律,艰苦的训练.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往往容易遭受挫折。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有可能一蹶不振.影响今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提高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挫折是个人行为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它作为人的一种心理体验,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感受过。它是在否定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情况下发生的。遭遇挫折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所追求的目标没有达成、希望落空;有的是职位得不到晋升,还有的是由于人际矛盾引起心理失衡……作为领导干部由于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和承担的责任,必将会遇到比常人更多的挫折,这是每个领导者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