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约地发挥着主导作用,是客体性主体,其客体性主要表现在主体使命为社会力量所支配、主体工作出发点受客体和环境制约、主体活动被客体所审视、主体作用被自我检查和反省.  相似文献   

2.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中许多问题的阐述都离不开对思想政治主体和客体的理解及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反思,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确立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强调客体的主体性、能动性功能特点,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呼唤。与此同时,面对社会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考虑社会个体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同时,应兼顾人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的主体意识的空前觉醒,视教育对象为客体的观念已经明显失之偏颇。从现代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思想出发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则认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二者是以教育资料为共同客体的一种双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主体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而主体性则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根本特征,本文借鉴当前学术界存在的几种主体说,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出了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主体性作出了阐释,最后结合现实揭示出科学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工作起点由主体要求向客体需要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起点的转换,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应基于客体的实际需要,将主体要求客体需要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颠倒了主体要求和客体需要的位置,强调主体要求,忽视客体需要状况而造成的.实现这个转换必须探究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从理论、历史、现实各个层面上寻找根据,并在实践中有步骤、分层次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主体、客体与主观、客观的概念辨析,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为切入点,从各个具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认为在活动准备阶段与反馈评价阶段,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教育资料与教育者自身为客体。在活动开展阶段的外在过程中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内在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内容和受教育者自身为客体。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是双向互动、主导与主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新时期要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观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价值观、个人理想发生很大变化,思想多样化和对事物看法的差异性是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显著特征。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度探讨和具体论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方式,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生成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基石,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深度探索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要通过生产、交往、教育等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加以一定程度的新建。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党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立主体,大学生是接受主体。两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因为认识的立足点不同和水平差异,设立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需求有一定的错位。设立主体的要求是统一的,接受主体的要求是多样的;设立主体的表达是抽象的,接受主体的需求是具体的;设立主体的指向是宏观的、长远的,接受主体的指向是微观的、眼前的。在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立主体和接受主体的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两个主体的统合。这些措施主要是:细化设立主体的要求,拓展大学生的眼界,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多元化、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信息来源多元化以及择业去向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呈现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状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工作原则、方法途径、内容体系、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家从存在主义以及交往行为等理论视角出发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提出了“主体际”理论,主体际理论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范式。新范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关系的异化,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构一种以地位平等、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相互理解、互惠共赢为本蕴的主体间良性交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转变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推行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采取平等对话的语言交流方式、选取贴近生活世界的教育内容,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良性交往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原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确保"打得赢、不变质"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单向的理论灌输方式,而面临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这种主客体的思维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要求。因此,将哲学中的主体间性原则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将对增强其实效性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与以往相比表现出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民主党派工作的规律,从实际出发,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似乎始终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少有人去探寻它所发生的潜在的甚至是一些显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主体性问题逐步得到正确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这种主体性的嬗变所引起的是一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变革。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仅具有可贵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它将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更有利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7.
语言强化。就是主体运用语言在人们思想认识形成中特有的感染和催化作用 ,通过一定的形式促使客体对教育信息的理解内化。它是主体强化在客体内化过程中最基本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语言强化是由客体接受心理及语言在人们接受信息中的作用所决定的。语言强化在内化过程中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 ,它符合客体接受信息和形成思想认识的规律。在客体接受教育中 ,来自主体方面不断的反复的教育信息的刺激 ,更有利于客体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内化。其次 ,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客体比较系统地接受马…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变化,本文认为教育主体思维方式要从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变,从感性型向理性型转变,从依附型向自主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二分模式的内在缺陷日益彰显,强烈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论的创新,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步入了一个新境界,必将大力提升其科学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是近来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审视教育的成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间的交互性。其交互性应深入分析不同教育者与不同受教育者在交互过程中的差异化问题.从现实的交互性调查分析来看.加强两课建设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