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77”式、“64”式手枪,击发“64”式7.62mm手枪弹,通过对射击弹头痕迹的观测、统计、和研究,确定判断“77”式和“64”式手枪射击枪种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枪弹痕迹检验中,有时遇到用五六式步枪枪管与猎枪机匣和木托自制组合成的单发发射五六式步枪弹的步枪。这种枪的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拆装迅速,便于携带,易于隐藏,持有者多数将这种枪作为狩猎的武器。近几年来,散失在社会上的自制步枪成了犯罪分子持枪抢劫、杀人的常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射击弹头进膛痕迹区分发射枪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射击弹头上进膛痕迹的形成机理.特征反映、影响因素、识别方法,论述了射击弹头上进膛痕迹的应用,对克服原有区分发射枪种方法的局限性,开辟弹头痕迹检验新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七七式手枪弹头发射顺序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总结七七式手枪射击弹头的排序。方法对已知顺序的实弹射击取样,显微观察弹头上连续射击过程中形成的痕迹,通过统计、归纳,从中发现各痕迹与射击顺序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弹头上的磕碰痕迹、顶压痕迹的出现规律判断出七七式手枪发射子弹的顺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七九式轻型冲锋枪(以下简称七九式冲)射击弹头的初步观察分析,介绍了该枪射击弹头留痕的位置、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与五○式冲锋枪(以下简称五○式冲)、五四式冲锋枪(以下简称五四式冲)、八五式轻型冲锋枪(以下简称八五式冲)、五四(五一)式手枪(以下简称五四式子)弹头留痕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捷克产“M52”式7.62mm手枪是近几年来我国涉枪案件中出现率较高的一种外国枪支,由于其能使用国产“51”式7.62mm手枪弹,且射击弹壳痕迹与“54”式7.62mm手枪有许多相似点,因而检验中往往难以区别.笔者对近几年来已破获的一些“M52”手枪射击弹壳痕迹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54”式7.62mm手枪射击弹壳痕迹进行了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许多差异点,现报告  相似文献   

7.
1案件简介1998年2月6日,湖南省某医院于某在家属区里被杀,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弹壳各一枚,由于现场提取“51”式手枪弹头没有线膛痕迹,需区分是制式“54”式还是仿“54”式手枪发射。检验发现:弹头没有线膛痕迹,弹头表面的擦划线条与弹头中心轴平行,线条没有明显旋转方向,未发现坡膛痕迹。弹壳上有击针痕迹、抛壳挺痕迹、弹底窝痕迹。笔者从枪的结构上寻找区分是否为制式手枪发射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发令枪改制成小口径手枪的结构特点,探讨通过射击弹壳、弹头上的痕迹特征区分改制枪与制式枪的方法,研究了改制枪在检验鉴定中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弹头在与射击客体剧烈撞击过程中所产生的损伤特征是推断射击距离的重要依据。本文对64式手枪弹于不同距离射击墙体后弹头的损伤程度进行研究,探索64式手枪弹弹头损伤程度与射击距离的关系。在射击实验中,用64式手枪和发射药装药量分别为总发射药装药量3/6、4/6、5/6、6/6的64式子弹射击墙体,利用测速仪测量子弹的发射速度并换算得到射击距离,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弹头损伤形态,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子弹撞击面直径、弹头长度并计算得出变形系数。结果表明,射击距离为1~12.33m时,弹头变形严重,呈蘑菇状,而披甲呈爆裂状,铅芯暴露范围大,当其增加至45.57~154.17m,弹头仍呈蘑菇状,部分披甲破裂,暴露出铅芯,当其继续增加至131.59~352.14m,弹头变形程度减小,碰撞面呈扁平状,披甲完整,无铅芯暴露,当其达到425.44~915.81m,弹头变形程度小,碰撞面呈锥形,但弹头表面有明显碰撞和刮擦痕迹;弹头变形系数随射击距离变大而减小,且其下降速率随射击距离增大(尤其当射击距离超过300m时)显著减小。因此,在涉及64式手枪弹射击的案件调查中,可根据枪击现场提取的弹头的损伤程度并结合试射实验结果对射击距离进行推断,但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较大范围射击距离的推断。  相似文献   

10.
李刚  牛勇 《刑事技术》2001,(6):42-42
1999年3月1日,某市一栋住宅楼的四楼一扇窗户玻璃被一流弹击中,现场提取五一式手枪弹弹头一枚。检验该弹头,发现其弹头膛线宽度仅1.5mm左右,明显窄于五一类手枪膛线痕迹为1.9~2mm左右的技术指标,疑是其他枪种。检验其膛线其它技术参数,得到如下结果:膛线数:4条;旋向:右旋;膛线缠度∶30;膛线缠角∶5度。以上参数均反映出为五一类手枪射击的弹头痕迹。但为何其膛线宽度如此大幅度低于五一类枪支发射痕迹的正常值?为此,笔者数次反复检验其膛线痕迹,终于在其中两条膛线的起始端的左侧,发现数条与膛线平行的细…  相似文献   

