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史振卿  周国林 《求索》2011,(3):225-228
作为孔子后裔的孔安国,在汉武帝时得到孔壁古文《尚书》后,缀合文字,划断篇目,使得他与古文《尚书》有了不解之缘。汉代《尚书》三家之学均出自倪宽,而倪宽受业于孔安国,所以今文《尚书》又与孔安国有牵连。古文《尚书》主要通过师承和家学两种途径得以广泛流传。古文《尚书注》(《孔注》)和古文《尚书传》(《孔传》)的形成,是古文《尚书》在魏晋时期的重要发展。现在我们无法断定《孔注》和《孔传》的著者,从史料可见这一时期孔氏家人对《孔注》和《孔传》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古文尚书》"伪书"说,至清代阎若璩集"辨伪"之大成著《尚书古文疏证》后,遂成学界之"定论",而王肃"伪作"说,很大程度上也一并成为"定论"。事实上,《古文尚书》"伪书"公案还有待进一步讨论,而王肃"伪造"《古文尚书》说更是值得商榷。从经学本身及学术史来看,"证伪"者所提供的证据并不充分,王肃之所以被牵涉进"《古文尚书》‘伪书’案",当是"层累"地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典谟训诰之文”的《尚书》,其实是“殷商时代的政治文件的汇编”,但因其艺术成就而成了中国散文的开端。《尚书》的影响颇大,它不仅启示了先秦散文,而且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5,(8)
《史记·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司马贞之《史记索隐》认为"古文"是指伏生所传《尚书》。另有诸家认为"古文"应指用先秦文字所写就的典册旧籍,如《左传》《国语》等。从时间角度考察,司马迁与伏生并未产生交集,故《史记索隐》之说有误。《史记》通篇未曾提及《左传》,其成书年代亦有待商榷,故诸家举例《左传》亦不严谨。  相似文献   

5.
杨树达先生曾推尊皮锡瑞云:"乡先辈善化皮鹿门先生,博闻强记,经学湛深,为吾湘二百年来所仅见",其今文《尚书》学为晚清学术之瑰宝,皮氏融合各种辑本,全面疏证《尚书大传》,明定条例,还原汉代《书》经。清代今文《尚书》学之研究,至皮氏达峰顶,为后人讨论两汉经学、思想发展,奠定了详审健全的资料库。然因晚清今文经学之主流在于阐发《春秋公羊》,皮氏于《书》又未能再发新义,加之其时学术出现新方法新材料,皮氏未能逮之,故其今文《书》学日渐式微,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6.
陈良中 《求索》2007,(12):218-222
朱子认为王安石《尚书新义》伤于“凿”,苏轼《书传》伤于“简”,林之奇《尚书全解》伤于“繁”,吕祖谦《书说》伤于“巧”,他对宋代具有影响的四家《书》说给予了一字评,结合四家著作可见朱子的评价是精当的。对四家《书》解利弊的总结,奠定了朱子阙疑、废序解《书》、反对注脚成文的注释《尚书》的基本原则,形成了他对蔡沈作《书集传》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14,(2):56-56
人们谈起中唐时期的唐宪宗.就不能不想到置于他御座之侧的一道道屏风。这些屏风刻录了三皇五帝的治国之要.是他治国理政的一件重要法宝。宋人编写的《容斋随笔》有一段详细记载:公元805年。唐宪宗即位后.为了励精图治.效法圣贤,振兴逐渐走向衰落的李家皇朝,他不仅早起晚息,用心诵读历朝实录。从中汲取兴亡衰败的历史经验,而且还把《尚书》、《史记》、《汉书》和《三国志》中特别有借鉴意义的警醒之言和治国之策。  相似文献   

8.
《尚书》是中国上古的文献汇编,既保留着现存最早史书的特点,又实为“天人”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尚书》分别从天、人及天与人的关系三方面见出其深刻的“天人和谐”内核,与其他经典一同铸就了中国传统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坚实基础。当下,中国从科学发展进一步全面迈向“中国梦”,《尚书》中的天人思想必然与其产生交流和互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尚书》,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最主要的经典和源头。尚,上也,书,史书也,是指上古史官书于竹帛简册的政事记载,故《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秦汉以前只称《书》,汉文帝刘恒以后尊称为《尚书》。其内容是自上古原始氏族社会的唐尧虞舜时期,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时期,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流传到今天的《尚书》,是以西汉大儒伏生所传《今文尚  相似文献   

