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重组鸡白细胞介素-6-2融合蛋白(rChIL-6-Linker-ChIL-2)对鸡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MTS法检测重组融合蛋白在28日龄SPF鸡体内接种后不同时间对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中T淋巴细胞和脾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它对鸡PBLC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后第7~35天,重组融合蛋白可显著提高鸡体PBLC中T淋巴细胞和脾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两者活性分别高于单一rChIL-2蛋白或单一rChIL-6蛋白对照、低于或接近于rChIL-6蛋白+rChIL-2蛋白混合物。接种后第7~21天,重组融合蛋白可显著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显著提高CD4+/CD8+比值,其活性显著高于单一rChIL-6蛋白或单一rChIL-2蛋白对照,但与rChIL-6蛋白+rChIL-2蛋白混合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在鸡体内可显著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和CD4+/CD8+比值,从而增强鸡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重组融合蛋白在体内发挥了ChIL-6和ChIL-2的协同作用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葫芦多糖(LSP)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葫芦总多糖(LSPt)及30%、50%、70%、80%乙醇浓度下分步醇沉的4种分级多糖(LSP30、LSP50、LSP70、LSP80),并通过苯酚硫酸法及红外光谱对葫芦多糖进行检测。通过M T T法测定各级葫芦多糖的安全浓度及对鸡脾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试验所提取的葫芦多糖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峰为多糖类化合物。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除LSP30外的所有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单独和协同LPS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其中LSP50的增殖作用最强且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浓度范围最大。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所有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单独和协同Con 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其中LSP50的增殖作用最强且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浓度范围最大。综上所述,各级葫芦多糖中LSP50对脾脏B淋巴细胞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对仔猪T细胞亚群及抗体的影响,将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为E/SA组、E/SA+CPG(未乳化)组、E/SA+CPG组、E/SA+IL-2组、E/SA+IL-2+CPG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免疫前、免疫后第2周、免疫后第4周、感染后第1周及感染后第2周采集仔猪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各试验组外周血中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检测,用IHA对抗弓形虫抗体水平做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免疫仔猪后第4周,免疫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特异性抗体效价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大幅度升高;感染后第1周,免疫组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感染前有不同程度降低,感染后第2周,免疫组CD4+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上升至免疫后水平,CD8+水平下降,感染后特异性抗体效价进一步升高.表明,弓形虫代谢分泌抗原能够提高仔猪外周血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特异性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克隆分析了太湖猪IFN-α基因(PoIFN-α)CDS区全序列,将去信号肽的PoIFN-α基因片段插入重组质粒pCI-ORF2-VP2(已构建)构建了真核共表达质粒pCI-IFN-α-ORF2-VP2,并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检测了不同时期小鼠的PPV和PCV2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扩增出891bp大小包括PoIFN-α全基因的特异条带;小鼠免疫试验显示,pCI-IFN-α-ORF2-VP2质粒免疫组第7天后脾淋巴细胞对ConA开始有明显反应,同时可检测到抗PPV和PCV2的抗体,第14天后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水平均高于pCI-ORF2-VP2免疫组,CD4+T细胞值和CD8+T细胞值第7天开始高于pCI-ORF2-VP2和pCI-neo空载体试验组。提示,真核共表达载体pCI-IFN-α-ORF2-VP2中PoIFN-α基因对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IL-2和IL-4分泌、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小鼠脾淋巴细胞经桔梗皂苷D刺激后,M 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和IL-4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能够提高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诱导脾淋巴细胞IL-2和IL-4的分泌,提高脾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 0/G1期进入S期。证实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桔梗皂苷D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因子分泌、提高CD4+/CD8+亚群比值、促进细胞进入DN A合成期,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 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 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日龄时各组鸡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在10,21,28,35日龄,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CTX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TX RBS中、高剂量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TX RBS中、高剂量组鸡的血清N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肌肉注射CTX可使健康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活性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降低,导致受试鸡免疫抑制;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RBS对CTX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乳牛在产后期的生理性免疫状态,检测了产后期乳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及其变化。结果发现,乳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在分娩后第1 d最低,然后表现出缓慢上升的总体趋势。CD3细胞数在产后第15 d低于产后第1 d,到产后第30 d时达到最高值;CD4细胞数一直多于CD8细胞数;CD21细胞数在产后第15 d时达到最高值,以后缓慢下降;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能力在产后第30 d最高,未观察到淋巴细胞有明显的凋亡和增生现象。结果表明,乳牛免疫状态在产后第1 d最低,以后逐渐升高,第15 d时细胞免疫最低而体液免疫最高,第30 d时细胞免疫最强。  相似文献   

8.
