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丁寰翔  陈文晖 《前沿》2010,(15):54-5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由于其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未能在刑事立法中得到很好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坚持刑事司法基本原则的关系,并且通过完善刑事法治,即改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侧重司法的偏颇现状、合理调整刑罚结构、创新和完善刑事司法制度,来达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灵魂。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和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精神.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最大限度遏制、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06年,“两高”工作报告中均强调。要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仅是一项阶段性的具体刑事政策,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基本刑事政策。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从刑事立法政策、刑事司法政策和刑罚执行政策的结合上,从刑事政策价值、刑事政策实践过程上全面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刑事司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刑事司法活动自身内在的规律和必须要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基层检察工作中如何运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是对一国对刑事立法和司法提出的总的指导原则。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过“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严打”的刑事政策,目前“宽严相济”是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出发,有效的贯彻这一政策,对刑事犯罪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相济,我国首先应对刑法的一些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需要根据我国犯罪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宽严政策的适用,加大对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非羁押诉讼、相对不起诉等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刑事司法政策在重塑司法理念、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诉源治理等方面的价值功效。当前,全面准确规范适用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还面临着司法理念和办案模式的偏差、考核导向和容错机制的缺位、程序运行和衔接保障机制的短板等诸多制约因素,亟需跟进破解。全面准确规范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既要抓实“严”的一面,增强群众安全感,也要规范“宽”的一面,做好行刑衔接等后半篇文章;还需要坚持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强基导向,在理念联动、考核评价和运行保障上协同发力、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7.
唐治祥 《理论月刊》2010,(3):117-121
作为一项基本的刑事司法政策,"宽严相济"在刑事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应得到一体遵循。在刑事诉讼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坚持"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并重"、"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等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在多年刑事司法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本文从“宽”与“严”的适用入手,分析了刑侦部门在实践中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刑侦部门在刑事诉讼的整个阶段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9.
查办职务犯罪中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查办职务犯罪,既是宽严相济司法政策的现实要求,也是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普遍性的刑事司法理念和实际做法。按照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我们应该在查办职务犯罪中将其运用于刑事司法程序之中,从而实现对职务犯罪的有效打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普赵辉 《云南人大》2009,(7):40-42,45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的重要指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把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我州检察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执法理念上的重大变革,为此,全州检察机关必须切实转变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机制和执法方式,才能圆满完成这个课题,全面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4.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论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事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法条和司法解释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不完整性,需要对虚假诉讼罪中"捏造事实"的含义进行进一步解释。虚假诉讼罪是单一行为犯,利用他人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的,也构成虚假诉讼罪。篡改部分民事法律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也属于虚假诉讼罪中的"捏造",成立虚假诉讼罪。虚假诉讼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不作为,隐瞒他人已经偿还债务的事实依然进行民事诉讼的,是积极地虚构事实,理应认定为"捏造事实"。若捏造的事实不会影响法院的公正裁决,不能定性为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规律观的立论基础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经典科学,其理论内涵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面临的理论困境日益凸显;传统规律概念的界定,偏重事物的内部联系,一定程度地忽视了事物的外部联系,使之走向绝对和机械;由此产生了传统规律范畴的先验性、宿命性悖论,并且衍生出人类真理认识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法律保护的若干争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信息资料汇集的数据库对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引起了是否应对数据库予以法律保护的严重分歧。关于保护方式也众说纷纭,有版权法保护、邻接权保护、特殊权利保护、专有权保护、不当得利理论等意见,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最能维持数据库制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是最佳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