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贤》2011,(2):27-27
少华同小何已结婚,这是他们生活长河中的一件大喜事。他们说今年国庆节前夕可能要去看望小何的父母,我拜托你给我以帮助.做做小何父母的工作,也希望他们喜事简办,不受礼,不请客。对这点我曾同小何和她父亲都讲过,老何表示同意。我相信他们会支持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严婷  谭岷江 《当代党员》2010,(12):68-70
“父母令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没有。我只看过一次他们的照片,后来照片丢了,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了。”  相似文献   

3.
梁衡 《新湘评论》2005,(8):25-27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7):112-113
1.多花时间陪孩子。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如果你能陪在孩子身边,和他们一起玩乐,听他们说话,他们会记住你的爱,感激你的付出。如果你总是很忙,无论你有何借口,孩子们都会觉得被忽视。  相似文献   

5.
田野 《学习导报》2011,(22):51-53
你会追在孩子的屁股后面,不停地询问他们想吃点什么,可你会追在父母身后,天天问他们想吃什么吗?从出生那天起,父母对我们的操心和照顾就一直不曾停歇,等他们上了年纪后,我们只知道给他们钱、买昂贵的保健品……可这真的是孝敬爸妈的最好礼物吗?  相似文献   

6.
批评艺术     
七星 《党建文汇》2002,(10):42-42
1.为人低调 作为新人,你的主管与同事从你进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就在观察你。若你没有能力,他们瞧不起你;若你能力比他们强,他们又会害怕,想方设法地踩你。所以你千万别认为该露两手来镇住他们,你需要做的只是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7.
(一)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3,(2):48
父母的"嗦"、"多事"其实都是对孩子的一种爱,作为子女,面对渐渐老去的父母,要用心理解,要尊重父母,要懂得感恩。以下是网友在帖子中列出不要对父母说的9句话:1.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嗦;2.有事吗,没事我挂了(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4.跟你说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一些父母已经力不能及的事,我们因为关心而制止,但这样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无用);  相似文献   

9.
(一)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  相似文献   

10.
多少人年轻时对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们一点都不了解我!”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他们什么时候又真正想着去理解父母了呢?有的人事业不顺利,很烦躁,在家里也总是发脾气,偶尔还对父母吼上两句。《论语》里有个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很简单,  相似文献   

11.
田龙 《党建文汇》2006,(12):37-37
广州市华成小学的600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前不久开的家长会会互相拥抱那么久,会说那么多次“我爱你”,会有流不完的眼泪。这是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为父母梳头”亲子活动,“梳头”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整个活动更类似于现今流行的团体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付朝旭 《党课》2010,(4):84-84
正逢青春年少之时,对于父母所说的话,全然不放在心上。曾记得母亲时常会说:“我们现在对你说这些,就是不想让你走弯路,父母的话你如果不听,以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微笑的力量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你满面冰霜、横眉冷眼,一个人对你面带笑容、温暖如春,他们同时需要你作出选择,你更喜欢哪一个?回答当然是后者。  相似文献   

14.
信仰铸造坚定如山的绝对忠诚。陈觉、赵云霄烈士是一对革命夫妇。他们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下始终坚贞不屈、矢志不渝。就义前,赵云霄给孩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启明,我的小宝贝!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23岁死的,你的父母是为革命牺牲的,是为了信仰和追求革命真理而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  相似文献   

15.
张世普 《奋斗》2009,(9):62-63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朱军讲了一段他与父亲的往事,台下很多观众是流着泪看完的。10年前朱军的父亲还在,那期间是《艺术人生》策划最紧张的时候,朱军很少有机会回去看他,所以父亲晚年朱军基本没在身边。想让父母进京小住,父母怕给朱军添麻烦不肯。朱军打电话,他们总说:放心吧,一切都好,好好工作,我们看着你呢。  相似文献   

16.
“老啃族”是指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80后”。他们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人情负担.需要负担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花销。身为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7.
“是我们找工作还是父母找工作?”在招聘会现场,总能看到许多陪伴孩子找工作的家长。他们一边帮着孩子问用人单位关于工作的各种问题,一边帮着递简历,一旁的孩子显得既内向又不敢表达,完全不能顺利回答招聘方所提的问题。请爸爸妈妈们想一下,如果你是用人单位,你愿意聘用一个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员工吗?  相似文献   

18.
老愚 《当代工人》2011,(14):40-41
如果要了解中国的情绪,你会选择中国作家协会成员的作品吗?回答肯定是:不。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体制内的文人墨客大多已成为既得利益分子。他们在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东西后  相似文献   

19.
当一级警督张淑琴为创办收养罪犯子女的儿童村奔走呼号的时候,你可能会产生种种想法,但当你读完作家常扬的《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未来出版社出版)之后,必会产生一些新的认识。你会感激常扬,更感激张淑琴、郭建华、刘平、王平印、邹人倜、李亚民、王彦玲这些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物。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组令人吃惊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每年新出现的需要照管的罪犯子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目。这个人类最不幸的特殊群体,得不到一般儿童可以受到的关爱,也没有一般孤儿能得到的救济。他们或寄人篱下,受尽歧视;或游荡于社…  相似文献   

20.
王琳 《新湘评论》2010,(18):55-55
许多做父母的,自己的事业很成功,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他们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爱,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常常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不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因此,父母常常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