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京地区犊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地区3个奶牛场的55头6月龄以内的犊牛为调查对象,在16头犊牛的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平均感染率为29.1%(16/55).A、B 2个奶牛场犊牛的感染率(分别是40.0%和35.7%)高于C场犊牛的感染率(19.2%),但3个奶牛场感染率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各奶牛场1~3月龄犊牛隐孢子虫的感染强度和感染率均比4~6月龄犊牛高(P<0.05).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西安地区不同奶牛场的9头腹泻病牛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并从肠道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用分离到的虫株接种新生健康犊牛2头。人工感染犊牛均发病并表现出比较典型的隐孢子虫病症状;对人工感染病犊做粪便卵囊再分离和病理学检查,不但重新分离到隐孢子虫,而且可见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固有层裸露,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肠隐窝处含有隐孢子虫,粘膜下层炎性细胞浸润;肠粘膜压片染色镜检亦看到隐孢子虫。试验结果发现人工病例与自然病例所测指标相似,进一步证明西安地区犊牛腹泻是以牛隐孢子虫为主要病原的疫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陕西某奶牛场犊奶牛群中流行一种以高热和持续腹泻为特征的疫病,患病奶犊牛死亡率最高达45.8%;成年奶牛感染仅表现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或腹泻,不引起死亡。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UTR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BVDV218bp片段的RT-PCR方法。通过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从BVDV标准毒株OregonC24V中扩增出了218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猪瘟病毒、蓝舌病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MDBK正常细胞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对标准毒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达10-1TCID50。不同人员用该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其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70份临床疑似发病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11份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15.7%。在对5份细胞培养用犊牛血清的检测中,亦检出2份阳性。表明,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特异、灵敏、高效、快速的特点,可用于BVDV的临床检测及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腹泻是山丹马场牦犊牛发病最多、危害最重的疾病之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常规细菌检验方法,对采自本场区的106份腹泻粪便进行检查,检出致病病原物95份,阳性率90%(95/106)。95份阳性病原物中单独大肠杆菌、单独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4%(42/95)、19%(18/95)、37%(35/9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轮状病毒进行核酸电泳分析,查出不同于牛NCDV标准株的三种类型的电泳型。电镜观察呈典型轮状病毒结构。调查初步揭示:山丹场区牦犊牛流行性腹泻是由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6.
2016年3月江苏某猪场发生了哺乳仔猪腹泻疫情,导致大部分哺乳仔猪严重腹泻和死亡。为确定此次腹泻的病原,从该猪场采集了6份仔猪腹泻样品,利用RT-PCR方法对可引起仔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三种主要腹泻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6份样品均呈现PEDV阳性,而TGEV和PoRV为阴性。无菌处理6份阳性样品后分别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6份样品中仅JSqd3/2016接种后可产生明显细胞病变,且连续传至第5代时细胞病变仍稳定存在。对JSqd3/2016分离株利用针对PEDV S蛋白的特异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PEDV S蛋白单抗能够特异性识别JSqd3/2016分离株感染的Vero细胞。对JSqd3/2016-F5分离株S基因和ORF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JSqd3/2016毒株与目前的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经典毒株相比S基因存在较大变异,氨基酸同源性为93.0%~93.3%。本研究结果证实,PEDV变异毒株感染是该猪场仔猪腹泻疫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永川和宜宾地区60日龄内的哺乳小水牛,散发一种以拉白粪或灰白色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当地群众称为“犊白痢”。用粪便镜检证实为犊牛新蛔虫病,1980年以来我们用病牛粪镜检101例,现报告如下。 (一)流行资料 发生地区处于四川中南部丘陵地带,雨量充沛,水牛以青草或干稻草为主要饲料,多以圈养为主。圈舍内常有粪尿蓄积。本病无季节性,不分公母均可罹病,发病犊牛最小者16日龄,最大者56日龄。其中20日龄内发病7头,占发病犊牛的6.93%;20~30日龄发病40头,占39.6%;30~40日龄发病35头,占34.6%;40~50日龄发病16头,占15.8%;50~56日龄发病3头,占3%。