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近几年来,大陆学者,台湾学著及海外华人学者举办了数十次有关中国统一和台湾前途问题的学术会议,在接触、交往方面已经有了实际进展。比较重要的会议如下: 一九八三年三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亚洲问题研究协会年会,《中国统一之展望》是这次讨论会的一个专题。会议主席是美国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来自大陆的学者有正在美国的北京大学赵金胜、复旦大学吴嘉静;来自台湾的有正在马里兰大学任教的丘宏达教授;美国学者有北卡罗来纳大学齐锡生教授、纽约市立大学亚  相似文献   

2.
华人之窗     
第一届海外华人国际大会于1992年11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名学者聚在一起,探讨各国华人华侨法律政治经济现状及全球华人问题。11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这次研讨会,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学者共同探讨侨务政策问题的集会。大陆的学者来自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台湾的学者来自台大、台北政治大  相似文献   

3.
1995年8月19日至27日,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等十四所高等院校的35位学者,应云南大学校长王学仁教授的邀请,在团长洪泉湖教授和李炳南教授的率领下,前来我校作学术访问,并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考察。我校王学仁校长、杨思忠副校长、林超民副校长等会见了全体台湾学者;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天玺参加了会见并在讨论会上作了讲话。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林文启主任也参加了会议和讨论。 讨论会期间,台湾学者同我校有关方面的教师举行了“海峡两岸少数民族问题学术讨论会”。我校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寿川教授和台湾大学李炳南教授等共同主持了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两岸学者分别介绍了大陆西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现状及研究状况,介绍了两岸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实施情  相似文献   

4.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视台湾文学的定义、定位。《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翔实的资料梳理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新文学的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吴薇 《两岸关系》2013,(10):20-21
今年以来,两岸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参加学者不仅有来自大陆和台湾蓝营的,也有一些具有台湾绿色政治势力背景。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北京会谈”发起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先生,他对岛内统“独”势力现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由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台湾经济、历史、文学和文化国际讨论会”,1988年6月29日至7月2日在香港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日本、西德、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向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共25篇。经济方面论文9篇,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台湾经济的发展及其属性、海峡两岸经济的互动与互补关系、跨国公司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的外汇储备和政府的政策、台湾小型企业的管理结构及劳工招募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的见解。社会方面论文6篇,这些论文,着重于分析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环境保护、台湾社会的亲属结构、台湾意识、台湾的长老教会等方面的问题。历史方面论文3篇,分别对清代台湾社会的发展模式、禁止偷渡和携眷政策  相似文献   

7.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在香港热心人士的赞助下,主办了“郑成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这个会议于1987年7月19日至22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美国、荷兰、日本、香港地区和国内的30多位教授、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一盛会。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交流了近年来有关郑成功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以科学的态度对各种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个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氛。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其中厦门大学提交了11篇。这些论文选题广泛,除了对  相似文献   

8.
台湾民间学术团体“台湾史研究会”的几位学者利用回大陆探亲之便,以个人名义与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8年8月2日举办“台湾研究学术交流会”。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在大陆共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陈孔立教授向来自台湾的同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这次研讨会有台湾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参加本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共有16篇,有14篇在会上报告,其中6篇是由“台湾史研究会”提出的。交流会共分六场进行,先由作者报告,接着进行讨论和提问,然后由作者答辩。  相似文献   

9.
由福建省闽台文化交流中心与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百年歌仔———2001年海峡两岸歌仔戏发展交流研讨会”及交流演出,于去年底分别在台湾的台北、宜兰,大陆的厦门、漳州举行。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内容丰富,历时长,影响大,是一次跨两岸的会议。会议前半段在台湾举行,大陆学者和演员34人赴台参加,后半段移师大陆的漳州、厦门举行,台湾学者和演员48人参加。开幕式在歌仔戏的发源地台湾宜兰举行,闭幕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陆厦门举行。两岸学者近百名、演员近500人参与,汇集了两岸知名剧团:台湾明华园歌仔…  相似文献   

10.
谢文 《两岸关系》2000,(8):28-35
6月,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表示,由于台湾新领导人已经放弃了1992年海协、海基两会共识,不再对统一有所承诺,导致两岸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共识正在瓦解”。 何汉理说,从台湾新领导人处理两岸事务的方式及其就职演说中,“我看到台湾与大陆的一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底,在莫斯科举行过一次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国际联合会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是“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学者”,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学者,也有美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等国家的学者。11月18日,俄国学者H·莫罗佐娃在《真理报》发表文章,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3期)莫罗佐娃在文章中,赞扬了这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社会主义的向往。随后,她着重介绍了俄国学者A·布兹加林教授在会上作的专题报告。报告的主题是:ZI世纪——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会议…  相似文献   