用106 TCID50CSFV石门株感染巴马小型猪,通过监测被感染猪的临床体温、观察其病理变化、检测猪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检查猪瘟病毒感染后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以确定巴马小型猪对CSFV的敏感性。结果,攻毒后第3天被感染的巴马小型猪出现病毒血症,并在第7天就已达到1×106 copies/μL以上;腹股沟淋巴结中病毒含量最高,颌下淋巴结次之。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用固定剂量的刀豆素刺激,被感染的巴马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其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巴马小型猪可以作为CSFV的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9.
将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IBD MB43弱毒疫苗联合接种SPF鸡,研究重组鸡IFN-γ对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rFPV-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FPV-IFN-γ)及rIFN-γ和MB43弱毒疫苗联合免疫组(MB43+rIFN-γ)在免疫后第2周即可检出ELISA抗体,比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早1周.用IBDV Gx株攻击后,MB43+rFPV-IFN-γ组和MB43+rIFN-γ组免疫鸡的脾只有个别淋巴细胞核浓缩、核崩解,少数滤泡萎缩变性坏死;胸腺损伤程度轻于MB43疫苗单独免疫组和非免疫对照组.免疫后1周,3个免疫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含量变化不明显;攻毒后第2周,3个疫苗免疫组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均显著升高,各组之间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无明显差异.证实,rFPV-IFN-γ和rIFN-γ可加强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乳酸菌等益生菌在雏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150只1日龄肉雏鸡为试验动物,以2×10~8CFU/200 L鼠李糖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和植物乳杆菌复合制剂饲喂雏鸡,并设红、白对照组。于攻虫前后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2、IgG和SIgA水平,雏鸡血液中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并对攻虫期间增重情况、卵囊排出数量和盲肠病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制剂显著提高了IFN-γ、IL-2、IgG、SIgA水平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从而增强了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P0.05)。此外,该制剂可以显著减轻球虫感染对雏鸡增重的影响,降低卵囊排出量和盲肠病理损伤(P0.05),ACI值达到中等抗球虫效果,有望成为鸡球虫病新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脑炎原虫病兔血液中几种免疫指标的变化,采用E-玫瑰花环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ELISA试验和双向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对12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血液中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IgG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炎原虫病兔与对照兔相比,E-玫瑰花环形成率增高,CD4+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明显增多,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血液中IgG含量增高,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时形成沉淀线的抗体稀释倍数增大。据此认为,脑炎原虫病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增强,但以细胞免疫为主,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可能与兔脑炎原虫所引起的隐性或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鸡枞菌多糖(TAP)体外作用于小鼠T淋巴细胞,用ELISA法检测其IL-4、IFN-γ及IL-2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RT-PCR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观察研究了鸡枞菌多糖对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A组相比,25~10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均能显著促进T细胞产生IL-4、IFN-γ及IL-2(P<0.01);25μg/mL TAP作用48h后可显著降低被ConA激活的T细胞CD4+%(P<0.01),升高CD8+%(P<0.05),并降低CD4+/CD8+(P<0.05);50μg/mL TAP则可显著升高CD3+%(P<0.01);50μg/mL TAP在作用72h内能显著提高IL-2、IL-4及IFN-γmRNA表达量(P<0.01),并使其保持较高水平。提示,TAP对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增强作用,T淋巴细胞是TAP的靶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北省保定地区奶牛源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Cp23的免疫特性,将重组质粒p ET28-Cp23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4周龄BALB/c小鼠,进行细胞免疫水平和体液免疫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和Ig G水平增加明显,IL-12及IFN-γ的质量浓度亦都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用重组蛋白Cp23免疫小鼠后可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研究为保定地区隐孢子虫病的预防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4.
