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阐释社会思潮的基本内涵、本质及主要类型,进一步厘清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社会思潮的性质,评介当代中国几种非主流社会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基础,以辽宁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和研判当前非主流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从增强高校统战活力的目的出发,提出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社会思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教育,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当前,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滋长与渗透,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认同。客观分析高校中普遍流行的几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及消极影响,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引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其负面影响,对于培养大学生合格的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思潮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对社会思潮的性质进行区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思潮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对社会思潮的性质进行区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在这一引领过程中,尊重社会思潮的差异与多样,不能简单地去取代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前提;不能简单地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加以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混合体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正确态度和具体做法;不断增强解决历史遗留和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是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我国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网络时代的开启,人们获取网络信息的无选择性、快捷性、粗糙性,而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思潮也在此大潮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影响。因此,以网络社会思潮传播为视角,研究当代大学生被社会思潮影响的程度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了解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分析现状的原因,最后得出有效、可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和途径,作为共青团工作者,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兼容并包,批判吸收;要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要研究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鸣点,培育和发展共同意识;要加强和规范新闻媒介对社会思潮的宣传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鲜明表达了不同阶层、群体对急剧变化的时代的感受和愿望.应当深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变迁及其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以文化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法性";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引导、批判社会思潮。深入研冤,科学认识社会思潮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作用。其自身属性及作用与社会历史发展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的关系。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多措并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具有积极健康与落后腐朽杂陈、本土扬波与国外渗透相应、此起彼伏与相互影响同在、公开鼓吹与暗中推动齐行、正面作用和反面侵蚀共有等特点。用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引领社会思潮,要加强教育引导,筑牢关键阵地,营造舆论强势,坚持润物无声,注重行为养成,创新工作方式,高举鲜明旗帜,强化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主流价值,在融入志愿服务过程中体现了接地气、贴近性、对象化的实践品格。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过程载体、活动载体和文化载体,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划,发挥其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需要把握社会意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着重于观念引领、制度引领、心理引领与生活引领;需要秉持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的方针,循名责实,让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与生活方式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务必要深悟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从消除认同障碍、提升践行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构建校园红色网站等方面,积极探寻科学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一命题提出以来,学术界就对其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对策。这些研究成果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命题的提出、引领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引领的思路与途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这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面临的一项新的时代课题,也是必须在实践中解决好的艰巨任务。本文认为必须强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指导性、针对性、创新性。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营造舆论强势形成社会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文化自觉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意志,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创造性发展;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标志,共同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将凝聚起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精神伟力,更加有力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构成了我国思想领域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统领、引导其他社会思潮,而其他社会思潮通过特有的渗透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冲击和影响,并以其迥异的方式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之间的双向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就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具体分析,依据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特点、属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引领。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学的引领机制是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首选之举。动力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内力之源;保障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现实之选;协调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灵活之策。在坚持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前提下,将三者紧密结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当前,大学生价值选择更加多元;个体意识逐渐加强,责任意识淡薄;价值主体更趋功利倾向;追求现实利益,缺乏诚信意识。为此,必须抢占课堂阵地,宣扬主旋律;不断探索,打破传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感悟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