10.
潘莉 《前沿》2011,(24):208-210
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引《书》、用《书》情况看,孔子确实对《尚书》作过整编。克己复礼的强烈使命感、鲁国丰富完备的藏书、因讲学需要而编订教科书等为孔子整编《尚书》提供了主观原因、客观可能和直接动力。孔子对《尚书》的整编当在其自卫返鲁之后,整编形式主要是在周公最初编纂的《尚书》文本基础上,广泛参考周王室及鲁、秦等诸侯国的档案资料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沈虹光 《世纪行》2011,(10):33-35,41
《扯伞》 美玲参加全省地方戏演员比赛,演的剧目是《扯伞》。 《扯伞》源自元·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元末,话说英雄豪杰《水浒传》的施耐庵也编了部才子佳人传奇,叫《幽闺记》,故事与杂剧相似。说的都是战乱中尚书小姐王瑞兰邂逅穷公子蒋世隆.萌生爱情结为夫妻。王尚书平乱回朝,嫌蒋公子门第卑微,强行带走小姐。思念公子的小姐焚香拜月,祈求上天成全保佑。  相似文献   

12.
备课卡片     
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著有《古文尚书疏讧》等著作。梁启超曾称赞《古文》一书是“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阎若璩小时候并不聪明过人,又体弱多病。开始,他母亲并不想让他读书。可是,他非常勤学好问,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经过多年苦学精思,他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家中曾长年挂着一副对联:“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后来他的儿子回忆时说:“一义未析,反复穷思,饥不食,渴不饮,寒不衣,热不扇,必得其解而后止。”人的天才是后天形成的,只有从小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13.
晚清的端方是满洲正白旗人,出身好、血统纯,其位也爬得高、升得快。由工部主事官至陆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再任南北洋大臣——这样的从政简历本无甚可奇,奇的是他还是个“学者型领导”:在官界他是学者,在学界他是官人,人物辞典里称:“精金石学,收藏甚富,有《甸斋金石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出了不少研究写作理论和写作技法的书,丰富了我国近代写作理论宝库。由李扶九选编,后经黄仁航纂定的《古文笔法百篇》(以下简称《笔法》)就是其中之一。把这本书对写作方法的论述整理综括起来,可以称为章法结构“五法”和写作技巧“十法”。首先,书中在所选古文的眉批、顶批、评解、附录当中,对章法结构的论述都读合在对具体文章的分析当中,主要提到以下“五法”:一、起笔不平法。卷六专谈如何起笔。所选十二篇古文,起笔各有其妙。书中关于起笔的分析,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起笔忌平,尚不平,要别致、俊美,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尚书》记载的腐败现象及其启示杨源汉,李廷海《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这部文献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以及政治论文的选编。它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从传说中的尧舜到夏、商、周长达二千多年的治国经领教训,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基本政治观念和治国...  相似文献   

16.
许慎认为《说文》所收的五百多个古文是三皇五帝时期所使用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古文字。从汉至清的两千年之间,学界一直沿袭这个错误认识。科学古文字学的分立和出土古文字材料的不断丰富,使得正确认识《说文》古文成为可能。吴大澂、王国维等人的研究指出:《说文》古文是战国时期东土六国文字。使得这个绵延近两千年的学术疑案终得揭橥。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许慎的生平事迹、学术活动,结合新近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可以进一步阐明:《说文》古文的来源是复杂的,古文经写本是其主要来源,除此之外许慎还描摹了出土鼎彝等古文字资料。《说文》古文的主体是战国时期东土六国文字,除此之外尚有少许时代更早的商周文字。  相似文献   

17.
明代前期,海南琼山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丘浚。丘浚(1421年-1495年)字仲深,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等职。就是这样一位台阁重臣,竟也雅兴大发地创作了七部传奇,其中长达二十九出的大戏《伍伦全备记》(以下简称《五伦记》)为其代表作。对于《五伦记》,几百年来,指斥者众多,赞誉者绝少,原因在于其思想内容的陈腐无趣。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万历年间,贵州巡抚郭子章作《黔记》,历数贵州人物,而于《理学传》中,着重写了《尚书文恭孙公应鳌传》,推崇他在“理学”上的贡献。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作《黔书》.在《人物名宦》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杨运庚  郭芹纳 《求索》2012,(4):101-103,175
今文《尚书》作为上古早期的典型语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近10年学界采用了穷尽式的研究方法,在今文《尚书》语言方面做了许多深入的研究,但是由于采用现代语言理论和方法对今文《尚书》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起步较晚,有些问题还存在分歧,研究面还很狭窄,有的领域尚未涉及,有的研究尚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20.
詹福瑞  邓田田 《湖湘论坛》2011,24(3):110-112,128
周公是周初伟大的政治家,通过《尚书》中出自周公之口的十一篇文诰,可以看到其政治思想的敏锐和深刻。他的性格既有刚的一面,又有柔的一面。在号召出兵东征、平定三监时,周公刚强果决、坚毅英武,体现了出刚的一面;而在治理殷遗民的种种措施上,周公又宽宏大量、仁厚为怀,体现出了柔的一面。雄才大略、刚柔并济,这是《尚书》中的周公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人格上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