在发病犊牛中20~40日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发表的H5N1禽流感病毒NS基因全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对4株禽流感病毒新疆株的NS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并将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上,分别获得了全长为817、851、8548、54 bp的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毒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98.9%,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8.7%,与广东、香港和东南亚等不同地区的11个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0.0%~99.4%;与来自野禽、猪等不同种类的11个流感毒株比较,同源性为81.4%~99.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新疆株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广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7-2019年从广西各地采集的腹泻样品,应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随机选取部分PEDV阳性样品进行S、M、N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PEDV S基因序列23株、M基因和N基因序列各25株。同源性分析显示,广西流行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S基因为90.6%~100%和89.6%~100%,在M基因为97.0%~100%和96.9%~100%,在N基因为95.9%~100%和95.9%~100%。序列比对显示,广西流行毒株S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缺失、突变和插入现象,且各毒株之间存在差异。基于S、M、N基因绘制遗传进化树,获得相似的拓扑结构图,广西流行毒株主要分布在S基因的GⅠb、GⅡa亚群,M基因的GⅡa、GⅡb亚群,N基因的GⅢ亚群。遗传进化速率测算显示,广西流行毒株及国内外参考毒株S、M、N基因的平均进化速率分别为7.39×10-4、1.43×10-4和2.96×10-4substitutions/site/year,S基因的变异速度最快。表明PEDV广西流行毒株存在遗传多样性,应加强病原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为有效防控PED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针对野毒株与疫苗株的H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了一种鉴别犬瘟热病毒(C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CDV野毒株,与CDV疫苗株、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0.987。检出敏感性达6.22×101copes/L,比常规PCR检测方法高100倍。应用本方法检测了42份临床疑似CD样品,其中41份为野毒株感染,随机选取15份阳性样本进行H基因克隆测序,通过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均属于Asia-Ⅰ型,与疫苗株H基因相比同源性较低,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0.3%~91.3%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6.3%~97.2%之间。该方法的建立为临床上CDV的鉴别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针对PEDV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第1对引物扩增野毒株(经典株、变异株)和疫苗株ORF3基因198 bp和148 bp片段;第2对引物扩增经典株和疫苗株S基因429 bp片段;第3对引物扩增变异株S基因274 bp片段。经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并区分PEDV经典株、变异株及疫苗株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地检测PEDV,而与猪的其他重要病原FMDV、CSFV、PRRSV、TGEV、PRo V、PCV2、PRV无交叉反应;对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为2.62×10~2copies/L;重复试验获得了均匀一致的结果。应用该方法检测336份临床病料,PEDV阳性的120份,其中变异株96份、疫苗株21份、变异株和疫苗株混合感染3份。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PEDV经典株、变异株和疫苗株的快速鉴别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能同时快速检测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和牛环曲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BAstV的ORF1a和BToV的S基因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BAstV和BToV的双重RT-PCR方法。特异性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o 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BKoV)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BAstV和BTo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下限分别为1.12×10~4copies/μL和1.0×10~3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和各病原RT-PCR方法同时对221份河南省犊牛腹泻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AstV的阳性率为18.1%,BToV的阳性率为19%,其中BAstV和BToV共感染的阳性率为6.79%,双重RT-PCR方法和各病原RT-PCR方法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PCR方法可用于BAstV和BToV的病原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种可以快速检测牛冠状病毒(BCoV)、牛肠病毒(BE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检测,根据BCoV N基因、BEV 5′-UTR基因、BVDV 5′-UTR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探针的浓度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牛冠状病毒、牛肠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三重一步法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对该三重PCR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特异性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对BCoV、BEV和BVDV的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重复性稳定,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在2%以下;特异性强,对常见腹泻类病原无交叉反应。