11.
根据猎枪射击弹壳痕迹判别枪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国内6家定点生产的撅把式和唧筒式猎枪进行实验射击,分析了在弹壳上形成各种痕迹的机理及利用价值,提出了根据猎枪射击弹壳痕迹判别枪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钢  周海龙 《法制与社会》2012,(29):273+277
枪支发射时,在射击弹头、弹壳上将形成多种射击痕迹,对其进行分析检验可以帮助判明射击距离、射击方向、射击者和被害人所处位置,为侦查提供线索;可以确定犯罪行为人作案时所用枪支、子弹的类型;还可以根据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嫌疑枪支进行同一认定,以认定现场上发现的弹头和弹壳是否嫌疑枪支所发射,为侦查诉讼提供证据.本文将根据射击弹头、弹壳痕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其在枪弹痕迹鉴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田蕊 《刑事技术》2015,(1):79-81
由制式64式手枪改制的枪支,其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位置、形态也因改制手法和部件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给检验增加了难度,利用其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对发射枪支进行同一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案中,笔者在非制式64式手枪的拉壳钩上使用颜色标记,并对标记枪支发射的带有自制底火的改制弹壳进行检验,从而对拉壳钩在异常位置遗留的痕迹进行了确认,为使用异常位置拉壳钩痕迹进行发射枪支的同一认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就侦破涉枪案件而言,如何发挥刑事科学技术在侦破涉枪案件中的作用,是打击涉枪犯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枪击案件中可利用的痕迹物证比较多。如根据枪击案件现场射击痕迹(弹孔、弹道、射击残留物等)及现场的其他物证(弹头、弹壳),经过分析、检验,可确定枪种,发射枪支,判断是几支枪发射,并据此枪种的特征参数和条件(如弹重、弹径、弹形、初速、落角及气象条件等)进行弹头诸元计算,以划定侦查范围或解决证实犯罪所需要的诸种问题。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只有高度重视利用刑事技术在涉枪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切实加强领导,充实技术力量,不断培养技术队伍,提高技术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涉枪犯罪。  相似文献   

15.
唧筒式猎枪俗称“五连发”,国内生产厂家较多,具有易拆卸、便携带、威力大等特点,涉案较多。近两年,笔者共检验此类枪10 0余支,绝大多数枪管、枪托被锯短,其中“长安”和“资江”生产的两种枪痕迹特征变化较典型,主要表现为击针痕有时凸起一小圆面,直径2mm ,初期,对此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针对此,笔者多次实验取样,将射击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对该类被锯短猎枪射击弹壳上痕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方法取锯短的“资江”唧筒式猎枪92支,“长安”唧筒式猎枪16支,共计10 8支,均配用12号猎枪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抛壳痕迹区分发射枪种的模糊聚类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56式冲锋枪和63、81式自动步枪射击弹壳上抛壳痕迹中稳定、易测的特征,并介绍了针对以上特征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区分发射枪种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射击弹壳痕迹区分小口径枪支种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小口径枪支的种类、性能特点,探讨通过射击弹壳痕迹区分制式、非制式枪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匕首枪、单管枪、双管枪、转轮枪等枪种的区分依据,研究了小口径枪弹壳痕迹在检验鉴定中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从近期几起涉枪案件中发现的仿真枪支,有些在使用前稍经改制和加工、有些竟然在买到手以后可以直接装填子弹进行射击。一、玩具仿真手枪的结构性能□仿五四式手枪该枪外观上与真枪形状相似,尺寸略小,枪身由金属材料制成,一般由底座把、枪管、发射机构组成。所用子弹为经过改制的5.6mm小口径运动枪弹,由于受抛壳口长度的限制,未经改制的子弹尺寸较长,无法通过抛壳口塞入枪管末端。使用8发经改制的5.6mm小口径运动枪弹进行实验射击,全部射击正常。实验结果表明该枪结构虽十分简陋,但其性能却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射击后弹壳表面烟垢较多,击针痕呈扁圆状凹陷,位于弹壳底部边缘与中心之间。射击弹头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并且有明显的擦碰痕迹,这是由于弹头在出枪口之前与枪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92式手枪射击残留物检出率与遗留时间的相关性,为射击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人员使用92式手枪分别射击1枪和3枪,射击后分别在0.5h内,24h,48h,72h,120h,168h,对实验人员的手部及衣袖袖口处进行射击残留物的提取,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射击残留物进行检验。结果射击人的手部和衣袖会附着大量的射击残留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部的残留物数量急剧减少,24h(射击1枪)、72h(射击3枪)后不能检测到枪击残留物。而衣袖处120h(射击1枪)、168h(射击3枪)内均可检测到射击残留物,且射击残留物的检出率与遗留时间呈负相关性。结论随着遗留时间的增加,衣袖处射击残留物检出率递减,对涉枪案件中射击时间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涉枪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国外旧、杂式枪支杀人作案有所增加,由于受到枪弹的种类、数量及质量的限制,除发射原装的适用弹种外。发射再加工的复装枪弹已成为一个新特点,加上我们自身对这类枪支了解相对较少,这些无疑给认定发射枪种带来了难度。因此,在重视识别现场发射弹种的同时,应加强研究国外旧、杂式枪支射击弹痕所反映出的枪种特征。笔者结合本市“93.8.15”枪案现场弹痕的检验情况,谈谈对比利时1910年7.65mm勃朗宁式手枪射击弹壳上定位槽痕迹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