12.
陈邦钰 《台声》2003,(12):42-42
大陆高校将近1100所,但被中国政府列为重点大学的仅不到100所,近年来所谓“海归派”的大批留洋学者逐渐返国,却都想往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里钻,致使大部分的高校仍面临校园师资荒的窘境。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刻,台湾学者的优势则相对突出,一来是语言无障碍,再加上台湾学制的健全完整,博士生素质整齐。位处内陆的兰州大学向台湾招手的动作相当积极,一位曾与兰大交涉过的台湾教授表示校方开出三房两厅宿舍、往返机票免费、安家费等,总值近人民币100万元。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教授陈毓钧有长期在北大国际关系所执教的经验。就他观察,大陆高校目前仍以…  相似文献   

13.
6月18日至25日,我应邀赴台参力D““迈向21世纪中华民族团结自强学术研讨会”,虽然会期很短,但因会议主办者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使与会者感受到台湾学界如春风般扑面而来的温暖。这次研讨会由台湾团结自强协会主办。18日,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的学者陆续抵达台北,大会筹委会主任丁介民教授率诸多老朋友早已在桃园机场恭候多时,并为每一位甫下飞机的学者献上五彩缤纷的花环,令与会者备感荣耀,旅途劳顿顷刻化为乌有。当晚,协会理事长白万祥先生、副理事长许历农先生在圆山大饭店金梅斋设宴欢迎大陆和海外学者教授团,并为每人…  相似文献   

14.
李跃乾 《两岸关系》2014,(11):10-12
<正>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首次集中阐述实现和平统一的一系列政策主张,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精神。大陆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对此反响热烈。宣示和平统一的立场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学者郭台文认为,习总书记讲话深刻阐释了国家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国家统一是实现民  相似文献   

15.
编后语     
今年七月七日至九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台湾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大陆学者提交大会讨论的学术论文有:本所陈在正的《1874—1975年清政府关于海防问题的大讨论与对台湾地位的新认识》、孔立的《清代台湾分类械斗的若干问题》、郑启五的  相似文献   

16.
由大陆学者史式教授和台湾学者黄大受教授共同撰写的《台湾先住民史》,已由大陆九洲图书出版社出版,并在海峡两岸学术界引起了较为强烈反响。两岸联手著华章追根寻源,这两位皆已年近八旬的老学者,跨越台湾海峡、联手著书的前因后果,其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史式教授现为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史学会合撰《中华民族史》大陆方面主编。史式教授还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顾问、四川省文史馆馆员、重庆师范大学教授,著有《汉语成语研究》太太平天国史思考》,主编过《太平天国大辞典》等著作。黄大受教授是著名史学家,海峡两岸史学家…  相似文献   

17.
1995年11月15至20日,由中华美学会和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国际美学美育会议在环境优美的深圳大学校园内举行。这似乎是第一次由我国美学界最高学术团体组织的大型国际性美学会议。出席会议的不仅有中华美学会的会长汝信、副会长刘纲纪、秘书长聂振斌、副秘书长滕守尧等,还有国际美学学会会长格兰·荷米伦先生、上届国际美学大会秘书长塞沃玛·索尼亚女士,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学者约一百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2日,台湾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赴上海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周边安全"学术研讨会,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解放军已变成"微笑好学的战士"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解放军的,是否受了您父亲的影响?主要通过怎样的渠道研究解放军?林中斌:我在美国乔治城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和安全事务。美国有一份政府提供的刊物,动用上百人把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各地每天的有关资料,凡是他们觉得有需要的都译成英文,那是美国学者依赖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我出生在大陆,目前在高校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我的姥爷是台湾阿美人,新中国建立前他来到大陆,由此有了我们一家。我们家就是"两岸一家,同根同源"的一例。小时候,姥爷常常给我讲台湾的历史。从他那里,我知道近300年来,台湾经历了太多磨难,自17世纪起,台湾先后遭受到来自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入侵。《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战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怀胞。虽然大陆与台湾至今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当今世界的普遍共识。一个中国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原则,是共识,更是  相似文献   

20.
9月17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新闻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开幕.这是首次在大陆举行的两岸三地新闻界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去年11月,由台湾新闻学会理事长楚崧秋老先生首倡,大陆、台湾、香港共同筹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新闻研讨会在香港召开时,就有人提议第二届研讨会在大陆召开.经过研讨会筹委会的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各主要新闻机构的负责人、资深新闻工作者及专家、教授近7O人汇聚一堂,就三方共同感兴趣的新闻议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在本届会议的主办者——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颇具匠心的安排下,研讨会沿着长江三峡美丽的山光水色,在行进中举行.整个会议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