应用此方法检测河南省445份牛腹泻粪便样本,BCoV、BEV和BVDV的阳性率分别为6.5%(29/445)、17.5%(78/445)、12.1%(54/445)。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了牛冠状病毒、牛肠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一步法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为疫病的快速检测及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过去,北京西郊农场所属五个奶牛场的奶牛结核病检出率较高,病牛集中在畜牧四场饲养,因病牛中良种牛较多,不得不再次起用犊牛中间站饲养病牛的母犊,喂健康牛的初乳和常乳,历年对站内育成牛检疫结果均为阴性。由于检出病牛特别是成乳病牛给生产带来损失较大,决心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健康牛场,并在中国兽药监察所协助和指导下,积极引入新技术鉴别非特异性的可疑和阳性反应牛,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弱毒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弱毒株的安全性及其免疫保护效果,将致细胞病变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驯化培养,接种MDBK细胞,优化病毒增殖条件,并将其免疫牛,评价其安全性及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病毒效价可达107.5TCID50/mL。动物试验结果显示,1月龄牛接种该弱毒株后,体温正常,白细胞数量没有下降,无任何临床异常表现。免疫牛用BVDV强毒株进行攻毒;结果表明,免疫保护效果良好。表明该毒株可以作为弱毒活疫苗研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6.
猪丁型冠状病毒病(PDCo VD)是新近报道的呈现世界流行性的猪肠道病毒病。为掌握我国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 V)的遗传变异特征,本研究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之间采集的我国3个省的10个猪场的64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8个PDCo V毒株的S基因全长以及其中一个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序分析,PDCo V的检测率为23.4%,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检测率17.2%要高,同时PDCo V的单独感染率为17.2%,与PEDV混合感染率是6.4%,系统进化树表明本试验中的SXD1毒株与之前我国香港报道的毒株HKU15-44和HKU15-155的同源性最近,而这些毒株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且Song等进行的回溯性检测检到了PDCo V,表明PDCo V是一种重要的猪病毒性腹泻病病原,早就存在但未被检出。S蛋白的第52位氨基酸编码基因的缺失可以作为区分我国PDCo V毒株和韩国以及美国PDCo V毒株的标记。同时PDCo V毒株基因组上的ORF1a、S基因和N基因的变异提示我国应加强PDCo V的监控,尽快研制出针对PDCo VD的疫苗。  相似文献   

17.
对鸽源冠状病毒PSH株纤突蛋白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PSH株S基因由3 504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条由1 1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S基因编码产物裂解后形成的S1和S2亚单位分别由541和6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PSH株S蛋白切割识别位点为精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精氨酸(RRFRR),与多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切割识别位点相似(RRF/SRR)。与GenBank中其他冠状病毒毒株S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相比较,PSH株与IB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79.3%~99.6%,而与其他冠状病毒包括火鸡蓝冠病病毒和SARS病毒的同源性均小于37.8%。表明,鸽源冠状病毒PSH株属于第3抗原群冠状病毒,且与IBV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东省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漂浮法对广东省部分地区10个奶牛场共1 440份乳牛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测,之后对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进行PCR鉴定。镜检结果显示:10个奶牛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7.64%(686/1 440),共检测出9类肠道寄生虫即球虫、十二指肠贾第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圆线虫、鞭虫、贝氏莫尼茨绦虫、吸虫和纤毛虫,其中优势感染种类为球虫与阿米巴原虫,感染率分别为24.86%和24.65%;另外,不同年龄段乳牛寄生虫感染率及感染种类均有差异,断奶后犊牛感染率最高(62.29%),犊牛感染的寄生虫优势种类为球虫而育成牛和成年牛为阿米巴原虫。PCR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38%、2.20%和8.19%。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部分地区奶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比较普遍,同时也存在人兽共患病原隐孢子虫、十二指肠贾第虫和微孢子虫的感染,因此应加强该地区奶牛的饲养管理和肠道寄生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