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对犯罪原因和犯罪增加原因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实际情况对转型时期犯罪增加现象进行了剖析,对导致犯罪增加的社会原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现状严峻,其特点主要有:犯罪主体出现低龄化倾向、犯罪类型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从性质上看,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化方向发展;从犯罪手段上看,智能化犯罪增加;从组织形式上看,团伙犯罪现象严重、女性犯罪增加。本文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期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将其消灭在犯罪萌芽阶段。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已进入社会高速转型期。在这变革时期,传统与现代因素激烈碰撞,形成不安定因素,公共安全问题不断凸显,涉及公共安全的犯罪也随之呈现出新的态势。面对这些新态势,刑事政策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纵观我国当前刑事领域,无论在立法层面还是司法层面,刑事政策对公共安全犯罪的防控,更多体现的是从重从严的一面,犯罪化和重刑化的倾向明显。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确立的前提下,我国应对公共安全刑事政策的制定和运用进行必要限制,在坚持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同时体现宽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变迁中,甘青藏民族地区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经济、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和习俗等历史惯性与现实张力,使得致罪因素愈加复杂,罪因结构扑朔迷离。对犯罪生成机理的条分缕析,乃寻求犯罪治理之道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冯卫国 《法律科学》2007,25(2):102-108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应积极推进犯罪控制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犯罪观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犯罪观的发展经历了由一元化向多元化推进的过程。当代中国的犯罪观呈现多元化状况。这种多元化不仅指在宏观上多种犯罪观并存,而且指在微观上多种犯罪观也可能并存于同一个社会主体。多元化的犯罪观并存对犯罪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多角度的认识。当代中国犯罪观转变的基本脉络表现为:由绝对主义犯罪观向价值中立犯罪观转变、由科学主义犯罪观向人本主义犯罪观转变、由保守主义犯罪观向自由主义犯罪观转变、由结构主义犯罪观向过程主义犯罪观转变、由国家控制的犯罪观向社会控制的犯罪观转变。  相似文献   

7.
王雅琼  虞浔 《犯罪研究》2009,(4):16-17,36
犯罪与惩治犯罪的斗争历史充分说明,对犯罪不能简单停留在打击层面上,最终目的是要治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办法,通过大量增加人员编制来加强管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社会要健康发展下去,党委政府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事关社会安全、社会公平、社会救济的社会事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运用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加强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是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由多方面原因而形成的社会问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越来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向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敲响了警钟。本文以我市曾经发生的一起青少年杀人后自杀案件为例,通过公安机关的查证,谈谈对教育、预防和减少、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医疗型社区理论的研究认为灾后犯罪率下降或仅仅是温和上升。基于日常活动理论和社会解组理论的研究则认为灾后犯罪增加了许多。二者均有实证研究作为支持。对这两个命题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的结果是,灾后犯罪率增加,报案率减少。原因是灾后社会正式控制水平发生了变化。在增加犯罪机会、降低社会监管能力的同时,使得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能或不愿报告罪案。为了预防灾后犯罪,在自然灾害后这一特殊时期加强社会正式控制水平是必要的。在刑事政策上要采取类别化防控和区别化惩治的原则。对涉灾渎职犯罪从重处罚,对于控制各种灾后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刑事合作初探陈晓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持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国际犯罪组织正加紧向我国渗透,国际犯罪以及含有各种涉外因素的国内犯罪不断增加。许多犯罪...  相似文献   

11.
对法人犯罪的再探讨方明目前,法人犯罪愈演愈烈并呈现出新的态势。犯罪已由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扩展到渎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环境等新领域;大案要案增多,技术性、欺诈性、跨国界犯罪明显增加,危害后果极为严重。惩治法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处于一个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轨期,这也即是现代化进程.而新型犯罪的层出不穷正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应对这些新型犯罪,我国通过在原刑法典的基础上颁布修正案的方式,以实现抗制犯罪的目的.但是,不断增加的修正案所带来的犯罪圈的无限扩大似乎违背了刑法谦抑性之精神,也与当前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提法相左.  相似文献   

13.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现阶段犯罪预防措施通过控制青少年犯罪原因遏制青少年犯罪增长趋势,绩效前景颇为黯淡。从聚焦于犯罪原因分析到致力于犯罪断念研究的战略性转向将成为当代社会犯罪预防的重要突破。作为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的犯罪断念,在静态结构与动态运行的结合中发挥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4.
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对犯罪的影响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处于贫富差距突破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急剧拉大时期,贫富差距急剧拉大造成社会分层结构性缺损,对犯罪产生宏观影响。为此,为预防控制贫富差距在突破警戒线时期的犯罪问题,应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剖析、解决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为主线,透过具体的犯罪现象开展研究,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到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且以每年近100万的速度增加。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正处在急剧老龄化时期。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结构的迅速形成,诱发了诸多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老年人犯罪现象。因此,研究老年人的犯罪特点及预防措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营造健康向上的老年人生活环境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又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强农民自身管理与防范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生存空间和农民需求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诱发农民犯罪的诸多因素。为遏制农民犯罪,促进农村稳定,就如何预防农民犯罪对策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分析之犯罪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分析是西方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结构的一种崭新的观点和研究范式。社会网络分析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着眼于用关系的思维方式解释社会。社会网络分析为犯罪原因论的整合、犯罪对策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犯罪学意义。总体而言,社会关系网络对犯罪生成起着一种抑制作用,但少数情形例外;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其不同特征,对该时期的犯罪生成与犯罪控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网络角度对现行刑罚体系、相关社会政策及潜规则等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犯罪结构的变化,严重犯罪比例减少,轻罪案件比例增加,新类型犯罪大幅增多。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确立,是对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结构变化的积极回应,对逮捕羁押泛化的纠编,对司法理念和社会认识提出了顺势而变的要求。检察机关要持续强化检察职能作用,从办案理念、办案方式、办案规范、配套制度、考核机制等多方面推动和深化司法政策的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大陆根本就没有黑社会犯罪,更不会有"黑社会"的存在。但是当时的立法者也没有预料到,在以后短短的二十年中,中国黑社会性质刑事犯罪的形势会发展得如此迅猛。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得人们物质生活不断繁荣昌盛,同时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境内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增加,有组织犯罪急剧增多,一些犯罪组织向黑社会性质发展,演变。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20.
转轨期贪污贿赂罪变化规律探微郭杰犯罪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个时期犯罪率的高低,犯罪部位、犯罪形式的变化等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处于由旧的经济体制向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新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