把用Bac-to-Bac系统单表达或双表达的蛋白IL-18、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和IBDV VP2-IL-18与IBD疫苗同时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14日龄SPF鸡,14d后加强免疫1次;免疫前、后均采血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ELISA抗体效价。二免后第21天用vvIBDV-GX8/99毒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VP2-IL-18、VP2+IL-18、IL-18+IBD疫苗、VP2分别免疫雏鸡后均能促进CD4+、CD8+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水平的增加,能明显增强攻毒保护率,但VP2-IL-18免疫组要优于VP2+IL-18混合免疫组及其他免疫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表明,双表达蛋白VP2-IL-18不仅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且还可以产生较高保护率,为新型IBD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静脉接种试验犬建立人工感染吉氏巴贝斯虫试验模型,利用MT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MBC)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中IL-6、IL-17、TNF-α、IFN-γ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后犬PMBC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占比降低显著(P0.05),CD8~+T淋巴细胞占比下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犬相比,IL-6、TNF-α、IFN-γ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果表明,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对犬免疫机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褪黑素水平对禽类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条件,分3组(短光照组、长光照组和对照组)饲养鸡45只、鸭45只、鹌鹑45只,采用荧光双色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鸡、鸭、鹌鹑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Bu-1a B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结果,短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水平较高,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CD3 CD8 T细胞、Bu-1a 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长光照组由于体内褪黑素分泌较少,外周血中CD3 CD4 T细胞、CD3 CD8 T细胞、Bu-1a B细胞及白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内源性褪黑素对鸡、鸭、鹌鹑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口蹄疫抗体效价处于"灰色区"的免疫猪群的免疫水平差异,对66头猪用不同剂量的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免疫后第28天检测免疫猪抗体水平,并用疫苗同源强毒攻击,采用ELISA检测IL-12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显示,在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灰色区,被保护猪免疫后第28天血清IL-12水平较免疫前极显著升高(P0.01),未被保护猪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被保护猪外周血CD21+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CD3+CD4+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而未被保护猪CD21+细胞亚群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3+CD4+T细胞比例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L-12水平、外周血CD21+细胞亚群比例、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CD3+CD8+T细胞亚群比例的差异是引起免疫抗体灰色区保护与不保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小鹅瘟基因疫苗与弱毒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机理,将小鹅瘟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分别按6μg/只基因枪轰击和100 μg/只肌肉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按100 μL/只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pcDNA3.1(+)和生理盐水为对照.于免疫后第3、7、14、21、28、35、49、63、77、105 d采集抗凝血,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和流式细胞仪(FACS)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转化效果和CD4+、CD8+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另外,在以上10个时间段以及免疫后第133、161、189、217 d分别采集凝血,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DNA-GPv-VP3免疫小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诱导的CD4+、CD8+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IgG抗体水平在不同时间段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弱毒疫苗免疫组.3个免疫组小鼠都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基因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比弱毒疫苗免疫组强.  相似文献   

19.
筛选了3个位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E蛋白上不同位置的抗原表位区基因,利用重叠PCR方法分别与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相连。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EA-VP2、pcDNA3.1-EB-VP2、pcDNA3.1-EC-VP2。将重组质粒在无免疫佐剂参与的情况下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空质粒接种组及PBS缓冲液接种组作为空白对照,采用ELISA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对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小鼠外周血中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EA-VP2、pcDNA3.1-EB-VP2、pcDNA3.1-EC-VP2接种小鼠后,都能诱导小鼠产生JEV、PPV特异性抗体,并且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小鼠CD3+、CD4+T淋巴细胞数在首疫后第7天高于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数在首免后第14天高于对照组(P0.01)。pcDNA3.1-EB-VP2免疫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均高于pcDNA3.1-EA-VP2和pcDNA3.1-EC-VP2免疫组。表明,用JEV E蛋白抗原表位区基因与PPV VP2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法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抗原优势区(ORF2′)基因和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neo,构建了重组质粒pCI-ORF2′-VP2。将重组质粒免疫小鼠,同时设立PCV亚单位疫苗、PPV灭活疫苗和空载体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分别对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PCV2和PPVIgG抗体效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从免疫后第7d起,pCI-ORF2′-VP2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抗PCV2、PPV的特异性抗体效价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且重组质粒组在第21~42d诱导的免疫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强于PPV灭活疫苗组。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CI-ORF2′-VP2能够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